从商、周到战国,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并日益强大的时期。这时的羌人与汉人的关系,从史料记载上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占据河南中原的商人,当然是农耕民族,而推翻他们的周人,起家于陕西,到克商之时也已是农耕民族,不过当时他们也有游牧的羌人——姜人,作为强大的同盟军。姬姓的周人与姜人互相结合为婚姻联盟,历代周王都要娶姜女为后,而“姜”与“羌”,在甲骨文中常常就是一个字。所以学界有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姜人就是羌人的一支。
按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看,“姜”和“羌”本是同源,“羌”从人用于族名,“姜”从女用于部族姓氏名。传说华夏族的祖先之一神农氏炎帝姓姜,五帝之一的帝喾的妻子叫姜螈,她生了个儿子叫弃。弃便是周部落的祖先。
华夏民族的最早形成,是融合了周人、姜人、商人和许许多多部落而成,今天的许多汉族人,往上寻根,也许会找到一个“姜人”祖先,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说我们是“羌人”的后代,或说,血管里流着羌人的血。
羌人以牧羊为主要生活来源,也以羊为图腾。羌民在冠礼和送葬仪式中,脖子上要系羊毛绳,以表示与羊同体,羊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羌人与羊更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丧礼中要宰羊一只为死者引路,称为引路羊,以让它完成引导主人灵魂飞升上天的任务。
古老的羌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虽然羌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但是羌族有自己的语言。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北两大方言,其口传历史和口头文学的内容都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