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的几个预言
犁航
①吴承恩的《西游记》被列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很多人为研究它耗尽一生的心血。很多研究者都看到了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却很少有人关注到它的预言性。实际上,《西游记》是一部极具预言性的小说,某些情节与后来的历史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
②首先预言了西方强大的科技实力,对中原大地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威胁。《西游记》中,以如来佛为代表的西方势力蒸蒸日上。以玉帝为首的道教逐渐与西天在实力上拉开差距。大闹天宫时,孙悟空在道教的地盘上横冲直撞,自由得跟逛自己的韭菜园子一样。道教派天兵天将若干,都奈何不了他。最后搞偷袭才成功,二郎神的哮天犬偷偷一口衔住了孙悟空的脚后跟,太上老君乘势偷袭,一金刚琢把猴子砸晕。当猴子从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逃脱,一路所向披靡打上凌霄宝殿,占了玉帝的宝座。玉帝便火急火燎地派人请西天如来,如来的确神通广大,一照面,就一掌将猴子扣在五行山下,爬不起来。由如来徒手一招制敌,可以窥见道教的军事实力远不可与佛教相提并论。历史弹指l之间到了清朝末年,清军以刀枪棍棒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军事实力上的差距,让人想起了数百年前《西游记》中玉帝的无奈。不知清末的皇帝是否读过《西游记》,是否会与玉帝一样生出同病相怜的感慨?
③其次预言了西方的野心,出兵中国。西天如来没有抢玉帝的宝座,是因为他知道硬抢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玉帝的资格老,如果端掉玉帝,舆论会对自己不利。不如通过取经扩大自己的影响,让中土大唐的老百姓都信仰佛教,在道教的地盘上扶植佛教势力,达到掠夺财富的目的。如来看中了齐天大圣、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的潜质,要他们做佛教的代言人,长途跋涉到西天取经,充当佛教的播种机和宣传队。最后,东土大唐的香火不断飘向西方。清末的历史与之有着惊人的相似:中国是文明古国,在世界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没有哪个国家窥伺中国皇帝的帝位,彻底颠覆一个国家的政权会陷入国际舆论的泥潭。不如收买中国人,培植自己的在华代理人,谋取利益,只要黄金白银到手,颠覆与否似乎并不重要。清朝末年,西方出兵中国,在中国各地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寻找代言人,疯狂掠夺,使中国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向西方,中国逐步走向积贫积弱的时代!
④第三,预言了西方会在中国设立大使馆。佛教大使观世音菩萨遥居南海普陀崖落伽山潮音洞,是佛教在道教势力范围内的大使馆,是玉帝的座上宾,玉帝常请观世音帮助自己决断道教内务。清末,西方列强在中国设大使馆、办事处,干预中国内政,与《西游记》里的某些情节如出一辙。
⑤第四,预言了中国会派留学生到西方学习。唐僧师徒去西天求取真经,是唐朝派去的留学生,源于西方佛教经典对人类的教化作用。中国外交史上也有关于留学生的记载,但大多是外国人到中国留学,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和典章制度。中国派出去的学者大多是讲学,传授东方文明的。吴承恩在那个时代已经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化科技走向没落的事实,用唐僧师徒取经预言中国会派留学生去西方学习。清未,中国派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生去西方,搞西学东渐,洋为中用。西方文化科技对中国会产生巨大影响,使清末有识之士产生了忧患,希望通过向西方学习强大自己。这与唐僧师徒取经的本质是相同的,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科技。
⑥第五,预言了西方势力不能决定中国的政治命运。吴承恩在《西游记》的结局设置中,虽然安排了佛教在东土大唐广播善缘,但并没有推翻道教的正统地位,没有动摇道教的政治根基。天国的主宰仍然是玉皇大帝!满清末年,西方列强没有动摇中国的政治基础,仍然是封建君主执掌政权,中国在西方的掣肘中步履蹒跚地走向未来。
【思考】
1.本文结合《西游记》的内容写了吴承恩的哪些预言?你觉得这些预言有道理吗?
2.阅读第②段内容,在与这一部分所对应的《西游记》中,孙悟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阅读第③段内容,请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当中,任选一个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5.一本“老掉牙”的《西游记》,作者竟然从中读到了吴承恩的预言,读到了这么多新鲜的东西,让人大开眼界。这对你有何启发?
【参考答案】
1.一是预言了西方强大的科技实力,对中原大地可能造成一定的威胁;二是预言了西方的野心,出兵中国;三是预言了西方会在中国设立大使馆;四是预言了中国会派留学生到西方学习;五是预言了西方势力不能决定中国的政治命运。可以认为有道理,也可以认为没道理,言之有理即可。
2.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
3.孙悟空具有反叛精神,聪明机智,不怕艰辛,领悟力较强。猪八戒表面丑陋,好色贪财,但心地善良,取经途中许多脏活、累活都是他干。沙僧外表平平,内心忠诚,不善言谈,默默奉献,不辞辛劳。
4.运用历史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5.提示:主要围绕“阅读需要思考”这一点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