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世界的数学家华罗庚说:“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由此可知,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奠基石,写文章也尤为重要。因此,我们特意邀约新闻出版总署原新闻报刊司司长刘波先生作写作系列专题。记者出身的他,在多年采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不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新闻稿、报告文学,还培训J出了一批出色的新闻工作者。
在“名家讲堂”中,刘波先生将就写作中题目、开篇、人物描写、状物、情节、语言等方面,从名家的视角高屋建瓴、由表及里地谈如何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他的文章语言平实、实例生动、说理深刻,为我们推开了有效提高写作能力的另一扇大门。(编者)
写人物,作者第一个任务就是起一个题目。题目从字义上讲,“题”是额,目是眼睛。把题目比作文章的“眼睛”,这是十分贴切形象的。好的标题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就像我们看人一样,一看眼睛挺美,就愿意多看几眼。所以,起好题目,至关重要。
题目是怎样得来的呢?我初步想了一下,大体有这样几种。
1.用主人公的名字作标题。一般影响深远的典型,用主人公的名字作标题的较多。这样可以给人强烈的难忘的印象,如《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优秀义务兵的好母亲——赵趁妮》《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等等。
2.用主人公的一句话作标题。如《我明白了,一个人怎样才是高尚的》《我没有滥花公款的权力》等等。
3.用概括全篇的一句话作标题。这种写法比较普遍。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耕耘在心灵的沙漠上》等。
4.用象征和形象的手法拟标题。这种标题能突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如介绍著名语言学家廖序东的《躬耕教坛,人淡如菊》,介绍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亚洲大陆的新崛起》等。
5.用主人公所在的地点作标题。如《狼牙山五壮士》《来自西双版纳的报告》《丈量珠峰的人们》等。
6.用群众的赞美作标题。如《被学生称作爹地的班主任》《他是咱们的骆驼》《他眼中没有笨学生》等。
7.用典作标题。典即成语、格言、谚语、古诗等。如《春蚕到死丝方尽》《有朋白远方来》《红叶色正浓》等。
细分起来,还不止这几种。总之,题目就是这样来的。这几种形式,哪种为好?恐怕难下定论。只要下工夫,哪种形式都能想出好题目来。
那么,怎样起一个好题目呢?我的看法是,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个大方向,是都要遵循的,就是要:趋新避俗。许多写人物的作品,为什么读者一看题目就没有多少兴趣了呢?毛病就出在没有新意上。如《一心扑在教学上》《心血浇开智慧花》《兢兢业业育新人》等等,这种题目,空空洞洞,干干巴巴,毫无特色,又怎能吸引读者呢?
“文章最忌随人后。”高手名家历来都讲究标题有新意,提倡独辟蹊径。《红楼梦》第六十四回中,薛宝钗有一段话,是讲如何作诗的。她说:“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这段话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题目的来源取之不竭,我们为什么非用那“随人脚踪”的呢?在求新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高明的画家学习。有一幅画,叫做《山雨欲来》。画面上没有乌云遮天,没有狂风撼树,只是画了一个牧童赶着羊往山下跑。那牧童的鞭子是一根竹枝,竹枝上只有一片竹叶,直直的立了起来。还有一幅画叫《踏花归来马蹄香》,画家只是画了一匹奔马,扬起的一只马蹄旁,有两三只蜜蜂围绕。我看这些画就是独辟蹊径,不落俗套,能引起人无尽的联想。
古今中外,著名的作家、记者,对待自己作品的题目,没有一个是马虎从事的,总是反复思考,刻意求新。巴尔扎克写了一部中篇小说,主人公是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但在尔虞我诈的社会里却处处碰壁,最后郁郁而死。这个中篇小说的题目,他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出来。后来他约了一个好友,两人沿着街道,各把一边,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串了一天,寻找各种各样的名字,可是巴尔扎克一个都不满意。他的朋友都不耐烦了,巴尔扎克还是劝说他再想想。后来,他们在一扇小门上发现了一个裁缝的姓氏:马卡。巴尔扎克十分高兴,就把书名定为《Z·马卡》。他说,马卡前面加上Z这个字母,可以使人想到一种宿命的东西。z的形状也代表了一种受压抑的姿态,象征着主人公曲折痛苦的一生。看,为这个题目,作者下了多大的工夫啊!
我所接触过的一些老报人,在为自己的作品起题目时,也都会反复推敲。前些年,有一篇报道海军战士胡业桃的稿子,曾在部队产生过强烈反响。细细想来,恐怕和文章的题目有很大关系。作者纪希晨曾对我说过,为了起个好题目,他用了整整三天时间。想一个不行,想一个又不行,实在想不出合适的来,就和胡业桃生前所在的营部战友聊天儿。聊着聊着,胡业桃的营长说:“胡业桃生前虽然没有入党,但他已经用自己的一生填写了入党志愿书。”纪希晨一听这句话,分外高兴。聊天儿一结束,题目就有了:《一份没有填写的入党志愿书》。这个题目,比起《党的忠诚战士》,《舍己救人的好战士》之类的题目,不是要新得多了吗?
其实,我们只要起题目时多动脑子不图省事,展开联想的翅膀,让思维活跃起来,总能琢磨出点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