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6559

[ 冯景贵 文选 ]   

又是“人生大考”时

◇ 冯景贵

  一年一度的高考在6月灿烂的阳光中如约而至,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奋斗,在那一刻部倾注于笔下,我们好似在填写一份人生考卷。高考包含了我们太多的情愫,有懵懂的年少时光,有倔强的你追我赶,有日复一日的坚持不懈,青春因高考的厚重而显得内敛而拘谨。
  7月,一场“人生大考?’已经结束,又一段新的旅程即将开始。阳光依然灿烂,我们的心却开始忐忑不安,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也有对未来的惶恐和迷茫。尽管如此,激扬的青春仍然期待着扬帆远航。
  高考因自身之重而牵挂着所有人的心,走过三十年的风雨历程,虽然它有种种不完善之处,但对于生长在幅员辽阔而发展却不平衡的中国大地上的莘莘学子而言,是高考给予了我们一种相对的平等,是高考提供给我们一个自我超越的机会。又是一年高考后,当我们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细说高考的滋味时,我们有因高考而刻在自己心上的娇艳的花朵,也有对高考客观冷静的分析。(编者)
  
  苦难土壤上的花朵
  邹扶澜
  19岁那年,我高考落榜了,复读需要缴纳一笔数目不菲的学费。
  我的母亲读书不多,但是性格要强。一天,几个跟她平日很要好的中年女人找她,商量着去城阳贩蛤蜊,据说用车子载两包回来,一天可以赚100多元。
  母亲心动了,非要去试试。她那时已年近50,骑着车子去贩蛤蜊,怎么说我也不放心,最后,我提出跟她们一起去看看,母亲想了想,答应了。
  城阳离我居住的小城有20多里路,那里有一个胶东地区最大的海鲜批发市场。我们准备好编织袋、绳子,我还特意跑到一个同学家,借来一辆“大金鹿”车子,因为那车子车梁硬实,后座宽,放上袋子比较牢靠。第二天一早,大还黑魃魃的,我们就出发了。
  星星眨着慵懒的眼,风吹在脸上像刀割,可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冷,说说笑笑,没用一个小时,就到了海鲜批发市场。天刚刚破晓,市场上已经人头攒动,不少跟我们一样的小贩,胳膊底下夹着包跟商主讨价还价。我也凑了过去,蹲在一堆小山似的蛤蜊跟前用手扒拉着,一边学着小贩的口气跟商主还价。
  “行,你要多少?”商主抽着烟,目光在我稚气未脱的脸上扫了一眼,很痛快地说。
  我回头看着母亲,母亲轻轻扯了一下我的衣角,我明白了,站起身刚要走,那人厉声喝住了我。
  “什么意思?讲好了价想走,没门儿!”他把手里的烟头朝地上重重一摔,上前一把揪住我。
  我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怕什么?反身一挡,就是这一挡,激怒了对方,一个拳头朝我脸上飞了过来。
  鲜血顺着我的鼻子流了下来。母亲冲上去,挡在那人跟前,护着我:“不就一包蛤蜊吗?‘买就是了,凭什么打人?有你这样的吗?”
  “妈,不要买!不要买!”我捂着鼻子,上前想阻止母亲,可是,那人身后又闪出几个人,虎视眈眈地瞪着我,母亲又把我猛地向后一推。
  我回头寻找母亲的那几个同伴,可她们早已分头进了人群批货,影儿也不见一个。我看见母亲拿出钱包。
  “最低500斤,少了不卖!”那人看也不看母亲,冷冷地抛下一句。
  明显的欺诈,我的肺都气炸了,恨不得冲上去砸扁他的鼻子。
  “哪有这种道理?买多买少自己说了算,我就要这一包。”
  “不行!”那人用脚踩住装蛤蜊的袋子,喷着烟,“这是批发市场的规矩。”
  往家走的时候,我跟母亲每人载着三包蛤蜊,车后座的两边各绑一包,横着又放一包,起初还勉强骑得动,可是不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母亲走在前面,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等着我。
  “你们娘俩真贪!”同来的几个女人对一切毫不知情,停下来想帮我们分载一点儿,母亲笑着摆摆手,让她们先走了。
  “都怪我,不叫你来就好了。”母亲看着我淤青的鼻梁,用袖口想给我擦鼻孔里残留的血迹。
  我强装笑脸,对母亲说:“没事,妈,我会找人来收拾他们的,你放心,我不会咽下这口气!”
  “你敢!”母亲狠狠地瞪着我,“强龙不压地头蛇,你回家好好复习,要是敢惹事,我跟你没完!”
  看着母亲这般懦弱,我气急地把车子一摔,载着蛤蜊的车子滚到了路边的沟里。我不解气,又跳进沟里,狠狠地照着袋子踹了几脚。
  发泄完了,我头也不回大步向前走去。我走了很远,气也消得差不多了,想起母亲一个人在那儿,肯定搬不动车子,只好又走了回来。
  我看见母亲坐在一棵大树底下,眼睛显然刚刚哭过。最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母亲不知怎么把车子从沟里搬了上来,而且她的那辆车子上多载了一包蛤蜊,我的车子上,少了一包。
  我鼻子一酸,差点儿掉下泪来。
  那一天,我跟母亲走走停停,到了家,已快晌午了。
  母亲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卖完最后一斤蛤蜊,只赚回了本钱。即使这样,母亲仍没泄气,第二天一早,又跟着同伴去了海鲜市场。
  只是,母亲没有再让我跟着去,我把自己埋进书本,专心复习起来。最后,我拿着母亲用血汗赚来的2000元钱,开始复读,第二年,我如愿以偿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
  弹指一挥间,二十年过去了,很多事都随着岁月的流逝烟消云散了,可是这件事,我永远也无法忘记。我想象不出,母亲当年是’忍受着怎样的屈辱,把爱和责任背了回来:一半是怕我受到伤害,一半是为了给我凑足学费。
  我一直坚信,这是母亲给予我的最好的礼物,是苦难土壤上开出的花朵。这些年,每当我遭遇挫折想打退堂鼓的时候,我总能依稀闻到它的芬芳,这芬芳给我温暖,给我信心,给我不屈的斗志和向上的力量。
  (选摘自邹扶澜的新浪博客)
  
  高考作文题
  闾丘露薇
  很好奇地看了看今年高考的作文题,如果我是考生,我会觉得非常为难,因为我不知道应该如何落笔。
  比如“期待长大”,我知道很多人就是不希望长大,因为长大会有太多的烦恼,也会有太多的责任,至少我回想起自己中学快要毕业的时候,期待长大的心情就没有那样迫切,因为我一直就是享受当下,不太计划未来的人,而这样的人,应该不止我一个。
  还有“拒绝平庸”,我知道,这是从小到大,社会还有学校努力灌输的观念,被认为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是问题在于,这个社会,当大家都不平庸的时候,只不过是提升了不平庸的标准而已,因为掐头去尾,总是有80%的人在中间。想起电影《宿醉2》中的一句台词,“你就是一碗粥。”普普通通,毫不显眼,但是这却是大多数人必须接受的现实。
  当然,你可以说,我可以平凡,但是我拒绝平庸,这只不过是中文的文字游戏而已。既然是语文考试,不如先来看看平庸这个词的由来,它最早出现在清朝周亮工的《倪母朱太夫人七十序》:“平庸之子,无英华可以自见,无名誉可以震俗。”简而言之就是平凡、普通、不突出。
  之所以为难,是因为我会担忧,如果作为考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来批驳这样的命题,不知道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得分,虽然作文没有量化的标准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卷老师,但是毕竟有一个评分标准。面对这个标 准,我们最保险的做法,自然是抛开自己的真实想法,顺着题目的意思,洋洋洒洒写就一篇思想积极向上,语言声情并茂的文章。毕竟,这是考试。
  也因为这样,我知道,如果自己是考生,其实不会觉得为难,因为至少我自己会很清楚,不应该为了所谓的真实表达,拿自己的前途来冒险,因为表达不重要,分数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思维是不是似曾相识,其实在成人社会,这是不容置疑的规则。现在想想,原来我们在学校,还没有走入社会,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理所当然地接受了。
  我已经不记得自己高考那年的题目了,不过到现在为止,命题作文都是让我很头痛的事情,就好像写专栏,如果编辑提前告诉我,在文章里面,必须有哪些要素,我会觉得,自己的思绪,会定格在一个框框里面,几乎停滞,于是文字也变得呆板枯燥。
  我一直在想,高考作文到底在考什么?文字写作技巧?如果是这样,那么我觉得,非命题作文要更适合一些,毕竟主要是看考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还有谋篇布局的能力。命题作文,如果题目提供的选项和学生的意志产生冲突,那么对有些考生并不公平。当然,如果认为,高考作文题,也肩负着引导考生正确的价值观的责任,那就另当别论了。
  忽然想起小时候写郊游:“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很遗憾,因为一直没有机会学习如何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感受蓝天白云之外的东西,并且用文字将其展现出来。
  
  微言
  如果清点我的遗物/请别忘记这片天空/那是我恒久的眺望。
  ——史铁生《遗物》
  
  我觉得人的过去是人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家。尽管我们已远离了过去,好比一个个形色匆匆向前奔跑的旅者,但是如果我们自认为家并没有料理好,我们总难免会一步三回头。
  ——梁晓声《年轮》
  
  智商高、情商也高的人,春风得意;智商不高、情商高的人,贵人相助;智商高、情商不高的人,怀才不遇;智商不高、情商也不高的人,一事无成。
  ——[美]丹尼尔·戈尔曼《情商》
  
  鹅卵石为什么被人捏在手里玩儿?就是因为它没有棱角。
  ——韩寒
  
  过好你的生活,用你的人生轨迹而非话语去影响别人。
  ——王宁《态度》
  
  我的骄傲在于不依附于他人。
  ——李宇春
  
  不年轻了,我们会说年轻真好。看到死亡,我们会说活着真好。伤心失意的时候,却说不出活着有什么好。然而,要是没有活下去,也就看不到人生的千回百转,也不会知道曾经认为无法承受的痛苦是会过去的。当你以为你的心已经荒芜,它却会出其不意地开出花来。
  ——张小娴
  
  “你们这一代知识分子1949年为何没有离开中国?”
  “因为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面对上述问题,杨绛如是答

又是“人生大考”时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