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191

[ 佚名 文选 ]   

七年级(下)期末测试(苏教版)

◇ 佚名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2)________________,苦竹丛深日向西。(郑谷《鹧鸪》)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6)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7)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8)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9)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关于台湾问题的提问时,引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海峡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括号字注音。(4分)
  沿河观光带就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大花园。园中树木林立,郁郁葱葱,翠色欲滴,姹紫(嫣)_______红的花朵点缀枝头,绿阴丛中的城市雕塑亭亭而立,景色优美(恬)________静,让人目不________xiá接。夜幕降临时,河中碧波荡漾,两岸灯火璀càn________。徜徉其间,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3.解释下列文段中括号的词。(4分)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不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次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针对越南5月6日提交的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案”作法。新华社发表严正声明,表明中国政府的一贯态度。
  (2)前不久,电视台上映的表现中国军人风采的优秀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________了很多观众。
  (3)继2003年“非典”之后,2009年在世界范围内________了大规模的甲型H1N1流感。
  A.授权感化暴发
  B.受权感染暴发
  C.受权感化爆发
  D.授权感染爆发
  
  5.名著阅读。(3分)
  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
  名  著:《水浒》、《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情  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验和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一段文字中有两处有语病。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逐一修改。(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4分)
  ①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②为了歌颂伟大的祖国,振奋民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③卫星在到达绕月轨道后,于距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太空向地球播放一组由全国人民选出的歌词。
  修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4分)
  卫生部5月11日通报,四川省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患者包某某,男,30岁。目前在美国某大学学习。患者5月9日在北京至成都航程中自觉发热,伴有咽痛、咳嗽、鼻塞和极少量流涕等症状,在成都下机后自感不适。遂直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卫生部专家组根据疑似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按照卫生部制定的诊疗方案判定该病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该患者的有关情况,卫生部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港澳台地区和部分国家通报。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2分)
  二鹊救友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①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略略”有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鹋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集:栖,躲。此处为聚集,会合。②鹳(guàn):一种较凶猛的鸟。③匝(zā):圈。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括号词语的含义。(4分)
  (1)鹊(巢)其上___________________(2)(若)相语状___________________
  (3)悲鸣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4)(盖)二鹊招鹳援友也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括号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顷(之)
  B.衔一赤蛇吞(之)
  C.避林间窥(之)
  D.读之竟日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写道:“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请发挥想象。把它们当时所说的内容写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启示?写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18题。(10分)
  
  废墟下的课堂
  (1)那节课她正在给同学们讲《地震中的父与子》,一个美国父亲在所有人都绝望了不肯施以援手的情况下,用双手从地震的废墟里,救出埋了38个小时的儿子和他的14个同学。当她念到“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这一段时,房子就剧烈地晃动起来,大地疯了一样地颤抖,抖得人魂飞魄散。“快,蹲下!躲到角落里!”坐在前排的几个同学从座位上跳起来。向她跑来。她伸手扶了一把跑在最后的一个,房子就塌了。“轰隆隆”墙壁倾倒、“噼噼啪”砖瓦飞溅以后。一切都归于黑暗和沉寂。
  (2)许久,一个声音怯生生地响起来:“老师,老师。”
  (3)她的头被撞破了,流了很多血,人也昏迷过去。她费力地睁开眼睛,除了断壁残垣,什么也看不见,闭上眼睛,她又昏了过去。
  (4)“老师。老师。”声音又响起来,她猛地清醒过来,答应着:“我在,老师在。”
  (5)她睁开眼睛。过了一会儿,适应了黑暗的环境:她的身边,有三个女生和两个男生。每个人都有些轻微的擦伤,正是这个角落,救了他们的命。
  (6)“还有人在吗?”她大声地喊。
  (7)四个墙角。都有人回答,已经成为废墟的教室下面,也有人应声。她想动,脚却被什么压着,动不了。一个靠近她的男生想把压在她腿上的东西拿开。也许整个房子都压在她的腿上了,根本动不了。
  (8)“老师。我们害怕。”一个女生突然哭了。废墟下,也有哭声传过来。
  (9)“我给你们接着讲课文吧,讲讲地震中,寻找儿子的阿曼达。”
  (10)没有人回应,但她知道一只只耳朵在听。
  (11)这篇文章她早就背熟了,清了清嗓子,她给同学们念余下来的课文。当念到“38个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的时候,一个急切的声音问:“老师。他找到儿子了吗?”
  (13)“是的,他找到了。他儿子还活着,还有他的14个同学。”她激动地说。
  (14)课文念完了,她也累了。静下来的废墟,像是突然变成了冰窟,大家感到全身发冷。有一个男生的牙齿打起了冷颤,“得得”地响。
  (15)好半天,也没有人说话。
  (16)她摸索腿边,她每天上课时必带的水杯恰好也翻滚到那里,她拾起来,拧开,刚放到嘴边,又拧紧,递给身边的一个女生。女生打开抿了一小口,又传给别人,再次传到她手里的时候,她掂了掂,分量并没有少多少。
  (17)“告诉我,阿曼达的父亲为什么要去救自己的儿子?”她问。
  (18)“因为他对儿子说过,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一个男生回答。
  (20)“还有呢?”她眼睛逡巡着,仿佛这里也是课堂。
  (21)没有人回答。她的学生上课抢答一直很踊跃,可是,现在,他们没有那么积极了!是啊,他们又怕又饿,又听不到外面的任何声音。
  (22)过了不知道多久,又有声音在喊:“老师。”
  (23)她激灵一下醒了。不管她有多困,只要有人喊她“老师”她就会醒来。好像那称呼是根绳子。使劲地拽着她的心。
  (24)“阿曼达的父亲一定会去救他的儿子吗?”
  (25)“一定,因为他对儿子有承诺。”
  (25)“可是我爸爸和我没有这样的承诺。”废墟里,又陷入一片可怕的寂静。
  (26)“有的,也许表达方式不一样。其实。这篇文章不止是想说一个实践诺言的故事,还想说,孩子们要相信亲情,相信成人社会。”
  (27)一瓶水,反复在几个人手中传着。每次她都掂一掂,越来越轻了,她的心在收紧。她轻声地叮嘱大家少说话,靠紧些,用手碰着手,腿碰着腿-感知其他人的存在与温暖。
  (28)“阿曼达会来吗?”
  (29)她平时最喜欢的一个女生声音颤抖地问。
  (30)“会来的,就像老师会和你们永远在一起。”
  (31)听到有人说话的时候,男女生全哭了。几个小时以后,佩戴着“绵阳消防”标记的救援人员扒开了压在他们身上的墙壁。告诉他们:这已经是震后的40个小时。
  (32)救援人员在想办法弄掉她腿上的重物,那个她最喜欢的女生趴在她耳边。哽咽着说:“阿曼达。他来了!”
  15.用简要的文字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简要分析“阿曼达”这一人物形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怎么评价小说中师生面对灾难时的所作所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完这篇小说,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说出来与大家分享。(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5题。(14分)
  
  嫦娥如今不寂寞
  ①在不断升温的深空探索热潮中,月球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亮点。继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在2006年9月撞击月球成功后。日本于2007年9月14日成功发射“月亮女神号”绕月探测卫星,并于日前传回月亮表面图片。中国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美国也计划发射观察与感知卫星撞击月球。这一系列的探测活动。是人类观测和研究月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寻找水或者冰等物质,为建立月球基地作准备。
  ②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活动始于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捷足先登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将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美国不甘落后。制订并实施了著名的“阿波罗计划”,将月球探索活动推向高潮。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表面,他说出至今令人难忘的那句名言:“这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18分钟后,另一名宇航员奥尔德林也登上月球。他们在月球表面共停留21小时18分钟,达成为人类空间探索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③从此以后,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虽然有所降温,但并未中断,特别是美国和俄罗斯等国联合打造的国际空间站。美国的航天飞机先后100多次升空,为月球探索提供了新技术。美国宇航局已于2006年12月4日时外公布“重返月球”计划,将加快月球基地的建设,宇航员首次重返月球的时间可能定在2020年;此前。俄罗斯则宣布。它准备于2020年至2025年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欧盟和日本也制订了类似的计划。中国的“嫦娥工程”于几年前立项,现在已取得初步成功,并正在实施下一阶段探月计划:空间探索的后起之秀印度也加入探月的行列。人类从最初的“登月”发展到现在准备“建立基地”。新一轮月球探索热正在兴起。中国神话中长期“冷住”月宫的嫦娥将不会再寂寞了。
  ④月球之所以受到人类的青睐,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月球上有硅、铁、铝、钛和钙等多种资源,其中氦—3是地球上稀有的清洁、高效能源,估计储量可满足全球数千年能源之需,美、俄、日等国的公司正计划大量开采氦—3等资源,以弥补地球能源的短缺,但最大的难点是开采和运输问题;其次,月球高真空、无磁场、弱重力、高洁净的环境。是研究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理想场所,一些国家打算在那里设立天文观测站,考察月球、地球和宇宙,在上面进行物理、生物实验,可以得出与地球上不同的新结论,在上面设立永久基地,可成为人类前往金星、火星以及外层空间探索的跳板;其三,地球上由于人口增长、可用资源不断减少,移居外星球成为人类的一个梦。离地球最近的月球是一个选择,建立基地是为建立“月球村”作准备,人类如果有了第二个家园,便可继续向遥远的空间发展;最后,有科学家设想,将人类动植物优质资源备份存放在月球。充当“诺亚方舟”的角色。以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使用及病毒等侵害所造成的物种灭绝危机。
  ⑤月球探索同其他空间探索项目一样耗费巨大。国际空间站由16国联合打造。美国方面希望国际合作探月,俄罗斯已经公布了俄中合作计划,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与美国宇航局签署探月计划合作备忘录。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国际合作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19.从文体上看,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本文的标题“嫦娥如今不寂寞”拟得非常好。请你对此略作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你概述文章第二段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人类为什么会青睐于对月球的探索呢?请你根据文章第四段作简要概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寂寞的嫦娥,在冷清的广寒宫守望故国五千年,终于迎来家乡的访客,现请你对嫦娥献上来自家乡的问候和祝福。(不少于3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07年10月24日晚。网友们纷纷发帖寄语,祝贺“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下面选录两则,请你也跟着发一则帖子,说说你的感受,别忘了给自己取一个富有个性的昵称哟!(2分)
  网友精彩寄语
  帖子一网友昵称“小桥流水”
  发帖时间:2007年10月24日20时02分
  内容:科教腾飞惊世梦。吴刚当捧桂花酒。
  帖子二网友昵称“喜刷刷”
  发帖时间;2007年10月24日20时11分
  内容:梦想成真。“嫦娥一号”顺利升空!
  帖子三你的昵称“________________”
  发帖时间:2007年10月24日21时16分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怒火中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从以上话题中任选一个话题,以“我学会了……”为题,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记叙文。
  
  (命题人:江苏省涟水县郑梁梅中学 许礼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