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147

  

中考古诗文阅读题例析

◇ 余 俊

  
  【考点解读】
  
  中考古诗文阅读分古诗文默写和古诗文赏析两部分。古诗文默写是中考语文的传统题型,分值在10分左右。古诗鉴赏题角度一般比较小,题型以选择、填空、简答为主。考查范围逐渐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充分体现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命题意识。这类题多从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表达技巧、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赏析名句等方面设置考点。
  
  【例题精讲】
  
  一、古诗文默写
  1.理解型默写
  (1)(2008年北京市卷)《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鸟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2008年湖北省黄冈市卷)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绘夜间、黄昏时江面上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以上试题要求考生根据要求或提示默写出相应的句子,重点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试题,除了要熟背古诗,更重要的是要整体理解古诗内容。
  参考答案:(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迁移型默写
  (1)(2008年广东省汕头市卷)我们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要放眼未来。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去实现我们远大的理想。(用杜甫诗句填空)
  (2)(2008年浙江省温州市卷)五月,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家园顷刻被毁,生命遭受劫难。危难面前,英雄的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灾区人民在绝望中重见希望之光。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以上试题对考生的要求较高,多设置一种具体情境。要求考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联想、迁移。写出符合情境的诗句。答题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所填诗句要符合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二是诗句要从试题限定的古诗或诗人诗句中选取。
  参考答案:(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归类型默写
  (1)(2008年浙江省奉化市卷)我国古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请写出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8年福建省莆田市卷)中国古代关于清明、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一个相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以上试题要求从某一角度出发,按一定的标准,写出某一类别的诗句。此类试题限制较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课内课外不限,符合要求即可。
  参考答案:(1)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二、古诗赏析
  1.(2008湖北省荆州市卷)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_______;下阕重在________。
  (2)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解析:(1)此题要求填写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考查对这首词的整体理解。词的上阕写太守率领人马出猎平冈的场面,突出了“老夫”的狂放,是在叙事(描写);下阕写“老夫”在思想上的“狂放”,写宴后“老夫”的豪兴和胆气,重在抒情言志。
  (2)解答此题,关键是要理解“天狼”的含义。这里用“天狼”喻指辽和西夏,“射天狼”表示自己会像挽拉雕弓如满月的壮士一样,将西北边陲的辽和西夏等侵略者赶出国境。
  参考答案:(1)叙事(描写)抒情(2)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决心。
  2.(2008年广西省百色市卷)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完成(1)~(2)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压抑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解析:(1)对颔联的理解有误。此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2)应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来谈。诗人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间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深感欣慰。作者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喻指社会的发展,暗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参考答案:(1)B(2)①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意思对即可)。②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
  
  【强化训练】
  
  一、古诗文默写
  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
  2.人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来抒发追求理想时的自信、执著的情怀。
  
  二、古诗赏析
  1.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1)~(2)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C.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有名,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D.本诗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阐发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2。读王维的《山中送别》,完成(1)~(2)题。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诗的第三句写“春草”有什么作用?
  (2)这首送别诗与一般的送别诗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一、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C
  2.(1)诗句以春草为反衬,“春草明年绿”意指今年草绿友人走,明年草绿友人当回了吧,此情似浅实深,意蕴悠长,回味无穷。(2)不写离别时的情景,而写别后的心情,构思巧妙,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