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866

[ 佚名 文选 ]   

有条不紊话顺序

◇ 佚名

  名家启示
  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中最后一部分《爸爸的花儿落了》,写了主人公所经历的各种人生世事。其中眼前事有:英子参加小学的毕业典礼,回家后看到凋落的夹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的死讯后悲痛万分。回忆的往事为:爸爸叫英子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到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文章时而写眼前事,时而又回忆往事,内容很丰富,事件交错但并不零乱,主要是因为作者采用了由眼前事引出回忆的插叙方法。作者每次回忆往事时都有引子,如在礼堂“我们”唱起骊歌,由此想到自己盼望长大的心情,进而回忆起爸爸要“我”闯练的事。这些内容用毕业典礼这一事件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贯穿前后,表现了英子的内心正逐渐成熟。
  文章采用插叙的方法,不仅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而且更好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那么,我们在写作时应如何恰当地安排写作顺序呢?
  
  佳作邀赏
  古镇之行真有趣
  ◎ 厦门一考生
  茅盾先生云:“乌镇,身上沾满了江南温润的水汽,才明白,在这里,多少岁月都会被轻描淡写——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温润如昨……”
  ——题记
  从上海那样摩登而喧嚣的大都市抽身,前行,便来到这座小城。
  本只是因“茅盾故乡”慕名而来,但木牌匾上篆刻的“乌镇”二字,却散发出古老的悠悠香气,引我去探寻乌镇深藏着的真趣。
  晨之趣,古桥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绝妙。本以为雨皆如都市中那般夹杂着浓浓的水泥味,全没有“酥”的那种明朗、轻快。但在这儿,草香飘入雨丝中,点点落在这座千年古桥上,渗入泛着幽静之光的晨曦中。
  我在这充满诗意的古桥之上,不禁也想如韩愈般作诗两首。
  “小桥流水人家”,但没有“断肠人在天涯”的深切忧伤,宁静、淡泊才是真趣。
  午之趣,茶馆小憩
  漫步于街径小巷,不知不觉到了晌午。乌镇的太阳并不灼人,但也给古镇蒙上一层闷热的气息。“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还未有“敲门试问野人家”的思绪,便望见近旁忽入眼帘的一家小茶馆。“小姑娘,是游客吧?来品一杯我们这儿的特色板蓝根茶!”
  茶馆里摆着古老的木头桌椅,小二们穿着古时的袍子,窗外还流淌着千百年前的那一湾小溪。我的嘴里弥漫着板蓝根茶的余香,若不是手中两枚印着“1995”的硬币,也许我还会自认身在元、清……
  戊之趣,灯笼月色
  “今月曾照古时人”,夜晚带着月光来拜访这座古城。几家临溪的小客栈点起一盏盏灯笼。不似别处的火红,乌镇的灯笼白中泛着点微微的黄,那样淡黄的光芒啊,碎碎地洒入溪里,一点点消失在幽静的水波中。也许这些光将步入轮回,飞向天上皎洁的明月里。
  “烟笼寒水月笼沙”,若是茅盾先生,此刻也该就寝了。我停泊在乌镇,心浸在这古镇真趣之中,不舍得回到来时的地方去了。
  
  转身之时,乌镇的剪影在我身后化作一幅水墨画,眨眼之间,这幅水墨画又凝缩成一滴浓墨,从我的眼角滑过。这一滴浓墨便是乌镇留给我的“真趣”。待我步入繁华都市之时,它便会化作一丝气息,抚过我的心肺,深吸一口,呵,墨香……
  
  点评心得
  此文构思奇巧,结构严谨,以时间为线,由晨、午、戊之趣连缀成文,突显“行”之轨迹,亦显“真趣”之轨迹。文章巧妙运用古诗词句,彰显古镇之韵,突出文旨,让我们读到人文之趣,也体现出小作者较高的生活情趣。
  
  方法指导
  1.含义
  安排写作顺序,即根据材料的内容以及中心表达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材料,使文章言之有序,中心突出。
  
  2.作用
  安排写作顺序是构思文章、布局谋篇的重要环节。组织材料最重要的步骤便是安排写作顺序。写作顺序是文章的层次,内容的条理,作者的思路。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材料安排是否妥当,条理是否清楚,脉络是否分明,关键都在于组织材料时能否找到合理的次序。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应该按照同一个标准(一定的记叙顺序)来排列。写作顺序不清,就会导致结构混乱,写出的文章就会颠三倒四,东拉西扯,难以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
  
  3.具体方法
  ⑴顺叙法
  顺叙法是按人物的经历、时间的先后、空间的变化、事情的发展或情感的变化等顺序来叙述事情的一种叙述方法。这种写法易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如《登上地球之巅》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登山队员登上珠峰的壮举,作者叙事有详有略,选取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又如《变色龙》一文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一顺序,描写了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表演,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他的丑陋灵魂。
  Tips:注意材料要合理取舍,突出重点。否则容易犯罗列现象、平铺直叙的毛病,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⑵插叙法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对人物、情节等的必要补充、注释和说明,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这就是插叙法。插叙可以帮助展开情节、多侧面展现人物性格、丰富作品内容,还可以使场景集中、情节紧凑,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主题。如《羚羊木雕》一文,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段的三件事,以妈妈逼我要回羚羊木雕为主要事件,中间穿插“我”与万芳的关系以及送羚羊一事,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情节紧凑,内容波澜起伏。
  Tips: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⑶倒叙法
  倒叙是指将后发生的事提到前面叙述,文章其他内容仍是顺叙的方法。提前叙述的一般是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精彩的片段。
  采用倒叙一是突出重点内容或精彩片段;二是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从“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写起,抒发自己的哀痛之情,然后用倒叙的方式,围绕母亲勤劳的品质,选择典型事例,回忆了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Tips:倒叙结束转入顺叙时,要注意交待清楚,衔接自然。
  ⑷对比法
  对比法指将前后两部分内容形成比照,使内容更鲜明,中心更突出。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前半部分写百草园,后半部分写三味书屋。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进行对比,表现了孩子天真快乐的童心。
  Tips:前后内容要连贯,中心必须集中明确。
  ⑸映衬法
  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重点事件,先描述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陪衬的方法。
  如鲁迅的《社戏》,全文共有两部分:
  第一部分的大意:在北京,“我”看过两回中国戏。第一回进了剧场,耳朵里是冬冬哐哐的响,眼前是红的、绿的闪烁,戏台下面拥挤不堪,一走了事。第二回是在第一舞台,连立足也难,忍耐到了半夜十二点,主角盖叫天却没有来,只得又挤出了大门。如此,“我”感到“不适于生存了”,从此便与中国戏告别。接着就讲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合剧场,但若野外散漫的地方,远远地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因而想到自己在“野外看过很好的戏”,自然也就过渡到后一部分,即课文中的那部分内容。
  本文前一部分是作为后一部分的陪衬出现的,作者写作的重点是在故乡看社戏的过程,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Tips:详略安排得当,突出主要内容。
  ⑹叙议法
  叙议法包括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和夹叙夹议三种方法。先叙后议是先叙述事情的过程,然后就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展开议论。如蒲松龄的《狼》,第一部分是叙事,写了屠户与狼的矛盾斗争;后一部分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是对前面叙事部分的总结。先议后叙,首先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或提出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然后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叙述。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地表情达意。
  Tips:叙述与议论紧密相连,议论的插入要自然;要根据中心的要求以及写作目的,安排好叙和议的篇幅。
  ⑺类别法
  在叙事或介绍事物时,如果内容或种类较多,可以把内容进行归类,然后按类叙写,这就是类别法。运用类别法可使写作顺序十分清晰。
  如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用“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围绕闻一多先生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选取了其作为学者的典型事例;后半部分则围绕“说了就做”,选取了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有关事例。上下两部分之间,使用过渡句,衔接紧密。
  Tips:分类标准要统一,所分类别要清楚明白,类与类之间的过渡要自然。
  
  4.注意事项
  ⑴思路要清晰
  不管采用怎样的写作顺序,都必须有明确的思路。如果在文中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顺序,一般以一种顺序为主,这样可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使文章结构清楚、条理分明、主次明确。
  ⑵过渡要自然
  文章几部分的内容之间要注意过渡和衔接,这样使文意更加连贯,结构更加完整。
  ⑶顺序要恰当
  组织材料的顺序多种多样,就一篇文章而言,写作顺序也是灵活变通的。应该采用哪种顺序,要依据材料特点、文体特征以及事物规律来定。总之,组织材料的顺序应该是为了突出中心的需要。
  
  牛刀小试
  1.以“想起你的时候”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
  2.请以“_______是美丽的”为题作文。
  要求:⑴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⑶记叙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议论有理有据,不得抄袭;⑷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⑸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期待着你的精彩表现!

有条不紊话顺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