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第四学段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近几年,名著阅读题题型多样、内容丰富,而且不少试题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真切的感悟和体验。各地中考试卷对名著阅读考查的常见题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名著常识或内容的理解
【例1】(2009年常州卷)选出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
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的人生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例2】(2009年南京卷) 下列对名著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
B.对阿廖沙影响最大的人是外祖母,她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弱者、歌颂光明的民间故事。
C.祥子买第一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二辆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三辆车为虎妞办丧事卖掉了。
D.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犹如一座大山,一顿饭要吃好几车食物,搬移小人国的人和物,像是摆弄玩具。
参考答案:【例1】D 【例2】C
解析:【例1】考查对一部名著中人物及情节表述的判断。A项应为“父亲死得早,母亲替人帮佣以养家糊口”;B项中保尔去烈士墓前并无达雅陪同;C项中保尔是有过自杀念头的。【例2】考查对几部名著情节表述的判断。C项应为“第一辆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
选择题往往考查较深层面的知识,考生只有真正阅读过名著,认真调动阅读积累,并适当采用排除法,才能准确答题。
二、采用表述题的形式,要求考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或给出一部名著中的某个片段,要求考生根据片段回答相应的人物、性格及情节
【例1】(2009年苏州卷) 《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蟠桃、盗饮御酒、窃走仙丹被捉住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才被降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2009年衢州卷) 阅读下面这段话,完成题目。
“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我们站在上帝的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上面这段话是____________(人物名)说的,反映了人物____________的心理。
【例3】(2009年镇江卷)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10月8日
今天柯察金第一次独自到花园里去散步。他屡次问我,他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我告诉他说快了。那两个姑娘一到接见的日子就来看他。现在我明白他疼痛的时候为什么不呻吟的道理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呻吟时,他回答说:“您读读《牛虻》,就明白了。”
⑴选文中“两个姑娘”,其中一个指的是____________(填人名),另一个指的是塔季亚娜。
⑵在保尔·柯察金看来,小说《牛虻》能让他不呻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正是这种“不呻吟”的精神支撑着保尔,使他在身受病痛折磨的情况下,仍然创作出一部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其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
参考答案:【例1】太上老君把孙悟空放入炼丹炉内烧了四十九日,以为他已化为灰烬。老君开炉取丹时,孙悟空竟跳出丹炉往外跑。众神打他不过,请如来佛祖帮忙,最后孙悟空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例2】简·爱追求平等、维护尊严【例3】⑴冬尼娅(冬妮亚)·杜曼诺娃(简称名、姓均可)⑵小说《牛虻》让保尔懂得任何情况都要坚强面对⑶暴风雨所诞生的
解析:【例1】直接用简答题的形式考查对名著中主要情节的概括。考生不仅要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情节准确判断出后文情节,还要学会分点概括。【例2】巧妙地选取了罗切斯特与简·爱互诉衷肠这一经典片段,让真正爱好课外阅读的考生可以轻松应答。【例3】考查的分别是书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对主人公情感的体验及对后文情节的理解。
以表述题型考查文学名著,难度较大,因为它需要考生深入细致地阅读名著。考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应当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不断积累,才能做好这类题。走马观花式的粗浅阅读对解答这类题型是没有帮助的。
三、用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鉴赏或对主要艺术特色的分析
【例1】(2009年河南卷)下面所列的小说人物是怎样的形象?请从所提供的两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进行比较。
第一组:林冲和武松第二组:诸葛亮与周瑜
⑴我选第____________ 组
⑵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2008年金昌卷)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⑴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____________。
⑵“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史书《三国志》中只用五个字作了记录:“凡三往,乃见。”《三国演义》中,作者却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请说说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显著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例1】第一组 同:都本领高强、有勇有谋、好结交好汉;不同:林冲是禁军教头,处事谨慎、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武松秉性刚烈、嫉恶如仇、有仇必报、有恩必报。第二组 同:都有治军才能,充满智慧,有儒将风度;不同:周心胸狭窄,亮小心谨慎、谋事周密。【例2】⑴罗贯中 ⑵《三国演义》是小说,旨在刻画人物,作者正是通过对细节的刻画来表现刘备的礼贤下士;《三国志》是史书,着眼于叙述历史事件。⑶对话描写生动传神,很能表现人物性格;于对比中再现刘备的礼贤下士;景物描写既富有诗情画意,又突出天气严寒,烘托了人物形象。
解析:【例1】考查对名著中不同人物形象的鉴赏,考生要善于寻找人物的共同点,准确判断人物性格的差异,然后用精要的语言概括。【例2】主要考查对名著写作特色的分析。解答这道题,一要了解史书和小说叙述方式的区别,二要从人物对话、对比描写和景物描写三个方面分析选文片段的特点。
用比较的形式考查对名著中人物形象和写作特色的鉴赏,难度一般。考生只要真正读过名著,准确把握人物形象,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便可顺利作答。
四、在现代文阅读中巧妙考查对名著中人物的综合评价,或考查考生对名著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例1】(2009年广东卷)从选段(略)可以看出,“我”对外祖父的感情是复杂的。在“我”的眼中,外祖父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童年》中的其他情节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2009年太原卷)作者说“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请从《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部名著中任选“一个情节(细节)”或“一个人物”,叙述你在阅读过程中类似的情感体验和认识变化。(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例1】在“我”眼中,外祖父是一个残暴而又慈爱的人。对于犯错误的孩子和工人,甚至是相依为命的妻子,他都会狠狠毒打,使孩子们都怕他恨他;然而,他教“我”认字,关心“我”成长,对不幸的女儿越来越宽容,为给女儿办嫁妆甚至把大房子卖了。【例2】示例:走进唐僧的情感世界,我的情感也随之波澜起伏。当我读到他三次被白骨精的化身迷惑,驱赶悟空时,感到非常气愤。而读到他为深受苦役折磨的众僧落泪、为小孩子被当作药引落泪时,又被他善良仁厚的性格深深感动。取经成功,不仅要靠坚韧的毅力,还要靠悲天悯人的情怀。
解析:【例1】是典型的现场阅读题,侧重考查考生对作品的理解。考题所节选的文字,着重表现外祖父慈爱、和蔼的一面,然而联系《童年》中其他情节,却可发现外祖父还是一个凶残、粗暴的人。【例2】考查考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考生要呈现出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过程,要将情节与情感结合起来谈。
把名著阅读融进现代文阅读,考查考生对作品中人物的综合评价和个性化的阅读体验,难度较大。这样的考查其实是对阅读过程、对阅读主体的情感体验予以全面检测。考生如果没有认真看过原著,没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很难完成这样的题目。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考名著阅读题,意在引导考生落实对名著的阅读;考查难度的加大,则意味着我们要更加注重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方法积累。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养成对名著进行圈点或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以深度阅读、真切体验为目标,让名著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滋润我们生命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