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上教师充满魅力的评价语言就会象蜜糖一样粘住一切,常常可以使一节语文课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有效地运用教师评价语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逼真,学生听了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学生也得到愉快的享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言语的魅力,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脑、入耳、进而入境动情。
[关键词]语言的教育性;灵活性;赏识性
一、评价语言的赏识性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我们的赞扬与肯定。为此,教师应尊重孩子、赏识孩子。要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评价语言,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其实,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有很多带感情色彩的评价用语可以信手拈来的,往往这些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起着很好的导向性的作用。比如:“你真会动脑筋!”“你真有胆量,不简单!”“这位同学思维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值得大家学习!”“我非常赞成(欣赏)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好吗?”“恩!你真是好样的,学习真有耐心,也很有毅力!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看似平凡的话语,但平凡中不乏温情与希望,这些话语早就化成了阵阵春风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田,并在他们的内心形成了巨大的推动力,鞭策与鼓舞着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二、评价语言的教育性
教师是学生的精神领袖,他的语言具有教育性,不仅传递着知识与文化,还传递着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展示对生活、人生的积极态度,鼓舞学生不怕困难、乐观向上、迎头奋进、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就像语言大师普希金曾说过的那样 "用语言去把人们的心灵点亮!"用语言去启动学生求知的心扉,点燃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激情。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对学生有几分期待,学生便有几分希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尤其应该充分体现积极的学习态度、人生态度。当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时,教师应坚定的给予鼓励。在一次语文实践课上,内容是小调查“爸爸妈妈的愿望”。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汇报父母的愿望,而只有小雪一个人低着头不说话,她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我走过去,俯下身子,对她说:“小雪,你们都是老师的孩子,老师对你们也有很多愿望。老师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坚强面对生活,不怕挫折,不向困难低头的孩子!”这时的小雪眼中含满泪水,她勇敢的站起来,对全班同学说了妈妈和我对她的希望。由此可见,师生彼此的真情付出架起了理解的桥梁。因人适时的评价,就像一剂良药,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指引道路。
无数的课堂实践证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教师语言体现的高尚人格与修养会在学生的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三、评价语言的灵活性
世界是多彩的,学生是鲜活的,课堂是灵动的,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是灵活、有灵气的。“活”的语言是引发学生兴趣的钥匙,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感知敏锐、想像活跃。这种灵活性以幽默、故事、寓言、笑话、歇后语等各种形出现,活跃着课堂,启迪着心智。下面仅以幽默为例,谈谈课堂语言的灵活性给教学带来的闪光点。机智幽默的课堂语言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天气闷热,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打盹,教师看着那位同学说:“周公已去世上千年了,你梦不着他了。”这时同学们会心一笑,不少同学的睡意也顿消,睡觉的学生也能开心地抖擞起精神来。机智幽默的课堂语言是枯燥讲解时的调味品。有某位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不打标点,教师在作文讲评课上则故意抽出他的作文一字不停地读下来,学生们实在听不下去了纷纷要求教师停一停再读,教师幽默地说:“不能停,作者没有标点符号怎么能停呢?要忠于作者的意愿啊!”学生们哄堂大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小小标点作用大,作文不能不用它。
除上述教师幽默的语言运用外,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诚挚、友善的目光,都会激发学生的情感情绪,唤醒和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创造出一种愉悦、融洽、宽松的教学氛围。
总之,语言是智慧的花朵,她使人类的非凡智慧绽放出五彩缤纷;智慧是语言的红舞鞋,使人类的语言施展出无穷的魔力。语言是教师教育人的重要工具,从教学评价语言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要用充满魅力的评价语言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课堂氛围,更利于反馈信息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更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
作者简介:陈俊秋(1974—)女,御河中学校任教初中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