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儿会作为花儿演唱的重要场域,其产生为花儿的传播及人民的现实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人民生活中有着交际、求偶、娱乐、促进多民族间的交流等重大社会价值,探究现今花儿会的社会功能,首先更深的认识花儿与花儿会这一文化现象,并且对于更好地研究花儿这种民歌和传承中华本土艺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花儿会;社会;价值
花儿会是花儿演唱的会场,传统称谓是“唱山”或“山场”,把参加花儿会叫“浪山场”,主要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广大地区,甚至波及甘肃接近山西省和四川省的部分地区,参与到得民族有汉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土族、保安族和部分藏族、裕固族等众多的民族群众当中。花儿会多在广阔高俊的山间田野、名山古刹、森林河滩附近举行,在花儿会这个别具特色的活动中,善良淳朴的劳动人民以歌声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花儿会以男女对唱的形式为主,他们即兴作词、借物抒情、自编自唱、以歌传情、以歌交友,实现男女的自由交际。每逢会期,花儿会歌手云集、花儿荟萃,产生了至今流传很广、感人至深的曲令和歌词。这些充分说明了花儿会这种民间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反映出西北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歌善舞的艺术才能。
一、花儿会促进民族融合的价值
甘青地区参加花儿会的群众,包括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族等民族,虽然参加花儿会的群众来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但却有着“花儿”这一共同的追求。在花儿会上与宗教活动同时进行时,参加宗教活动多是善男信女们,在宗教盛会中上香磕头、求神祈福、拜佛求子等信仰活动,多以汉族和藏族群众为主,参加花儿会的群众,都在寺庙附近的山林间聚唱花儿、浪山、游玩、交友,其中青年男女居多,以回族、东乡族等民族居多,回族、东乡族等民族的群众是不参加宗教活动的,而汉族藏族群众在参加完宗教仪式活动后,很多人都会去和回族、东乡族、土族等群众一起唱花儿,浪山游玩。各族人民群众都在很友好的状态的下共同进行,以艺术为纽带,促进了各族人民群众的友情。并且花儿会当中的交流、唱花儿都是用汉语来完成的,所有的花儿都是用汉语来演唱的,因此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反映出花儿会这一文化现象,也是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的重要场地,是促进各民族融合的粘合剂,对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花儿流行地区人们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个有效的形式
每逢会期,参加花儿会的青年男女都会将自己盛装打扮,在花儿会中以独唱或对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表达着自己的期望和憧憬,以此获取异性的同情和理解,特别是获取异性怜爱的本质目的,或者唱给某个具体的异性对象,用歌曲来传情达意,促进异性间个体的交往,来达到获得爱情的目的。正如牙含章在《花儿再序》当中所指出的,在花儿盛行地带还保存着部落性质。甘青地区在吐谷浑时期和吐蕃时期是部落兴盛时期,在这个时期,花儿流行区人们的生活习俗中保留着男女自由恋爱的原始遗风,花儿的很多内容反映着这种情况。甘青高寒阴湿地带,人们生育能力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形成男女自由交往,以歌求偶的花儿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花儿中的大量内容反映出,这个地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人们的婚姻方式大都通过男女自由交际实现的 ,这方面花儿会在陌生男女的交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花儿会,人民群众进行娱乐活动。
甘肃省和青海省处于西北高原地带,人们平时很少有机会出来游玩,因此每逢会期,人们都会尽情的在花儿会上唱歌、游玩、浪山,他们停歇在树荫下、帐篷下,席地而坐,泡上冰糖茶,摆开阵势歌唱,总体有独唱、对唱、齐唱三种形式,但根据每个地方风俗的不同,对唱形式的侧重点也不同,浪山的群众多为坐在四周观赏,聆听歌手们的演唱,并且每到精彩之处,围坐的观众会喝彩、鼓掌、欢呼,以表示对歌手的肯定和鼓励,对于比较出众的歌手,观众们都会给予披红挂彩的奖励。这种娱乐方式使得群众们在农闲时间解除疲劳、寂寞,在花儿会上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达到娱乐、自娱的目的。而且参加花儿会的群众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再加上花儿会能够持续到现在,说明人民群众对其的热爱程度,也反映出花儿会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因而这种娱乐方式是人民群众内心所渴望的,也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所需求的。
我们应当提高各界对花儿会的认识,把花儿会作为西北特有的节日,从理论的高度专题研究,提升花儿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让花儿会这一文化现象永葆它的魅力,并且更好的为人民生活带来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郭正清.《河州花儿》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2]郗慧民.《西北花儿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8月
[3]王沛.《河州花儿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7月
作者简介:刘永庆,甘肃永靖人,兰州大学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