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在平时的小说教学中,非常重视理清小说的情节和分析人物的性格,却很少注意把握小说的环境描写。其实环境描写也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在小说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窗》;骆驼祥子》;故乡》
一、交代故事背景
在小说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多收了三五斗》用旧毡帽朋友和米行先生的对话交代了洋米洋面倾销、地租剥削和高利贷盘剥、税卡林立的社会背景;船头议论则交代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厂倒闭、农民抢米等社会现实、对街道场景的描写,写出了洋货四面扩散的可怕情景,社会环境描写揭示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变色龙》的开头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反映了当时沙皇俄国军警宪兵横行,老百姓的自由和财产得不到保障以及社会经济凋敝萧条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
一般说来,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都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
鲁迅《故乡》的开头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短短几句话,就把小说悲凉的气氛烘托了出来。
《药》的结尾一段:“时令虽正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人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里借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凄凉的气氛。
三、烘托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环境,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表现其性格特点。
《社戏》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里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些景物描写烘托了“我”去看社戏时兴奋愉快的心境和想看社戏的迫切心情。
《窗》中描写窗外“有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奇斗妍的牡丹和金盏草。”其实这些美好景象都是靠窗病人,为解除不靠窗病人痛苦而精心编造出来的,在这里丰富优美、生动有趣的描写衬托了靠窗病人善良高尚的心灵。
四、推动情节发展
小说中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离不开环境描写。
王愿坚《普通劳动者》中“一大片乌黑的雷雨云从蟒山背后涌起,急速的升起来”,“忽然,一大滴水点滴到腮帮上,接着一阵疾风带着雨扑过,大白点子雨滴急骤的洒落下来,打在沙土上,激起一股股细烟,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急”,这里描写的雷雨从云起到倾盆大雨的发展过程,为下文写林将军带头冲进暴风骤雨抢装砂料作了铺垫,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由于风雪的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垮,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里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用巨石顶住大门,才会有机会暗中听到恶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会奋起杀敌,走上反抗的道路。
五、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描绘了烈日暴雨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小说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顽强好胜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存的艰辛和命运的悲惨。《红高梁》中写罗汉大爷在他愤怒地打算报复骡子时的景物:“东方那团渐渐上升的红晕在上升时同时散射,黎明前的高梁地里,寂静得随时都会爆炸。”在渲染了恐怖气氛的同时,传达出罗汉大爷的反抗力量不断积聚的过程。黎明前的日子是最黑暗的,“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罗汉大爷铲完骡子后,“天亮了,从东边的高梁地里,露出了一弧血红的朝阳,阳光正正地照着罗汉大爷半张着的黑洞洞的嘴。”这表现了罗汉大爷在报复骡子后的快感,也暗示了他将会遭到“骡子”的报复,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作者简介:刘必勇,江苏省阜宁县罗桥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