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3期 ID: 152843

[ 李通 文选 ]   

班主任工作的“柔”与“刚”

◇ 李通

  [摘要]作为中学的班主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诸方面工作纳入科学有序的管理,使本班学生从心理、生理、知识等方面,健康、全面发展,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管理方法的“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柔”与“刚”。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管理方法;分析
  
  一、优良的品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教心学告诉我们:心理健康的内涵包括五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积极稳定、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就意志健全而言,是指人在行动中自觉、果断、坚韧、自制,目标始终如一,不怕挫折,排除干扰,顽强地从事学习和工作,直到成功。
  本人根据多年来观察班主任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近年来,中学生学习意志的优良品质水平非但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反而呈下降趋势:高中生不如初中生,非重点中学学生不如重点中学学生,山区中学不如平坝地区的中学,高年级(特别是毕业班)不如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有许多学生的意志品质有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娇、懒、散、任性,学习无明确的目的,自学性差,怕吃苦.这都是独生子女的通病,还有近年来大中专毕业生安置人事制度的改革——不包分配,造成了许多学生的读书无用论,也在意志品质上突出地表现了出来。
  二、优良的意志品质是成才的重要因素
  苏轼在《晁错论》中曾精辟地指出:“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拨之志。”事实也如此,大发明家爱迪生,少时智力较低,但在其母亲的悉心指导下,孜孜以求,一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他自己也道“天才就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我们现在的某些中学生智商并不低,可是厌恶学习,成绩不理想,纪律观念·淡薄?主要原因,就是意志品质差,缺乏成才动机,缺乏勤奋刻苦精神,缺乏做一个优良公民的理念,遇到困难、挫折,就裹足不前,甚至颓废沉沦,破罐子破摔。因此,为了促使中学生尽快成才,为了较好地管理班级,必须加强中学生的优良品质这个“刚”的教育。
  三、意志与认识,情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体
  教心学还告诉我们:意志与认识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意志源于认知,人的意志总是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中产生的;另一方面,意志对认知具有反作用,优良的意志品质可以左右认识活动。“志不强者智不达。”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认知活动(如学生的学习活动、纪律的自我约束)是一种复杂而又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往往要求人们有坚强的意志参与,才能真正区别、达到认知活动的目的。
  同时,意志与情感也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意志在情感激励下产生,高尚的情感是意志行动的推动力:另一方面,意志对情感又有调控作用。意志越坚强,越能使积极的情感坚持下去,而使消极的情感得到克服。
  正因为意志与认知、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就应该对知、情、意三方面的教育齐抓共管,促进相互渗透,并重视意志教育,并以知育志.以情育志,使意志与认知教育,情感教育达到和谐统一。这样,班主任才能准确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柔”、“刚”的形成过程及结果,才能“有的放矢”,使班级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四、班级管理应该是师生共管、协作过程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班有那么几个意志薄弱的人对校纪、校规、班规任意践踏,那么该班各方面均将受到严重影响,管理好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等常常是班主任头痛的事情。
  本人根据参加工作六余年来,曾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曾多次连续任班主任和对其他班主任工作的优劣来看,认为要管好一个班,其重中之重就是班主任自己应以优良的意志品质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和形象,就应具备优良品质、坚强的意志和坦诚待人的优良的“柔”与“刚”的双重性格,让学生对你有一种敬畏感,凭借其威信,令学生信服、守纪、上进、求学
  五、班主任应对学生的意志“刚”与“柔”了如指掌,才能有的放矢
  班主任应对学生的爱好、专长等多方面的意志了如指掌,掌握他们每个人的“柔”与“刚”面。在与之谈话、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如在处理具体个案例时,就应该在场面、态度、说话语气等方面,尽可能采取“柔”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让他们感觉到,体验到老师的一片诚心;如在班集体或其他公共、公开场合上发现问题就应及时、果断、严肃地处理,以达到震慑班上的每一个同学,从而有“杀鸡儆猴”的效果。但事后,还应主动采取“柔”的方法与之沟通,让其认识到错处,令其心悦诚服,不致再犯错,反之,如某生在某方面做出了成绩或是为维护班集体作了贡献。(即使是只有某些方面只做微乎其微的事,或某生在犯错时有一点收效,或是某生业绩只有一点上升),都应该对该生个别“柔”的鼓励和在班上公开的"刚"的表扬,扩大优化范围,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总之,班主任在管理本班的日常事务时,一定要遵循教育学、中学生心理学的规律,才能准确地掌握管理学生的“柔”度与“刚”度。
  
  
  作者简介:李通,苏州星湾学校,研究方向:中文教学。

班主任工作的“柔”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