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3期 ID: 152814

[ 孙敏 文选 ]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浅论

◇ 孙敏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的过程,是体验生命律动、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以人的生命发展为旨归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做到“目中有人,目中有生命”,而且应该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一个真实的“生命”。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站在生命的高度,以生命的视角来关注教学,让教学充满人情与人性。在阅读教学中,要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选择;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把握
  [关键词]中文教育;体验教学;阅读教学
  
  一、理解
  人的一生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人的生命永远处于一种不断生成和完善的过程,永远是可能性的存在,永远向着未来的无限可能发展。正如兰德曼说的:“人的非特定化是一种不完善,可以说,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在世界之中,他没有对人做最后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留下了未确定性。”正是因为这种发展的不确定性,我们教育工作者才要更加珍惜、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历程,看到他们身上的独特之处,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塑性。时刻记得,你认为他是什么样的学生,他就会是什么样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我们眼中的天使。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有意识的去营造与创设有助于学生生长的环境,用一颗真心去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他们的优点,也要接受他们的缺点,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努力为学生的求知、向善提供机会与条件,真正的关注学生的成长,注重学生在不同时期的人生体验,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二、体验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倡导体验教学,是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打破以往以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独特感受,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
  体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使用,对于激发学生的体验感受,强化知识的掌握,丰富学生的情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哲学家伽达默尔说:“只要某些东西不仅仅被经历了,而且其所经历的存在获得了一个使自身具有永久意义的铸造,那么这些东西就成了体验。”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如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可以以或慷慨激昂,或温婉细腻,或沉郁顿挫的语言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也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实物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更可以通过多媒体多姿多彩的展示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通过富有激情、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更快更好的进入更深层的情感体验。
  三、感悟
  感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在体验的基础上,对文本的领悟。新课标反复强调感悟学习的重要性,语文必须加强感悟式阅读,注重感悟,体验品味,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修养,去领悟作品的内涵,领悟世界的真义,陶冶生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叶圣陶曾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中去。”教师在教学时,既要理解文本作者的所思、所感,更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文本所展示的世界很多都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在教学中,就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联想,再现情境,体味作者的感受,走进文本所描绘的世界,进而运用形象思维去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和情感。
  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体验,其重要途径就是诵读。通过理解后的有感情朗读,使文章的词句意蕴从学生的口中心中自然流出,从而体会文章的内涵与情感。诵读是一种自我体验,沉浸文中,身临其境,再现形象,触动情感,对文张有了较深的体验与领悟。所以说,读,就是一个反复吟咏,品位体验的过程。因此新课标指出: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
  四、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知识的探究和体验。教学实践证明,探究式阅读是学生深入文本,发现文本内涵,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强探究式阅读。探究式阅读以文本作为进入未知世界的支点,学生在主动阅读、思考、体悟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经搜集资料、合作交流后对问题疑点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意义探究,感受理解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作者简介:孙敏,张家港护漕港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