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3期 ID: 152836

[ 刘丽 文选 ] [ 刘丽 文选 ]   

语文课堂提问的合理设置

◇ 刘丽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过去的“讲述式”教学,被多元化教学方式取代,如“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跟教师设计提问的质、量有重大的关系。语文课课堂教学中,除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老师的讲解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回答,再由学生参与评价,老师引导、评价、订正来完成教学目标的。因此,课堂提问设置合理,是一堂课成功的的关键。
  [关键词]中文教育;问题价值;问题阶段性
  由于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精心设置课堂提问,通过一个个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义务,随时提醒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则表现出他们听课的认真程度,知识点把握到没有?解决问题的水平有没有提高等,课堂上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通过关键的设疑来解决问题。因此,合理设置课堂提问尤其重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作了以下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提问要有价值。
  每一节课,只有45分钟,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如果我们设置的问题游离在教学目标之外,就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紧扣住教学重点、难点,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才有收获。比如在教学《背影》一文中,学习到细致刻画父亲背影一节时,我设置了以下一些问题:1、文章刻画父亲采用哪些描写手法?2、找出并分析哪些动词对父亲的刻画富有表现力?找出对父亲外貌描写的地方并分析其作用?3、作者父亲的背影有什么独到之处,把他的背影放在一个怎样的特殊环境下来渲染,这样写对表现父亲的形象有怎样的作用?4、此段文字作者有几处流泪,体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我流泪对刻画父亲又有何作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逐渐逐渐的就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把握到了文章的重点。当然,对本段文字的学习采用提问的方式还有更多,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灵活选择提问的方式、一切要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准则。
  二、提问要相宜。
  一位成功的老师往往要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的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整体素质高的班级和整体素质低的班级,提问的深度、广度都要有区别,适合的才是有价值的;提问要相宜,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几次提问学生都感到茫然,那么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跟不上进度,长久下去,就会失去自信心。比如在学习散文《春》中,第二自然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有一个新老师提出,是怎样写的呢?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学习和回答。假如把它换成:此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使用了哪些生动形象的词语来表现春的特点呢?那么学生就知道从哪些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在段落里找到答案。通过问题的解答,学生就能够自己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不再把过程教学变成结论教学了。
  三、提问要具有延续性。
  老师们提问还不应该满足于“就事论事”,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由此及彼,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举一反三,既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又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比如,我们在古文教学中,就常常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在讲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濯清涟而不妖”的“之”的用法时,往往会把之在其他篇目中的用法作比较分析,勾起学生对已学篇目的回顾,从而达到以新带旧的目的,巩固学习内容。
  四、提问要有阶段性。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们可以用一、二个问题牵动学生对全篇课文的深刻理解,引起学生注意,加深学生思考;在课文教学阶段,用问题形成活动板块,有清晰的思路,学生参与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的深化阶段,用精辟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强化学习。以教学《藤野先生》一文为例说明,在课文初读阶段,设置这样的问题:题目是藤野先生,开篇为什么要写自己在仙台、东京受优待?还记叙了学校里的匿名信事件、电影事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课文教学阶段,设计的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到仙台?为什么又离开藤野先生而去?2、文章写了作者跟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3、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与日本的所谓“爱国青年”有哪些不同?等问题的设置,对课文关键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综合能力;在课文的深入阶段,提问:本文表现了作者、藤野先生哪些品质?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主题思想?讨论鲁迅思想变化历程等。
  像这样带着问题阅读,可以让学生占有时间解决问题,重视阅读,在教师的调控下,读准,读顺,读懂。让学生把课文内容讲述出来,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鉴赏能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采用提问的方式教学比常规的教学要难得多,对教师的要求也要高得多。当然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希望更多的语文老师能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圆满的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
  
  
  作者简介:刘丽(1967— )女,四川中江人,中江县御河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文教育。

语文课堂提问的合理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