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第斯多惠说过“知识不应灌输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识字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识字。实现教会学生独立识字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实践出真知”,只有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多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识字教学才能真正有效地落到实处。
[关键词]“试”;“趣”;“仿”
一、引导预习实践“试”中有效识字
泰勒说过,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在于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现代教学要求教师的首先不是提供信息,而是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真正实践和体验学习的活动过程。识字过程同样体现这么一个道理。我们学的是母语,家庭、社会都是丰富的资源,它使识字预习成为可能。在指导学生预习时,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对照课文下树叶上的生字自读课文,并在自读课文中把当课要认识的字找出来、圈出来,并动笔在每课生字表内相应生字的头上标上拼音。接着让学生拼读三遍,读准字音的同时也辨认字形,可以想想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也可以想想用什么方法考大家。甚至可以给词宝宝在课文插图上找座位,贴上名称。这样,动笔圈圈、标标,动口读读,动手贴贴,动脑想想,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自己自主接触了生字,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各个感知器官感知了生字。这样,人人动手,从最大“面”上搭建了识字实践的平台,调动自主识字,促进有效识字,为课堂上的识字交流打下基础。
二、巧设情境实践“趣”中有效识字
汉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对于喜欢变化的小孩子来说无疑是枯燥的,那么,需要我们巧设情境让孩子在趣味、宽松的氛围中实践,激起孩子的注意,让孩子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识字。 如:教学第一册《操场上》这篇识字课,要求学生认识"打球、拔、拍、跳、跑步"等生字。为了促进有效识字,教师可这么创设情境:
“现在字宝宝有些累了,想看看表演,看看小朋友们是不是已经把他们记在心里了。‘字宝宝,爱表演,我来演、唱,你来演、答,我出卡片你来读’好吗?全体起立。”
“如果幸福的话,你就拔拔河……如果幸福的话你就跑跑步……如果幸福的话,你就拍拍球,拍拍球……请问你这玩的什么球?……”(师边唱边演,生边回答边做动作,教师相机再现要求掌握的“拔河”、“跑步”“拍皮球”、“踢足球”等,学生齐读)这样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让学生通过跑一跑、跳一跳、拔一拔、拍拍球等生动的实践体验,学会准确用词。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既积累了语言,又巩固了识字,达到有效识字的目的。
三、方法引领实践“仿”中有效识字
“看过的知识记不住,听过的知识容易忘,只有用过的知识才忘不了。”“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所以,对孩子识字方法的引领也显得十分重要。如:教学第一册《操场上》这篇识字课,要求学生认识“打球、拔、拍、跳、跑步”等生字。为了促进有效识字,在课前布置学生回家预习,在书上圈圈、标标、看看、读读、想想的基础上,教师一句话“各个小组把今天的生字宝宝名片请出来,帮他们摆一摆,看看在这些生字宝宝身上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识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模仿方法,在摆一摆,分一分、读一读中有意识地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a.分一分的方法(按读音、偏旁、难易等不同归类);b. 合一合的方法(根据构字规律,上下、左右合一合); c.联系生活实际法(姓名、课程表、问别人等); d.交朋友法; e.编顺口溜等。这些富有个性的简单实用的识字方法,都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在认真观察、动手摆摆、自主探究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不但提高了本课的识字效率,而且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多给孩子提供“跳一跳,够得着”的语文实践机会,从方法上引领孩子实践,在“仿”中落实有效识字,使每个孩子真正体验成功,从而对识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四、互动评价实践 “乐”中有效识字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称赞,获得同伴的尊敬和羡慕,这是一种自我欣赏的需要。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搭建互动评价实践的平台,在情感上激发学生有效识字。在课堂识字交流的的过程中,我常会搭建一个“创意考官”的平台,孩子们的考试方式五花八门。考官上台,会用自己在预习中根据自己观察想到的办法考大家生字。如:
1.考官:我用编儿歌的办法考大家,“王、求是什么?”
学生:“王、求,球,打球”
考官:恭喜你,答对了!
学生:你是精通韵律的考官!
2.考官:我编字谜考大家,“一人拿着一本书”
学生:“体”
考官:你真聪明!
学生:你很会编字谜,我要向你学习。
这样的评价互动,真正燃烧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学生学得趣味盎然,整个识字过程充满了生命活力。在角色互动、评价互动中有效识字,充分体现了语文课改的新理念。
作者简介:林丹华(1972—),女,福建永泰人,福建省永泰县实验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