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3期 ID: 152760

[ 翟瑞娟 文选 ]   

价值与价值评价

◇ 翟瑞娟

  [摘要]价值是客体能满足主体的功能和属性,是主体和客体在需要与满足需要上实现的一种特定的关系。价值评价最重要的是确定合理的价值评价标准,其标准就是主体衡量客体是否满足自身的需要及程度所遵循的尺度。
  [关键词]价值;价值评价
  
  自然界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价值的具体存在形式必然也是多种多样的。多种多样的价值又具有共同的统一的本质,这就是它们都表现着主体需要的满足和接近的关系。同时,不同的价值有不同的特征,但作为价值,它们又具有共同的一般的特点。一是主体性,是价值区别于客体性事实的主要特点。所谓主体性,是指价值作为属人的为人的存在,表现的是主客体关系中客体主体化、为主体利用、受主体规定的内容,它以主体的需要为标准、随主体的不同和需要的不同而转移。二是社会历史性。直观地看,价值是一定客体对一定主体需要的特定关系,但深入地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关系是全部社会历史运动的结果。一定事物之作为人的客体,一定主体的需要的生成以及它在整个需要体系中的位置,客体的哪些方面被突出被强调,主体哪些需要及其满足被肯定或优先予以考虑,哪一些需要被压抑或排斥,主体需要的丰富程度及满足需要的手段的发展水平,不同主体需要的冲突及解决的方式等等,无一不与社会历史运动所达到的具体水平和阶段相联系,无一不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同样,价值运动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变化既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价值的客观性。价值的客观性,既是指价值作为一种主体性事实不仅不以人们的评价为转移,反而是决定评价的第一性的东西;也是指价值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其运动发展包括价值观念的变化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一定的价值观念只是现实的价值运动的反映,虽然价值观念的变革对于促成价值取向的变动有着重要的反作用。
  价值评价(简称评价)是指主体对一定价值的肯定(或否定)、评估、预测、计量和权衡,是价值意识的对象性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价值评价是价值关系结构的最后成分。可见,评价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评价必须建立在主体对客体的属性、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基础上;其次,评价是主体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的评判。前一个内容说的就是评价的基础和前提问题,后一个内容指的是评价的目的和任务,即评价的本质问题。
  评价必须以主体对客体的属性、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为基础,而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过程实际上就是主体追求真理、揭示真理,达到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过程。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必须符合主体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的要求。一个合理的价值评价不能建立在对客体错误的、虚幻的认识基础上;相反,应尽可能正确、深刻、全面地认识事物,才能确保价值评价的正确性、深刻性和全面性。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事物往往都具有十分复杂的属性、成分和性能。当我们利用事物的某些属性、成分和性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时,其另一些属性、成分和性能则可能同时给人类带来不利甚至有害的后果。表现出正价值与负价值,利与害相互交织的情况。客体属性的复杂多变性,要求人们对客体的实际状况应加以全面的、历史的考察,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客体的价值,也不能合理地利用客体的价值。
  而主体对客体状况的认识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的过程。这就要求人们在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真理原则,即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包括认识和改造人类自身。真理原则要求认识主体在自己的活动中必须摒弃一切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形式(人为因素)的影响,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必须高度符合客观对象的规律,按照客观对象本身的客观尺度来规定人的活动。
  价值评价最主要的目的和任务,不是主体简单地反映客体本身,而是要揭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或效用关系,是对客体的属性能否满足及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的需要而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这个评判过程是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本性即内在尺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现实世界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揭示价值、创造价值的过程。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评价的本质在于揭示价值、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主体的需要在本质上是有利于主体的生存和发展的东西,它既包括主体生理、安全方面的物质需要,也包括社会归属、尊荣、自我实现、理解和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要。因此,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要求主体在认识对象的同时,也需要把自己作为客体,正确地认识自身的实际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只要人们所作出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是合理的,即不损害、不有悖于人类主体的根本利益,不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价值认识越生动丰富,就越会有助于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类主体也就会生存和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54页
  [2]张渝政.论价值评价对认识的影响[J ].学术探索,200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 ,97页
  
  作者简介:翟瑞娟(1981—),女,河南焦作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价值与价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