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等职业教学中,语文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对学生职业能力还是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中等职业语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困境重重,问题甚多,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供教育者们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困境;对策
中等职业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向,还是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都不符合在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如以书本、教师为中心,过分关注教学指导性,忽略了学生自主性;强调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学生在语文学科以外的发展。以下就中职语文教学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
1.生源基础较薄弱且兴趣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中职学校的生源绝大多数来自初中生,基本上都是因为无望考入高中才选择
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存在普遍偏低现象。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很多学生在校时就未充分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语文基础知识较弱,学习能力也不高。无疑,这也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有调查显示,只有22.8%的学生喜欢语文课程,只有29.8%的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正确的认识。由于学生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兴趣也不高,教学课程往往难以按计划实施,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
2.教育理念较为落后,教学方向偏颇,阻碍教学发展。
因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都以知识、课本和自身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采用直接教授的方式,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性,以及个性的发展;有些教师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学生一味地进行知识的单向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至于教学方向,中等职业学校都非常重视专业基础教学这一方面,但也往往忽略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其中出现为保证专业课时数随意删减文化课和教学评价也以专业成绩和各等级证书为重等现象,有碍学生学科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教学内容欠新颖,教学方式缺创新,影响教学质量。
职中语文教材所选定的内容始终以语文的技巧学习为重点,趣味性、人文性特点并不明显,且很多篇目内容较旧、难度也大,脱离学生实际生活,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如《包身工》、《风景谈》等文章,虽说都是经典名篇,但数量多了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老师教起来也费力。
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单一化、刻板化、程序化现象不少见:叙述和剖析太多,亲身体验太少;知识灌输太多,自由阅读太少;独立学习太多、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太少,永远都是课本、黑板、作业三点一线式的学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解决中职语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所提出的中职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困境,以下列举几项解决对策:
1.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打破以“课堂、课本和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重新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且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满足学生情感、意愿需求教学模式,把加强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准确定位教学方向
中职教育不能仅限于专业技能的培训,还应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在定位教学方向时,首先要摆正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关系,认识到二者都是同等重要且相辅相成的,真正重视起文化课程的教育,只有这样,语文学科的教学才能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3.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要努力避免教学的单一化和程序化,在教学过程中改“教”为“导”,引导学生自行发现与探索。教学中,可借助朗诵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郊外写作等多种方式引入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激情,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还可建立学习小组,或合作式学习,或组与组相竞学习,老师在其中牵引与指导,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条件的话,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这类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4.充实教学内容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不断引入符合时代特征与学生实际的素材来丰富与扩充,如学生喜爱的电影、电视剧和网络文学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再将知识向外扩展视野;此外,可多用联系和对比的方法使一些零散的、复杂难懂的内容变明晰,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强化学生的记忆。比如,在学习朱自清《春》这篇课文时,可以联系杜甫的《春望》和王安石的《忆江南》这类古代相同题材的诗文,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印象。
5.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息息相关的,它是系统的人文教育,引导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反过来,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应多提倡和举办一些诸如校园读书节、诗文创作大赛等文化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结语
语文教学想要突破现有的困境,学校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教学观念和方向,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也让语文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重焕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松泉.语文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钟为永.语文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3]孙月娟.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6(16)
作者简介:赵凌云,河南省工业科技学校,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