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3期 ID: 152776

[ 赵卫科 文选 ]   

英语写作中的文化差异对高中写作教学的启示

◇ 赵卫科

  [摘要]本文从萨莫瓦等人的文化深层结构理论的三个方面:世界观、历史观和家庭观念出发,通过将英语国家的作者写的英语文章与国内的英语学习者写的英语文章进行对比,指出以英语和汉语为母语的作者在英语写作中体现的文化差异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写作中文化差异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世界观;历史观;家庭观念;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语言的表达方式之一写作也体现了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的差异即世界观、历史观和家庭观念方面的差异。1966年,美国修辞学者罗伯特.卡卜兰(Robert Kaplen)在题为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的文章中指出不同的语言与文化理解导致不同的修辞与交际模式。他指出,写作的不同不仅指语言形式上的差异 ,而且指作者在论证命题 、连句成段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于学习者的母语文化和思维模式的负迁移所致。因此对比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的英语文章和以汉语为母语的作者的英语文章发现写作中体现的中英文化差异就显得比较重要。本文从萨莫瓦等人的文化深层结构理论的三个方面:世界观、历史观和家庭观念来分析中西文化深层结构的不同及其对写作的影响。
  1.拉里.A萨莫瓦等的文化深层结构理论
  拉里.A. 萨莫瓦 (Larry A.Samovar),理查德.E.波特(Richard E.Porter)和莉莎.A.斯泰范尼(Lisa A.Stefani)在合著的《跨文化交际》Communications Between Cultures一书中第四章(Larry A.Samovar ,Richard E.Porter and Lisa A.Stefani :87-88)中从文化行为的根源上探讨了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知觉、行为在文化世界观上的表现形式、家庭成员的交往模式和文化史,指出一种文化行为的情况和原由可以追溯到世界观(宗教)、家庭结构、历史和政府机构(88)。这三种社会力量共同创造、传递、维护和强化一切文化中的基本要素,因为家庭、教堂、社区等组织能给人们带来至关重要的信息,并且这些组织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他们一直持续存在。还有这些组织的内容深深的渗入人们的生活和影响人们的情感。最后,这些组织赋予每个成员独特的个性。
  2.世界观
  萨莫瓦等借用Hobel 和Frost 对世界观的定义“世界观是指人们根据个人的文化预设概念对于事物的‘色彩’、形成、组织方式的内在看法和观点。”(89)世界观每时每刻影响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总体上来说,世界观是指一种文化里对“神”、人性、自然、存在、宇宙、生命、死亡、疾病的认识以及影响其成员怎么认识世界的其他哲学问题。世界观中很重要的内容是宗教。中西世界观方面的很重要的区别包括感性VS 理性(又可叫做主观VS 客观)和二分法VS 整体观例如:人和自然是各自为个体还是一个整体?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体现出“天人合一”,西方文化认为天人处于对立的斗争状态,荷马史诗就是以海外遇险,征服自然为题材。
  3.家庭结构
  家庭伴随着一个人从生长的全过程,所以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尽管一种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主要来源于这种文化里宗教观点(属于世界观)和对待历史的态度,但是家庭却是这种宗教和历史观点孕育和传播的地方。家庭结构的影响主要包括性别角色(男女在家庭及社会的分工和角色)、个人主义VS 集体主义(家庭对个人成长提供帮助的多少、共享的程度如何)、年龄(对待年长问题的态度)和社交礼仪等方面。
  4.历史观
  一个民族形成的历史也就是一个民族文化形成的历史,所以一种文化中的很多特点在本民族发展的过程中都可以找到根源。有较短历史的移民国家的美国和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国家的中国,其文化也一定有很大的区别,进而历史对本民族的影响也就不会相同,最终导致两种文化中对待历史的态度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别。
  二、文化深层结构的差异在英语写作中的体现
  1.世界观
  西方传统文化的机械论观点认为宇宙中的事物都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这些规律是可以被人类发现和掌握的,随着人们掌握的知识的增加和技能的改进,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重新设计这个世界。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就来源于人们发现的事实(facts),因此西方文化对于事实很看重。相比之下,中国人重加注重感觉,如“灵感”、“语感”“手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
  中西世界观中对事实的态度影响着母语分别为英语和汉语的作者的论证方式。英语文章论证时多引用事实特别是调查的事实和数据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如实验学者的实验和得出的数据等。与此相对,汉语的文章更多的使用一些抽象的词和意思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social practice”“apply their knowledge to the solution to the practical problems”“practical ablility”等。空洞无意义,说服力不够
  另外,提倡发展个性的美国文化显然和以忠孝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差别很大,虽然随着文化的冲击,个人表达想法的机会和场合越来越多,但是 “服从”这个想法还是让许多中国人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习惯于说“我们应该……”,“咱们学校最好……”,“我们组看到…………”“他们有些人说……”。明明是自己的想法,中国人在表达时还是习惯于用第一人称复数甚至用第三人称。
  2.家庭观
  美国文化中,人们更喜欢年轻,因为年轻意味着活力可能性。中国文化中,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白发苍苍的长者是智慧的象征。这种差别就决定了在引用论据时,英语文章很少会引用父母长辈的话来做为根据,而汉语文章中却常常可见 “古人曾经说过……。”“古代著名的家家曾云:……”。中西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别,提醒我们中国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如果引用长者的话就一定要考虑一下,因为长者在中西文化中的形象是不一样的。
  3.历史观
  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对于历史一直是抱有优越感和引以自豪的。中国文化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学史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实和将来的事情。因此汉语在很大程度上是“重视过去”的文化,而相比之下 ,英语是“重视现在”的文化。
  在写作中,汉语大量的引经据典,引用古诗词等,而英语在引用与历史有关的事件多来源于《圣经》。另外,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汉语写作中常引用社会地位高的人的话作为“名言”,而这在英语中也是很少见的,除非这位总统或者国王是这方面的专家。还有,虽说用著名人物的轶事作为例子是英汉文章的共同点,可是,英语也常常用身边人的生活,来体现事件的真实性。
  三、结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7:12)对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有明确的要求: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课标》既强调了对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又强调了对外交流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对比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异确实对于两种文化下的人进行英语写作产生着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对两种文化深层结构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在进行写作时矫正汉语文化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有利于观点和态度的准备和表达。因此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有必要对中英文化的差异特别是中英文化的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进行讲解和加强认识。
  
  
  参考文献:
  [1] Willam Davies,Kaplan Tamar.Native speaker vs.L2 leraner grammatically judgements[j].Applied Linguistics,1998,19(2).
  [2]蔡基刚,英汉写作修辞对比[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李玉梅,王爱国.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对比修辞研究[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22(4)
  
  作者简介:赵卫科,女,郑州市十二中教师,研究方向:应用英语教学。

英语写作中的文化差异对高中写作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