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3期 ID: 152773

[ 鲍春亚 文选 ]   

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伸

◇ 鲍春亚

  [摘要]课外阅读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最佳途径,作为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阅读,从阅读中汲取大容量的知识,拓宽视野。
  [关键词]课外阅读;英语课堂;延伸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课外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必要补充,课外阅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是考试中让部分学生感到头疼的题型。要帮助学生摆脱对这两种题型的恐惧,就要让学生拓宽词汇量,了解课外知识,从课外阅读中了解大千世界和感受生活。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考察的是学生理解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等。课外阅读能够提高词汇的复现率,巩固句法和语法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课外阅读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那些没有让儿童每天都发现周围世界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地方,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熄灭。”要让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感兴趣,就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求知欲和好奇心作为牵引和动力,任何学习都是被动和无意义的。在学生阅读之前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想了解这篇文章内容的欲望,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课外阅读贵在持之以恒。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是每位英语教师的份内之责。从初一开始,教师就要有目的的让学生每天课外阅读,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较简单的,风趣幽默的英语小短文或小故事。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读懂了文章才能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才有兴趣不断读下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在捧腹大笑中领略英语文章的生动、幽默和妙趣横生,无形中便会逐渐喜欢课外阅读,久而久之,越喜欢越爱读,越爱读越喜欢,很快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三、课外阅读文章的选择
  1.课外阅读体裁的选择
  初一的学生词汇量较少,可重点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生词较少,能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而且标题本身要有吸引力的文章。到了初二,学生对情感,对社会都有一定的感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再加上词汇量的增加,可加入一些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和真实性的文章。到了初三,学生的词汇量较丰富,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功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文章的选择面就需要更广了,阅读材料可以是新闻报道,民间故事,科普文章,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寓言,幽默小品、生活琐事,政治经济、史地常识等,力求灵活多样,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为一个博学的学生。
  2.课外阅读课堂上的巧妙安排
  现在的牛津英语教材,除了reading板块,其它板块的阅读量不是很多,我们可以在阅读量少的板块课堂上加入课外阅读,文章的选择应源于课文而高于课文,如我们现在学生所做的《英语大课堂》这本练习册上就有许多这样的课文,他们和书上的主题是有关联的,但文章的内容是与时俱进的,把握时代气息的,学生一发到这本杂志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很多流行的元素都能在这本杂志上找到,如:电影《唐山大地震》的英文介绍,各界对小沈阳的英文评价等等,一定要好好的利用起来。一方面巩固书上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大开眼界,了解更多衔接的知识和词汇量。
  四、课外阅读时间安排
  平时课堂上时间一般较紧张,也可以让学生限时阅读,一般是选择3分钟左右的文章,当堂校对答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限时阅读主要是提高速度,寻找有关信息,了解文章大意,并能基本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周末的时间也要好好的利用起来,周末的课外阅读侧重于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让学生回家先阅读做题,然后在下次课堂的前3分钟让学生提问,教师解疑,给出答案,学生错的较多的题目,全班评讲,分析原因,教会学生答题的方法和技巧。暑假和寒假的时间较长,可以让学生读读《书虫》系列的书,故事情节很强,一环扣一环。如果学生的词汇量达到了1500,那么他们就可以读读这些书,如《巴斯克维尔猎犬》,《不平静的坟墓》,《三十九级台阶》,《小妇人》等。如词汇量只有达到1000字,也不要着急,那么你可以选择《弗兰肯斯坦》,《野性的呼唤》,《秘密花园》等书。要让学生坚持不懈地读下去,要广泛而丰富地读下去,只有足够量的积累,对语言的运用和感悟能力才能有质的飞跃,课外阅读就是这个"量"的积累过程。
  五、教会学生考试时的答题技巧
  1.阅读理解答题的窍门
  A.找读法
  大量的课外阅读之后做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题目,那就是学生实战的时候,也是他们一展身手的时候。阅读理解的题目一般分成基础题,理解题,推理题和概括题。找读法是初中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常用的方法。基础题一般推荐学生使用“找读法”,稍加推敲就能轻松找到答案,可以让学生用笔在文章中画出相应问题的答案。考察学生对文章理解的题目对学生要求较高,有时要反复推敲和思考,在找读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选出最佳答案。比较难的题目一般是给文章起一个题目或者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某一段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就需要在读懂的基础上去寻找主题句,彻底理解作者的意图,学会归纳和总结。选择推理题的答案,要仔细揣摩作者思路,忠实原文,不要用自己的观点来代替作者原意。
  B.带着问题读文章
  表格类或图标类的文章,可以尽快地把文章后面的问题先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边读边捕捉文中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点,用笔做标记,初步掌握文章大意和作者意图。帮助和指导学生归纳、概括语篇的段义,寻找主题句。
  C.学会猜测词义
  每一篇文章都可能有生词,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可有些学生一看到生词就要慌,要么赶紧查字典,要么等着老师讲出意思。其实完全可以通过上下文或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猜测单词的意思,也可以通过其他好多方法,比如说根据同位语、定语从句等说明性词语猜测词义,运用已学常识猜测词义等等,如happy是形容词,是“快乐,高兴的”意思。那么happiness这个单词后面的“ness”是单词的后缀,此类词是名词,它的意思肯定就是“开心,高兴”,Unhappiness前面的“un”是否定前缀,那么这个单词的意思就出来了,是“不开心,难过”。这些方法都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平时的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构词法,并进行强化训练,如:派生法,helpful →help 、合成法,up-to-date(最新式的)、转化法,如:black adj.(黑)→to blacken v.(使黑),以满足学生面对和处理大量阅读材料中生词的能力需求,帮助学生排除障碍,提高读速,加强理解能力。
  2.完形填空答题的小窍门
   一般来说,完型填空至少要读3遍:第一遍,通读全文,跳过空格、把握文章的大意。第二遍,细读文章,一边读一边推敲答题;第三遍读,检查文章的条理逻辑是否通顺。注意上下文的一致性及时态、语态的一致,单复数的一致;从惯用法甚至语感入手,看全文是否合乎逻辑;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是否连贯通顺。关键时刻必须巧妙地运用自己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来帮助自己分析和判断。对于个别比较难的题目,可选用排除法。
  总之,课外阅读是英语课堂的延伸,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大量素材做铺垫,在平时和考试答题时也有了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课外阅读,其乐无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从阅读中得到快乐,学生丰富了知识面,提高了成绩,也得到了自我反省,反思和自我教育的机会,教师则享受了成果,学生如此博学多才,成绩优异。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323页
  [2]蒋素娟 《如何引导初中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年第5期
  [3]王东兰,《探析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2009年 第18期
  
  作者简介:鲍春亚(1977—),女,江苏苏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

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