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自行修改作文的过程中不但能提高作文质量,而且能促使学生真正掌握写作知识,形成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本文就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介绍几种有效的修改方法。
[关键词]作文;修改;方法
“陶冶性灵存底物, 新罢改罢自长吟。”正如杜甫在诗中所说,只有在新诗写就后不满足于一挥而就,而是不断修改字句,反复锤炼,反复诵读长吟,才能达到其理想的效果。要写好一篇作文,修改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他还明确指出,作文的批改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在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还是终身受用的。”而在我们语文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教师在作文教学上花费的心血最多,功夫也大,可学生作文能力却难提高。
在修改作文之前,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究竟要修改什么。修改文章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找毛病”。“找毛病”可以根据写作要求,做到七查:查审题、查中心、查材料、查内容、查层次、查语句、查标点。第二步,“动手术”。“动手术”,即是针对文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如偏离题目,中心不明,详略不当等,这就需要重写。 而修改的方法是添、删、改、调。“添”,为了充实文章的内容,添加必要的字、词、句。“删”,就是把多余的内容、啰嗦的语句改得简洁、明白。“改”,把不合理,不通顺的语句改为合理、通顺。“调”,就是把文章结构不合理和词序不对的地方作出必要的调整。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呢?下面就介绍几种有效的修改方法,供参考使用。
一、朗读感知法。
在学生完成习作后,让学生自己反复出声地朗读几遍,边朗读边推敲,就会发现文章字句上的问题。文章一朗读,什么地方丢字落字,什么地方不流畅,什么地方有毛病,都听出来了,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 视、听、读协同参与,能够比较迅速地感知到文字符号上的问题(如漏字、添字、错别字等),同时也能发现文章结构上的毛病(详略失当、层次颠倒等)。凡是读起来绕口,听起来别扭的地方,就仔细查找问题,进行修改。
朗读感悟法对于作文中的丢字落词现象,修改有明显的错误的句子现象是快捷有效的修改方法。所以,朗读修改后往往会使文章语句顺畅,音节和谐,琅琅上口,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二、互改交流法。
互改交流法。互改交流法就是把自己的作文同其他同学交换修改,然后进行交流总结。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交流的方法,既能学到别人习作的长处,博采众长,又能帮助别人发现并改正错误,并引以为戒。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作文的能力,还能防止发生有些学生应付作文的情况,进而有效提高写作水平。互改前,老师要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修改的主要任务。方法是先把学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为一组,要求每个人都阅读其他人的作文,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与作者进行交流意见。同学们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作文,避免了“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 这“交流”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意义在于加强多方多向对话。通过互谈体会,达到了交流、互动和共同提高的目的。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便于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这种方法可集思广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分析问题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冷却顿悟法
学生完成作文后,想修改,却觉得无从下笔,这时,可以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把写好的作文保存起来,一段时间后自己再看,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妥之处。学生写作是当时水平,而经过一段时间,又学习了新的课文,阅读了新的作文,知识又有了新的积累,所以再修改以前的作文,又有了不少创新。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总是随着知识的增多而逐渐加深,所以作文写完后,此时,再对作文进行修改,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按纲对照法。
学生完成作文草稿后,可要求他们按照作文前所列的写作提纲逐项进行检查、对照,删除与提纲不吻合的材料,补充遗漏的内容,充实应突出的重点部分。
总之,作文不仅仅是让学生“写”完就了事,更重要的是“改”。只有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自改,学生的作文才会越写越好,越改越好,只要能长期、有系统、有针对性地按照以上方法坚持下去,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修改作文水平,就能在训练中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作者简介:潘海文,韶关新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组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