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1年第3期 ID: 152827

[ 韦东约 文选 ]   

诱趣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韦东约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诱趣是不可缺少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教育教学方式,特别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诱趣;语文教学;作用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这被无数事例证实过的哲理在语文教学中也闪着独特的意义。
  进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贵在诱导。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诱思教学思想,循循善诱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品德发展。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教学中必须诱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自从过去是个学生到现在是名老师的我,一起有这样一种感受:只要我们对有所学的内容颇感兴趣,那么,一学起来就十分轻松、易懂而且印象特别深刻,掌握得更牢,反之则又累又难掌握感情用事容易忘记。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怎样教,而首先考虑的是学生怎样学。不是以教者为中心设计教学进程,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进程,既把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师为主导成为实现学生为主体的保证最优化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一、兴趣为学生学习知识之向导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向导,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们就不想再学下去;反之,如果对学习感受兴趣,他们就有了想学的求知欲,积极性也高了起来。针对这一点,经过三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之中,我感受颇深。
  例如,在教学《雨》这篇课文中,第一课时是先上生字词,一开始,我不太注意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照本喧科。因此,那一节课从头到尾很沉闷,上完课后,我感到特别劳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结果没什么教学效果。下午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乱七八糟,很不理想。后来,我作了自我教学反思,找出不足。才发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中,没有特别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方法就是在教学中注意把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从字、词、句、段、篇中找出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因素。下午,我又给学生补上这一课,特别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真是一场及时雨。”这一句子的理解,这句话的重点词就是“及时”二字。因为我们城郊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民工的子弟,对于农村的事物见得多,亲自接触的也多。于是,我是这样诱导的:我问:“你们家种的玉米长了吗?”生答道:“长了。”接着,我问道:“还没到雨季,如果天不下雨,玉米苗会怎样呢?”生异口同声地答道:“枯死。”我马上接着说:“如果这时天刚好下了一场雨,玉米因此而被救活并且能很好地生长着,这场雨就叫‘及时雨’。”这样讲解就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容易。
  二、诱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思维活力,兴趣是启动思维的主要动力,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愿望和动机,就会集中精力,勤于思考。因此,诱之以趣是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教学《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作为桂西城郊学校的孩子来说,长年都呆在这偏远的小城市里,更不用说假期中,跟随父母出去游山玩水了,也就几乎没见过海洋了。海洋对于他们来说与实际生活是相隔多么遥远啊,然而学生们对海洋知识的探索欲望十分浓厚。于是,为了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我大量地搜集了许多有关海底的图片,再剪辑有关海底的影视视频,制作成课件,并配上海涛的声音。海底视频中有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植物。这海底课件有着五彩斑斓的鱼群,奇光异彩的景象。当我把课件播放给学生观看时,这引人注目的课件,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神秘的海底世界。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这课件,极大地活性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最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学生们也能充分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进行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这兴趣才能活性了他们学习的热情,才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人们到达成功的起点。古今中外,人们能够成为卓越的科学家、专家等,一般都是从兴趣开始的。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他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克服种种困难,才能获得成功。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想让学生学好,就必须先让他们对语文感兴趣。所以说,语文教学中需要诱趣。

诱趣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