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生质量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的迅速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质量和培养质量一直是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讨论的问题,而对于体育专业的研究生而言,他们大多数今后都会进入学校从事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那么其培养质量的问题会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笔者就如何提高体育专业研究生的质量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策略研究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一直讨论的问题之一,而对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这部分学生毕业之后大多数都会进入学校承担学校的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就是说,对于体育专业研究生而言,其毕业生当中几乎都是当了体育教师,而我们通过对体育专业研究生调查也发现,百分之百的体育专业研究生在毕业就业岗位选择上第一选择是教师,首选大学教师的几乎是百分之百,其次是中学体育教师,对于人文和社会学专业的体育研究生,选择进入公司或者俱乐部工作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对于人体科学专业的研究生选择进入运动队或者科研所等结构从事研究的大约只有百分之五左右,在如此庞大的意愿选择面前,如果这些学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加强,那么在进入工作单位之后如何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所以对于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问题值得每一个教学和管理人员思考。另外,面对社会需求,尤其是高校需求逐渐饱和的时候,学生毕业就业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多,那么对于自己培养的研究生如何在众多高校的同类研究生竞争中获胜呢,首先必须考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也就是培养的研究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这样才能在将来毕业的竞争中获胜,那么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我们教学主管单位和教育实施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面对各个学校体育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众多体育界知名专家学者对于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疑问,面对数量的增加,质量到底如何呢,我们翻阅国内一些关于体育专业研究生就业或者求职的报道,或者在百度当中去检索一下相关的此类新闻,我们发现,关于目前体育专业研究生负面的报道非常多,无论从研究生的能力,还是研究生的德育教育方面,或者研究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等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是非常多的,这就值得我们思考,研究生在扩招的过程中,学生的教育质量是不是真的下滑了?面对这些问题和质疑,我们对一些能够培养体育专业研究生的院校进行了调查和走访,大体上对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1)在导师培养方面,在过去的五年时间,我们发现很多院校导师增加的幅度大约是10%左右,而体育专业研究生增加的幅度都在50%左右,也就是说过去如果有10个指导教师,10个研究生,那么基本上是一个导师指导一个学生,而随着近年来的扩招,在很多院校已经接近一个导师指导2个学生,从指导数量上来看增加了50%到100%,对于一个精力有限的导师而言,原有学生人数增多的情况下,他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减少,对于学生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2)从学生的专业来源来看,以前由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能够很顺利的找到一份令自己能够满意的工作,所以考研究生的人数相对较少,而且整个社会的竞争压力都很小,所以跨专业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很少,而现在,伴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很多完全不相关的专业考取体育专业研究生的人数在大幅度增加,这些学生在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之后,他们需要面临体育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提升,而过去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所以在慌乱的提升中去补习过去的知识,本身就会给自己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压力。而这部分学生选择考取体育专业研究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入学难度相对较低,另外就业相对容易,而如今就业成为头等难事的时候,培养的难度也就无形中增加了。(3)在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的考核上,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很多研究生坦言,过去刊发一篇考核论文需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然后认真的去撰写,可能完成一篇论文需要好几周的时间,即便如此刊发也是非常困难的,而现在很多学校对于研究生的考核要求已经逐步的成为学生撰写过论文就可以,所以在偷懒心理作祟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选择了寻求挂名的方式来顺利过关,这种做法无形中使得很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对于撰写论文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现在的研究生管理机制存在问题,没有及时的与社会发展步调相一致,另外一方面也是体育专业的研究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能力要求降低了,存在蒙混过关的现象。那么在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上,笔者认为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势必会取得很好的成绩,首先是从导师指导机制上进行改革,现在很多指导教师本身就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而研究生人数的增多势必会给指导教师带来指导上的压力和投入更多的精力,所以在导师指导上,笔者认为在教学方面应该积极的给予照顾,让这些指导教师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科研课题上和带领自己的研究生从事课题,这样一方面导师不断的有新的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也能形成固定的研究方向,这样对于研究生的研究领域和专业方向的知识掌握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另外,研究生在三年学习期间,通过对课题多方面的接触和亲身经历,在科研课题的申报等方面都会积累一定的经验,这对于学生毕业之后走入新的工作岗位具有非常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在导师指导方面给予适当的照顾和政策倾斜对于学生的培养是有很多好处的。其次,在学生入校之后对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准确无误的告诉学生考核办法,并根据社会发展形势,逐年提高考核的标准,让学生在入校开始就能感受到学校的学习氛围,并在三年的学习中努力奋斗。其三,奖学金制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对现有的奖学金制度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把奖学金按照类别进行多级划分,在一些比如科目奖学金方面,应该适当的增加奖励的群体,奖励的额度可以很小,但是奖励的名目可以很多,这样尽量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到这份奖学金,对于学生学历的鼓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在一些层次比较高的奖学金方面,应该积极努力的设置一些分类,而每一级奖学金都应该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在金额上逐步扩大,对于一些在科研方面有重大表现的在读研究生,应该进行重奖,形成良好的科研风气。最后,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和学生成绩打分制度,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次课程学习和考核中都不能轻松的过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科研作风和态度,对于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体育专业研究生的质量培养不单纯是培养单位的培养水平问题,也是培养单位对社会负责的一种态度,我们说任何一个学校,学生是学校的核心,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作为体育专业研究生而言,他们今后就是各个学校体育教学和科研的推动力,如果在学生时代都不能活着降低了培养的要求,没有端正他们学习和从事科研的态度,那么在进入单位之后,可能起初所设想的高等体育教学和科研人才的培养目标就会破灭。所以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丹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工科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吴江萍.“引导—激发—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王彩霞.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认知情感阐释与多维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周海涛.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作者简介:蒋荣丽(1979—),女,甘肃人,硕士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干部,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