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061

[ 佚名 文选 ]   

2010年全国中考佳作展评(一)

◇ 佚名

  【真题回放】
  2010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
  2010年5月31日,《光明日报》发表时评《不要让“儿童节”变成“消费节”》。文章指出,时下许多儿童想在“六一”实现的愿望多与吃喝玩乐有关。一些家长也带着孩子到商场里买这买那,消费起来毫不手软。对此,专家呼吁:不要让“儿童节”变成单一的“儿童消费节”,要让儿童节变得更有意义。
  回眸刚刚走过的童年,对于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来谈,也可以自选一个角度发表见解。
  要求:⑴题目自拟;⑵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⑶字数不少于600字;⑷文中请回避与自己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思路点拨】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命题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事物,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它由材料+提示+要求组成,写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读懂材料,提炼话题。要想写好材料作文,首要的是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内涵,借助材料来提炼话题、生发话题,并根据提示语确定写作方向。而本题旨在让考生就“‘儿童节’中的不良消费”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对“过有意义的儿童节”这一话题进行构思写作。
  其二,拓宽思路,立意新颖。就本文题来说,大多数考生会写成“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或针对“儿童节的不良消费”发表议论。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视角,如写自己曾经在儿童节做过的令人难忘(或有意义)的事,以及从中获得的人生感悟等。打开写作思路,从自己平时的生活、从常见的事物中找寻新鲜的素材,赋予它新的涵义,文章就能写出新意。
  其三,亮丽语言,巧妙点睛。作文要想获得高分,重要的一招就是应有“闪光点”,如精妙的比喻拟人,幽默的夸张描写,诙谐的反讽调侃等。语言鲜活而有表现力,定会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个人show①
  两代人的父爱
  天津一考生
  5月31日 多云转晴
  明天是我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儿童节”了,爸爸会送给我什么礼物呢?是一部新款手机、MP6,还是笔记本电脑?想着明天就会收到节日的礼物,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烙饼”,怎么也睡不着觉。
  6月1日晴
  吃过午饭,我催着向爸爸索要节日的礼物,爸爸不慌不忙地从里屋捧出一个生锈的铁盒子,然后把钥匙递给我,说:“你已经长大了,这个礼物该送给你了。”“会是什么呢?也许是传家的宝贝,可能爸爸想给我来个惊喜。”我兴奋地想。打开一看,里面原来是一个泛黄的日记本,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脸色立刻“晴转阴”。爸爸笑了笑,和蔼地说:“这是我十二岁时的日记,也许它的价值远比手机电脑大得多。”我索性翻开日记慢慢读了起来。
  5月31日晴
  明天是我儿童时代的最后一个节日,爸爸说我该上中学了,答应给我买一支钢笔。班里现在还没有谁用整支的铅笔呢,用的都是小贩手中买来的铅笔头。要是有一支钢笔,会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6月1日晴
  爸爸今天真的给我买了一支钢笔,是“英雄”牌的,金黄色的,漂亮极了。我把它带到学校去,同学们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摸来摸去,还不时投来羡慕的眼光。那种感觉真好。
  6月2日阴
  今天我后悔了,为什么要向爸爸提那么奢侈的要求。家里那么穷,妈妈还在生病,爸爸一个月才攒4块钱,买钢笔就用去了一半,一个月该怎么过呢?我对爸爸说:“爸爸,这支钢笔我不要了,还是把它退了吧。”爸爸摸着我的头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就好。”
  ……
  爸爸小时候买一支钢笔就是“奢侈”的要求,而我现在呢?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无论多么贵。我问为什么,爸爸说,只要你喜欢。
  爸爸,你在我告别儿童时代走向少年时代的途中告诉了我一个道理:爸爸对孩子的爱是不需要理由的。
  
  亮点品味
  1.构思精妙,层次鲜明。小作者展示了儿童节前后的两则日记,用生活中的小事例反映出两代人虽处不同的时代,但都获得了相同的“父爱”这个主题,构思精巧。而日记的形式新颖别致,文末突出题旨。
  2.语言传神,卒章显志。行文中诸如“想着明天就会收到节日的礼物,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烙饼’,怎么也睡不着觉”“ 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脸色立刻‘晴转阴’”等对人物心理、神态的描写,生动而又传神地表现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变化。另外,文末的感悟使文章更有深度。
  
  个人show②
  醒来吧,小弟
  天津一考生
  小弟,你身在哪里?你心在何方?你在天地间是快乐,还是迷茫?你在人海里是弄潮,还是流浪……你是翅膀柔软、目光犹疑的雏鹰,能否找寻到自己的方向……
  舅舅的一记耳光,将你心灵的防线打垮;父母望子成龙的严格管教,将你内心的堡垒摧毁。你说你过了这个儿童节,即将走向少年时代,而迈入充满期待与梦幻的青春,你说你就要去飞翔,这是件好事,因为你已长大。可你说父母不爱你了,他们不懂得现代孩子的心理与需要,那只是你们沟通的道路被阻隔;你说你没有错,很无辜,那么你无法解读父母的希望寄托……现在的你,可能还不明白:父母的责罚,落在你身上,却疼在他们心里……
  你心中充满酸楚、困惑、委屈、无望,同时也渴望着自由,向往一切美好,却只能每天被定格在书桌前。当我们嗅着清新的墨香,何曾不期待窗外的鸟语花香;当我们念着一排排工整的楷体字,何曾不期待毫无束缚地在街上奔跑……
  可是,你还不能。因为你还很小,虽说即将跑过童年,但你的稚嫩,你的无知,你的叛逆,都可能摧毁你的梦想。你不能过早感知外面的世界,不能过早沉迷于网络的奥秘;不能过早冲出笼儿……你是一只雏鹰,还应当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在亲人的鞭策下舞动翅膀。学习中的困难是风雨,生活中的牵绊是海浪,种种压力和逆境是冰雪,而你应该做的就是乘风破浪、激流勇进,在一次次磨砺中变得愈加沉稳,愈加坚定,愈加成熟……
  醒来吧,小弟!和父母建起沟通的桥梁,向困难挺起坚毅的胸膛。
  醒来吧,小弟!你给父母一个崭新的形象,父母会抹去昨天的泪水,给予你今日的关怀,馈赠你明天的希望,让你在求知成长的道路上,不会感到孤单。你会发现:家中的两双手,将为你撑起一片晴空!阳光正明媚,天空正晴好,怀着青春的心跳,怀着父母的希冀,怀着自己的梦想,向未来张开臂膀……
  
  亮点品味
  文章开篇以呼告的口吻,排比的句式,连贯的问句,召唤一颗沉睡不醒的心,感情真挚而又发人深思。语言优美流畅,颇有文采;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长句与短句的交错安排,字字深入人心,句句令人动容。小作者以深情的笔调劝说迷失的小弟,并且能够设身处地地分析小弟的处境,然后调转角度规劝,很有说服力。
  
  (推荐及点评:李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