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老山界》:文章真实生动地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顺叙手法、单线结构、传统主题……这一切使《老山界》被刘白羽赞为“天籁之音”。让读者穿越文字的丛林,触及宏大叙事表象下红军战士内心世界的悸动,文章做到了明白晓畅,引人入胜。陆定一就像一位讲故事的老手,采用传统的叙事方法,把红军长征路上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讲述得波澜迭起,绘声绘色。
一、 叙事结构合理
记叙文中,要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就必须善于安排结构。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这样写的好处,一是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三是先设置悬念,后面解释,能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
二 、悬念设置巧妙
用顺叙的方法叙事,最忌平淡呆板。《老山界》的叙事,做到了抑扬顿挫,有张有弛,全文波澜迭起,令人越读越有兴味。如文章开始说:“下午才动身……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渲染山路难走,使读者以为红军正在爬的是老山界主峰。可接下来又说:“打听前面的路程……我们现在还没到山脚下呢。”这里的陡然一转,出乎意料之外,使文章形成波澜,让人印象深刻。
三、 写景浓淡相宜
《老山界》中,最精彩的当数那些描绘夜景的片段。描摹夜晚攀山的场面,特写火把与星光,诗情画意,蔚为壮观;状写山腰露宿的见闻感受,更是不遗余力,泼墨如云。那意境,神奇瑰丽,扑朔迷离,疑似仙宫,恍若瑶池。上述夜景描写,其文采之美,技法之巧,情趣之雅,旨趣之妙,读来赏心悦目,荡气回肠。不过,欣赏《老山界》的写景文字,还有一处景语也不该错过,那就是写下山途中所见之景的句子:“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去,清澈见底。”
文中对上山和下山所见景色的用墨有一些差异:前者浓墨重彩,丰满细腻;后者一笔带过,轻描淡写。但从文法上看,恰恰是这不成比例的比例,使该文的景色描写浓淡相宜,合情合理。
这里的夜景描写与主旨密切相关,作者着力详写,意在写出攀山之难,夜宿之险,从而充分体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和乐观豪迈的情怀,从侧面凸显主题。不过,文中那处对下山过程中的景物描写也绝非闲笔。这是对前文夜景描写必要的照应,如果没有这笔景语,会让人觉得老山界山前风光如画,山后却无景可取,不合情理。更为重要的是,在作者的笔下,下山的景色也是那样清新隽永,正契合了红军战士征服老山界的艰难险阻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可见,夜景描写与下山途中的景色描写显得十分协调,前后景语紧扣着文章豪放昂扬的基调,映衬出红军战士美丽的精神世界,前呼后应,相得益彰。
四 、描写生动具体
如星夜爬山的场面描写得十分生动,有奇伟的景物描写,有豪壮、乐观的语言描写,把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渲染得极为感人,使人深深感到红军确实是一支无法击垮的英雄部队。作者从不同的视角描绘出老山界山势的特点,如写“之”字路上的火把,先写从山下向山上望的情景:“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又写从山上往山下望的情景:“在‘之’字拐的路上……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在上述两段描述之间,作者又配以红军战士身临绝壁仍旧很乐观的语言描写:“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再写红军战士在“之”字路上睡觉被冻醒后的所见。这样,山路的曲折迂回,山势的陡峭险峻,都描摹得逼真、生动、形象。
总之,文章在叙事与写景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而强烈的感情。有出于对自己队伍强烈的自信之情,有不畏艰难险阻的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感情,有对同志真挚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有胜利的欣慰和自豪之情。这些共同造就了这一篇值得反复诵读体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