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016

[ 蒋兴超 文选 ]   

胸有丘壑叙自如

◇ 蒋兴超

  编者按:记叙文是我们最擅长和熟悉的一种文体,但如何写好它却又常常让我们不知所措。从本期开始,《作文技法指路专栏》将邀请名师,从如何让叙述更有条理、如何让语言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如何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如何让叙述的重点更突出等几个方面论述写好记叙类文章的要领,同时将辅以实用鲜活的例子,深入浅出。期待通过这几个专题的学习,你的作文水平能够更上一个台阶。若有问题可以和我们联系,将由名师为你作答。(联系方式请见目录页)
  
  名家启示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
  “啼鸟忽归涧,归云时抱峰。”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
  这些家喻户晓的诗句,皆文质兼美、诗中有画,都出于一人之手——唐代杰出诗人王维。
  他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诗中。王维生前及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 ,对后人影响极大。
  他对自然之美感受独特,山水景物略事渲染便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具神韵。他能打通“诗”与“画”的界限,或诗或画,稍加点墨,便顿显生机。
  难怪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赞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大家认可的对王维作品的定评。
  才子王维胸中无丘壑,岂能信手拈来写就千古诗篇?我们在写作记叙类文章时,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力,不能从全局驾驭文章,何来高分之作?
  因而写人记事类的文章,要既能运筹帷幄,把握文章的整体架构,又能工笔细刻,让情节生动人物立体。正所谓胸有丘壑叙自如!
  
  佳作邀赏
  记住这一天
  ◎ 北京一考生
  “啪!”刚走进巷口,大老远就听到摔杯子的声音,我的心不禁一紧,急忙朝家里跑去。迎面碰到了邻居,从她的眼神我就知道——准是我家又出事了!
  到了家门口,又听见屋里面“乒乒乓乓”一阵混响,接着是妈妈的哭喊声。天啊,都交上手了啊!我急忙跑进屋里,只见妈妈满脸是泪,头发蓬乱,外衣也被扯破了,而爸呢,形象也差不多,可见双方“旗鼓相当”,只不过“男儿有泪不轻弹”罢了。
  “这种日子我受够了,离婚!离婚!”妈妈的女高音险些刺破我的耳膜。我呆呆地望望妈妈,又望望爸爸。妈妈一副要弄个鱼死网破的样子,爸爸呢,仍旧是老做派,把事情弄大了却不能收场,温吞水的模样。“不就是打打麻将吗?打麻将怎么了?难道违法吗?警察不管要你来管?”妈妈虽然文化不高,但吵架可一点不含糊,反问好像连珠炮。此时爸爸却只有听的份。我木然了,又是为了打麻将!爸妈为这事吵过不止一回了。唉!你说老祖宗发明什么不好,偏偏发明这个玩意儿?不知道祸害了多少家庭,真是作孽。
  “爸,妈,你们别吵了。我饿了,吃了饭还要复习功课呢。”我寻机转移话题。妈妈一听这话,慢慢止住哭声,我不失时机地递上纸巾。“你等等,我去做饭。”妈妈擦干了眼泪,准备下厨房了。我心里想:看来这招还挺管用。
  “离就离!”妈妈要休战了,爸爸却强硬起来,一声炸雷般的吼声吓了我一跳。他脸上的肌肉剧烈抖动着,看来真是生气了。我连忙打圆场:“爸爸,你可要想清楚:你们离了没关系,我可怎么办啊?还有不到一个月就中考了,帮帮忙,等我考完了再离婚好不好?”此时屋里出奇地安静,好久,听到爸爸一声重重的叹息。妈妈内疚地看着我,又惶恐地瞟了一眼爸爸,默默地站起来,用手背拭了一下眼泪,又把凌乱的头发捋了捋,向厨房走去。爸爸也默默地拿起扫把开始打扫战场。据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和平的曙光终于来到了!我为自己出色地完成维和使命感到骄傲。一会儿,厨房里就飘出饭菜的香味,地面也干净了,除了双方凌乱的衣服,家里似乎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吃饭时,我一边为爸妈夹菜,一边哀怨地说:“我爱你们,谁都不能失去。希望这是你们最后一战,请你们记住这一天,永远不要忘记。”爸爸妈妈对视了一下,冲我使劲点了点头。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相信:“战争”不会再来了。
  
  点评心得
  小作者根据写作要求——“记住这一天”,选取了家庭中真实发生的生活场景。文章开头就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用生动细致的描写将家庭风波生动地再现出来,也真切地表达了小作者对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的渴望。
  本文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一篇优秀的写人记事类文章,必能按照写作要求,精选材料,有取有舍,详略得当,选准最佳角度,展开有效叙述,充分运用描写,自如表达情感。
  
  方法指导
  1.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含义
  即指以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录叙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人,要介绍人物的生活环境,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刻画人物的特征形象等;记事,要写出事情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要抓住叙述的重点和关键,要围绕中心展开叙述。总之,叙事和写人二者互为补充,和谐发展,共同服务于中心表达的需要。
  2.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基本要求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要素。但交代这六个要素不应呆板、机械,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记事,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做到重点突出;写人,要表达出人物的情感特征,不能没有血肉。
  3.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写作技巧
   ⑴精选素材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不在于多寡,而在于质量,要求能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中心主题。因而对材料要反复筛选,精益求精,力求以一当十,使其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我们所学的课文《范进中举》,吴敬梓正是精心选取了家境贫寒、年老体衰却又屡试不中的范进来写,通过他中举后喜极而疯和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来强烈讽刺当时的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
  ⑵表达合理
  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写人记事类文章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少量的抒情或议论。但要注意,千万不可空洞地抒情或议论,无病呻吟。
  我们学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文章前面部分都在介绍阿长生前的几件事,用记叙和描写的手法将阿长的人物形象勾画出来,只在文末点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顿感情意绵绵。
  ⑶描写生动
  描写生动是指用特写镜头的方式细致凝练、准确生动地凸显文章中的细节,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如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中有很多精彩的细节描写,比如下面一段:
  “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出大乱子了!”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语无伦次的话语中充满了鄙夷、恶毒的责骂,失魂落魄之后,彻底地将自己的亲弟弟从情感上拒之门外,划清界限,永远为敌!
  细节是会说话的,它可以让文章充满灵气,活灵活现。
  ⑷详略得当
  凡是与中心主题关系密切的,能生动深刻地表现中心的,就是重点材料,应当详写;反之,就是次要材料,应当略写。
  通常来说,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因为它们仅是枝节部分),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因为它们最能为中心服务)。“面”要略写(“面”往往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点”要详写(“点”能直接表现中心主题)。
  如《木兰诗》,因为作者要表现木兰的孝顺善良,所以就不可能详写战争的残酷过程,而选择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归来。
  ⑸思路清晰
  要做到叙述的条理分明,就必须先安排好写作顺序。常用的写作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和补叙。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过渡自然流畅。一般来说,由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安排过渡,叙述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安排过渡,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安排过渡,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安排过渡。
  然后,还应该安排好文章的线索。常用线索有: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特定的事物为线索、以人物的交往为线索和以感情为线索等。
  此外,还要注意前后的呼应连贯。如文题呼应、首尾呼应和文中前后内容的照应。
  这些都处理好了,文章读起来就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前半部分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后半部分写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条理分明。作者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为线索,还特意在中间安排好过渡,在头尾形成呼应,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⑹巧选角度
  巧选角度的窍门是“小”。写文章要大处着意,小处着笔。角度越小,就越容易写得深刻,中心就越鲜明。
  例如满分作文《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写“我”从小有落枕的毛病,父母煞费苦心,先自己动手精择棉花做了一个轻柔的枕头;后又不惜花掉父亲近半个月的薪水从外地买回一大包绿豆壳做成枕头;上初中时父母又特地去外地买了一个清香满溢的药枕。作者三写“枕头”,让“枕头”成为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物,爱的主题得到升华。
  ⑺善于布局
  常用的结构布局的方式有:
  A.片段组合。是将人物的生活场景、画面或特写镜头有序地写下来,其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如《邓稼先》,文章从六个方面来写邓稼先。
  B.巧设波澜。行文跌宕有致,便会引人入胜,从而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如我们学过的课文《羚羊木雕》就是如此。作者围绕羚羊木雕设波澜,先送羚羊木雕后又要回羚羊木雕。
  C.欲扬先抑。本要大力颂扬,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前文的“抑”,正是为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不可牵强生硬。
  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正是采用这种写法。先写列夫·托尔斯泰其貌不扬,而后凸显他的睿智。
  D.巧设悬念。把文章后面将要讲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并不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和阅读兴趣。
  E.一线串珠。即先选取一条能体现文章主旨的线,将精选的材料串联成篇。
  F.虚实结合。对表现对象作直接的正面描写为“实”,作间接的侧面描写为“虚”。写“实”显得厚重,写“虚”显得空灵,“虚”“实”相生则形神兼备。
  例如《口技》,文章正面描写口技表演的声音,侧面描写观众的反应,把二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就更有艺术感染力。
  G.对比表现。以对比的方式来表现中心主题。如课文《紫藤萝瀑布》就是通过眼前紫藤萝的生机盎然和十年前藤萝的稀落伶仃的对比,表达“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主旨。
  H.前后照应。前后照应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连贯,加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常用的照应有:行文中间有照应、内容和标题照应、结尾与开头照应。
  ⑻情感丰盈
  写人记事类的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看能否以情动人,“感人”是这类文章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我们除了平时注意积累、感悟生活中的平凡事,还应找到写作的“感动点”,即最能动人情感之处。如《背影》一文的感动点就在“父亲”帮“我”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朱自清先生将其写细写活,文章自然感人肺腑,有生命力。
  4.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注意事项
  ⑴要有中心意识
  ⑵要有条理意识
  ⑶要有表现意识
   即要把人物的特征形象和心理情感表现出来,这样文章才能鲜活生动。
  ⑷要有大局意识
  即从篇章构架、素材选取、详略安排到细节描写、人物塑造等都要通盘考虑,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他一语道破了写好写人记事类文章的意义所在。他告诉我们,写人记事一定要让人清楚明白,不能含糊其辞,应有章法,要有深厚的内功。胸有丘壑叙自如,是写好写人记事类文章的至高境界。
  
  小试牛刀
  请以“我问我自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
  
  期待着你精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