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只看表面现象,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通常人们认为此“泰山”是山东境内五岳之首的泰山,但实际上“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并非山名,而是人名。
据古籍记载,春秋时的著名匠人鲁班的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由于他一直不专心跟师傅学习木匠手艺,总是别出心裁、潜心琢磨雕刻技艺,钻研竹器制作,他的木匠手艺进步很慢,结果惹怒了鲁班,被撵出了“班门”。
一年之后,鲁班在集市上看到有人叫卖做工讲究、技艺炉火纯青的竹制家具,顾客争相抢购。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便向人打听。人们告诉他,是鲁班大师的徒弟泰山所做。鲁班大吃一惊,自愧不如,想起当初错辞泰山,后悔莫及,慨然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那人们为什么习惯性地认为“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是山东境内的泰山呢?这主要是因为山东境内的泰山乃五岳之首,孔子曾经登临它而“小天下”,许多帝王也不远千里前去封禅,自古以来广为人知,名气显然远远大于鲁班的徒弟泰山。因为名字刚巧相同,人们在习惯上更容易接受泰山这座天下名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