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435

[ 向景安 文选 ]   

与“下”有关的称谓(二)

◇ 向景安

  膝下 子女幼时依于父母的膝下,因而“膝下”表示幼年。后来借指父母,有亲切之意。《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郑玄注:“膝下,谓孩幼之时也。”后用来表示对父母的爱慕;在与父母通信时,用作敬称。如《报母书》:“违离膝下,三十五年。”意思说自己离别母亲已三十五年了。
  麾下 麾下的“麾”是旌旗的意思,是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周礼·春宫·巾车》:“建大麾。”“麾”亦作“指挥”“招手”讲。麾下,是指在将帅的旗帜之下。《史记·魏其武安侯传》:“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麾下,所杀伤数十人。”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麾下”也是对将帅的敬称,《三国志·吴书·张弦传》:“愿麾下重天授资,副四海之望,毋令国内上下危惧。”
  在下 旧时用作自称的谦辞。古时坐席,尊长者在上,所以自称在下。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我们都散罢,待明年容在下还席。”
  足下 在古代,地位低的人称地位高的人,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是对对方的敬称。乐毅《报燕惠王书》:“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意思是说:担心损害了先王英明的形象,破坏了您仁义的声名,所以逃到赵国。《史记·秦始皇本纪》:“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意思是说:阎乐上前走近秦二世胡亥,批评胡亥说:“您骄傲任意,随便杀人,天下都背叛了您,请您自己想一想。”这是臣子称君主的例子。又如《战国策·燕策一》记载苏代对燕昭王说:“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意思是说:“您以为够了,那么我就不必在此侍奉您了。”战国以后,不仅是臣下对君主,同辈之间也可以用“足下”来称呼。如《史记·季布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意思是说,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揖说:“况且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我把您的名声传扬到四方,难道不好吗?为什么您把我排斥在外呢?”无论是下对上,还是同辈相称,“足下”都带有敬意。《称谓录》说:“古称人君,亦以‘足下’称之,则‘足下’之为尊称。”那么,为什么尊称对方用“足下”这个词呢?据刘敬叔《异苑》卷十记载:“介子推逃禄隐迹,抱树烧死。文公(晋文公重耳)拊木哀嗟,伐而制屐(以木作底的鞋)。每怀割股之功(介子推在重耳出逃中,介子推曾割自己大腿上的肉为重耳充饥,亦称“剐肉奉君”),俯视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将起于此。”《史记·秦始皇本纪》裴骃集解引东汉末年蔡邕的话解释说:“群臣士庶相与言,曰殿下、陛下、足下、侍者、执事,皆谦类。”也就是说,“足下”是尊重对方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