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中考作文题中,用“最”“也”“又”“更”“就”“常”“都”“还”
“其实”“原来”等副词设置适度限制的题目多了起来。例如“爱让我更加美丽”(莱芜)、“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巴中)、“也是一堂语文课”(南京)、“因为有______,我更______”(广安)、“______,就在我身边”(梅州)、“每天都是一首诗”(佛山)、“______,也是一种享受”(百色)、“学中记忆常追忆”(长春)、“其实,我也很______”(十堰)、“我最宝贵的“(西宁)、“走一步,再走一步”(福州)、“说句心里话,我也______”(贵阳)、“我还是有潜力的”(青岛)等。我们一般对题目中的人称和动词都很注意,匆忙中往往忽略这些副词的限制作用,从而造成审题偏差。副词其实不“副”,它往往是命题者设置的一个“门槛”,在构思和行文过程中怎样才能跨过这道门槛,获取高分呢?
一、精准审题
有时可用比较法。2011年衢州中考题为“最美”, 程度副词“最”表示“在与同类事物比较中达到顶点”,或是“情绪、评价、印象、态度达到极点”等。加了这个“最”对我们的审题构思有什么影响呢?不妨作一番比较:2011年岳阳中考题“______ 如此美丽”,题中没有用“最”,我们可以集中笔墨写自己认为美丽的事物。“最美” 用了“最”就不同了,除了写我们感受的“最美”外,还必须与其他事物比较,以突出“美”之“最”。例如一位考生写《最美》,开篇就作对比:“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使我喜欢,茅盾所写的质朴的白杨叫我赞叹,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令我敬佩,但我心中无比美丽之树却是被人们称作‘弱女子’的柳树。”这里,“最”字已经呼之欲出。接着,文章从柳是“绿得最早的春色”“黄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热爱母亲的情怀”等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在比较中“最”字贯穿始终,准确地演绎了文题。如果只是就柳写柳,那么柳之美也就不能“美压群树”,势必偏离题意。
有时可用“语境法”,就是把副词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考查,明确其适用环境和内在联系。例如命题中带副词“也”的作文题,我们可以用代号恢复其语境:“A是d,B也是d”。这里,“A”“B”表示两种事物,“d”表示其共有属性。“A”是一般性、公认性的,“B”则须具有特殊性、创意性,选择B往往带有某种哲理色彩。例如“收获是享受,付出也是享受”“成功者美丽,跌倒者也美丽”。“付出”相对于“收获”,“跌倒”相对于“成功”,在表象上原本是不相容的,现在分别赋予它们共有的属性“享受”与“美丽”,为什么能这样写呢?就是因为用了副词“也”之后,“B”的选择具有了哲理性。假如半命题中用了副词“也”,那么“也”字前的主语的选择就必须符合这特定语境的逻辑要求。例如题目“______ ,也是一种享受”,选用“自省”“示弱”“等待”“付出”等都符合语境要求,如选用“追求”“创造”等词语就不具独特性。同样,对题目中出现的“又”“更”“原来”“再”等副词也要做一番这样的推敲斟酌。
二、定“点”叙事
这里的“点”是指题目中的副词。叙事的素材选取、详略安排、伏笔照应等都要为亮“点”服务。2011年南京一位考生写《也是一堂语文课》,主要情节是:“我”作文成绩不好——妈妈请当语文教师的姨父辅导——姨父傍晚带“我”登山——“我”现场描述美景并用笔写下——“我”悟出写作门道:“我手写我心。”这位考生选材紧扣副词“也”——“课堂”在山上,教师是亲戚,教材是山景,学生就一个,时间也不是45分钟……但这些都凸显了一堂不是语文课的“语文课”的特点,从而突出了题目中的副词“也”。文章略写原来的作文状况,详写登山观景和现场写作,以强调这堂课的特别之处,由此可见文章结构也突出了“也”字。结尾照应全文——“这虽然是一次短暂的登山之旅,但在我看来,也是一堂语文课,一堂精彩出色的作文指导课!”作者以画龙点睛的隽永句亮出叙事之“点”,凸显文旨。
三、多次点染
“点染”本是绘画技法,这里指行文中让副词和与副词有关的关键词语反复出现,或抒情,或议论,文字不在多,在于精,在于体现题旨。2011年襄阳中考题“一言一行总关情”,副词“总”传达的信息是:关乎“情”的一言一行不在大小轻重,在于是否出自内心。有位考生很聪明,用了三个小标题——“脚步抚摸三春晖”“眼泪钢笔更护花”“蝴蝶信纸若比邻”,所写都为小事,但其中“一言一行”却都很感人,这也在内容上暗应了副词“总”。作者在每段结束时又依次作了“点染”——“他们什么都没有说,只以一阵脚步、一个抚摸淡去我无限愁思,带来无尽关怀。”“老师,您可知,只一颗泪珠,一支钢笔,却引领我走向成功,拨开头顶阴霾。”“……不必太多言语,只一只蝴蝶,一张信纸,便铭记一生,怀念一生。”上述点染文字中的三个“只”呼应了题目中的副词“总”,六个“一”则呼应了与“总”字关联的“一言一行”,题中“情”字贯穿始终。更妙的是文章结尾:“路在走,人在变,不走的是那些‘总’在心头的‘情’,不变的是那些‘总’在记忆中的‘一言一行’。”看,作者两次点出副词“总”,与“总”相关的“情”字和短语“一言一行”也被作者多次提及,于是全文的叙述在此聚焦,主题在此浓缩,体现出考生把握和演绎考题的精准能力。
心灵鸡汤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温泉,常会出现奇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村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句话被退伍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祈求他帮助我,教我在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