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中的瑰宝,它结构固定、形式简洁、内容丰富,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丰富的意义,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因此,成语一直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青睐。综览2011年全国中考试题,成语题除了常见的注音、书写、辨形、释义以及识别误用等传统题型外,还出现了许多形式新颖、内容独特的新题型。
一、用成语猜对联
【例1】(2011年贵州省毕节市卷)古有一县官下乡体恤民情,行至一穷秀才门前,见门上贴一对联,上联为“二三四五”,下联为“六七八九”,县官看后离去。第二天派人给秀才送来所需物品,你知道对联暗含什么意思吗?请用一成语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对联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文学样式,它语言简练、蕴含深意、对仗押韵。成语与对联,两者都是语言文化中的奇葩,相得益彰。细心推测这副特殊的数字联,原来它是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 “十”,利用谐音连起来就是“缺衣少食”,意思是说缺少衣服和食物。
答案示例:缺衣少食
二、用成语释图形
【例2】(2011年山东省东营市卷)右图是中国环境标志图形,仔细观察主体部分(汉字和英文除外),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说明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及其含义,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徽标图形中点、线、面、圆等符号都是抽象变形的事物,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味。解读徽标,就是要通过联想,解读出徽标中符号的意思以及画面内容蕴藏的深层含义。此题关注的是环境保护,所用成语可从构图、造型以及环境保护的思想行动、自然环境的状况等方面入手思考,并巧妙地将其融入表述之中。
答案示例: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既别出心裁,又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三、用成语写典故
【例3】(2011年湖北省荆门市卷)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丰富多彩的成语典故承载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从成语典故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可以感悟到深邃的哲理和激扬的精神。
答案示例:乘风破浪;三顾茅庐、鞠躬尽瘁。
四、用成语说人名
【例4】(2011年安徽省芜湖市卷)写出与下面人名有关的成语。
示例:任贤齐——见贤思齐
(1)杜鹏程( ) (2)王任重( )
(3)刘海粟( ) (4)焦若愚( )
思路解析:现代人名包括姓氏和名字,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寄托着父母的期望,有的还烙上了时代的印迹。由于成语用字凝练、表意丰富,许多名字都来源于此。
答案示例:(1)鹏程万里 (2) 任重道远 (3)沧海一粟 (4)大智若愚
五、用成语换近义
【例5】(2011年云南省大理市卷)选段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注:选段节选自《桃花源记》)
【例6】(2011年山东省德州市卷)用意思相近的成语替换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内容,写在句后的横线上。
1.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个性十分鲜明的典型人物,她的性格特征之一是“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___________________
2. 传统的家长会、上门家访,能被“电话家访”取代吗?中小学教师、家长和专家对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正因为成语涉及内容广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许多意味深长的话都可用成语来表述,如惯用语、谚语、俗语、歇后语、诗词文句等。【例5】、【例6】用成语来表达诗句中的意境和情境中的俗语,相对较难,不但要理解诗句、俗语的含义,还要联想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这就需要平时有一定的积累。
答案示例:【例5】豁然开朗;世外桃源。【例6】1. 口蜜腹剑、笑里藏刀。2. 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各抒己见。
六、用成语解诗文
【例7】(2011年湖南省湘潭市卷)
长安九日诗
(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当时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请用一个成语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用成语来解读诗歌,应深入提炼诗歌内容的精华和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解读的内容多涉及人物的处境、情感、性格、精神以及内容所体现的思想、主旨等。【例7】用成语解读古诗词语句中的人物境况,分析诗句意象“南云”“北雁”,这些都是触发乡情与亲情的事物,“北雁”还有比拟自身孤单落寞之苦的意思,而在它们的前面冠以“心逐”和“形随”,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急切的归乡之情。再加上后面的“逝”“来”,诗人那种身不由己、无可奈何、形单影只的处境也就充分表现出来了。
答案示例:【例7】身不由己 无可奈何 形单影只
成语凝聚着丰富的智慧,蕴含着精辟的思想。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多积累成语,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成语的来源,知晓成语的故事,并且还要联系课内外生活,学会运用。训练时应将成语与仿写、造句、图表、探究、诗文、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等题型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成语的内涵和其给予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