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回放
2011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
题目: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有真情实感,不得套用或抄袭;(2)文体自定,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思路点拨
命题作文是中考作文的常用形式之一。从命题的角度看,“陪伴”这一全命题文题简洁而温馨,导向性非常明显,关注考生的情感世界,是一道让学生有话可说的题目。它有利于考生调动生活积累,彰显写作个性,展示自我才情,表现创新精神。
一、析词审题,理解内涵
所谓“析词法”,就是将题目以词语为单位进行划分,然后对每个词逐一分析。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全面深入思考的审题过程。
“陪伴”的意思是随同作伴。它是一个联合式动词,有几个义项:1.陪伴;2.从旁协助;3.附加其他事物使主要事物更突出;4.陪衬的事物。考生可根据“陪伴”的这几个义项来审题并打开思路。
首先,从词性分析来打开思路。“陪伴”可作动词,放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在它的前面可加人或物。可以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或朋友)陪伴我学习,表现父母爱、师生情、友情等。妈妈陪伴奶奶看戏曲,表现妈妈对奶奶的孝顺;老猫陪伴空巢老人,表现老人的孤独;自然灾害肆虐期间,子弟兵陪伴灾民共渡难关,表现军民情深;利比亚等国家战火纷飞,灾难发生时陪伴在难民身边,表达对和平的呼吁。也可以在“陪伴”后面加动作的对象,如陪伴孤独老人,陪伴受伤的小鸟等。其次,从虚实两方面来分析,打开思路。“陪伴”可以实指,例如爷爷、爸爸、妈妈陪伴我渡过难关等;也可以虚指,例如爱陪伴我成长、微笑陪伴我成长、苦难陪伴我成长、信心陪伴我一路走过等等。
二、整合选材,精巧构思
要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挖掘感触深刻、感悟独特的材料,这个材料只属于你一个人,要让它闪烁出个性的光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选材,从“时间跨越”和“空间跨越”两个角度,把自己所能想到的材料进行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取新不取旧、取小不取大、取实不取空、取深不取浅”。在严格选材之后,还要仔细考虑文章的构思,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起承转合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使文章的结构精巧而富有美感。
三、美化语言,力求出彩
考场作文很注重考查语言的功底,在很大程度上,语言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到作文质量的优劣。在文从字顺、准确流畅的基础上,要学会美化自己的作文语言,力求表达生动形象,亮丽出彩。如何使自己的语言精美起来呢?
第一,要在句式上下功夫。句子表达要善于变换多种句式,如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结合等等。
第二,要在修辞上下功夫。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这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作文一定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笔下的一份情,一丝回味,都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
个人show①
陪 伴
一考生
窗外依旧是丝丝细雨,风打着卷儿,一溜儿吹在玻璃窗上,带来些许凉意。我的思绪也随之飘飞到了去年的秋天……
卷子发下来了,这是新学期的第一次考试啊,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千万,千万,千万……我颤抖着双手,打开那既想看又不敢看的“判决书”。完了!我瘫坐在座位上——74分!
秋雨沙沙作响、如泣如诉,我的心也似那风中起舞的落叶,飘飘忽忽,晃晃悠悠。我恍惚觉得似乎连大自然都在嘲弄着自己。回到家,我气恼地抓起那张卷子,狠狠地揉作一团,塞进书包,绝望地趴在了写字台上。
伤心间,只听爸爸轻轻走进来问道:“今天脚步那么沉,考试啦?”“嗯。”
“考了多少呢?”我惭愧地回答道:“74!”
如我所料,爸爸让我拿出试卷。他将试卷放在桌面上抚平,开始了他滔滔不绝的讲解。可不知怎的,我却走神了。我仰头望向父亲的瞬间,不禁心头一震,只见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地铺开在父亲的脸上;一双眼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深深地陷了下去;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
“孩子,走神了吧?这里懂了吗?”
我猛地回过神来,点头间,婆娑的泪眼幻化出一幅动人的画面:瑟瑟的秋风中,一束橘黄色的灯光下有两个人影:一个胖胖的,手中比画着;一旁还有一个小女孩儿,一手托腮,一手演算,不时插上几句话……
试题一直讲解到深夜,我静心思索间,“笃、笃、笃”,爸爸敲开门,递给我一杯牛奶,他抚摸着我的头说:“天晚了,喝完牛奶就睡觉,快趁热喝了,啊?”我低下头,接过了牛奶。
哦,爸爸,你可知道,我低下头,是为了不让你看到我眼中溢满的泪水?
风儿阵阵,凉意依旧,那丝丝白发反射出的光芒温暖着我的心田,照亮了我的记忆。
父亲的陪伴,驱走了我考后的失意、伤心,更将激励我穿越生命中所有的严寒!
本文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全文结构严谨,剪裁得当,小作者不惜笔墨,把父亲的肖像、动作、语言及我的心理都描写得细腻感人,而“我”考后的失落、回到家的沮丧等内容则写得相对简略,很好地突出了主题。文章以雨开头,以风结尾,首尾照应。同时,又不忘在细节描写之余兼顾全文结构,以环境描写侧面表现自己的心理活动,可谓巧妙贴切。
个人show②
陪 伴
一考生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窗外,微风细雨,梧桐落叶,纷纷扬扬。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吹来满地的荒凉。
月华如水,而我,独坐清辉之下,泪光点点,百般无奈。玉指纤纤,拨出万般离愁。往昔在回忆里如潮而至。
我是李清照,因为你的陪伴而清亮照人。回想,有你陪伴的日子,默默然却不孤单,彷徨时并不寂寞,守望也是一种温暖。
曾忆,我俩戏水溪畔。我是那个误入藕花深处的少女,而你,是那摆渡的船夫。坐在船上,让沁凉的水从脚底流向心里,然后一起诉说水的温暖;或下船,一起捉鱼摸虾。溪水浸湿了衣服,快乐注满了心田。
曾忆,我俩泼茶之景。春光明媚,你一诗,我一词;你一笑,我一颦,手执书卷,墨香萦绕,茶香缕缕,浸润你我心间。
曾忆,我俩书信之乐。鸿来雁往,总会捎来你的祝福,还记得当年我一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却迎来你一叠书信。人们赞我,诗意才情,清亮照人,殊不知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你相伴啊!
美好的日子一如眼前满地的黄花,随风逝去。如今,你已不在,独留我一人。孤独在月下成霜,我是易安,却无处可安。没有你的陪伴,终日伴我的只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伤感。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哪儿才是属于我的天空,我的归宿?
手捧你遗留的画像,我终日望穿了秋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秋水盈盈,定格的是我孑然踟蹰的影子。
抬望眼,竟无语凝噎。在这时暖时寒的季节,我辗转反侧,披起你送的轻纱,本想避凉趋暖,不料却更加凄寒。“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为何前世今生的约定终成虚幻?
窗外,梧桐飘零。细雨纷纷,击打那一池清水。风,将画像吹起,飘落池中,伴随着涟漪渐渐远去。没有你的陪伴,孤独将会永远……
本文选材独具匠心,小作者创造性地选取李清照的人生悲剧来诠释“陪伴”,想象大胆、丰富。文中三段都以“曾忆,我俩……”统领,颇具震撼力;文章善用对比,通过主人公前有后无的“陪伴”境遇,表现了截然不同的情感世界。同时,小作者紧扣主题,行文挥洒自如,沉稳之中不乏灵动,灵动之中亦显章法。不过,考场上此类题材的运用需格外慎重,支撑起这篇文章的是小作者平时的积累和思考,反之,若把握不好,则很容易走向空洞的述说。
(推荐及点评:李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