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568

[ 曹津源 文选 ]   

中考作文命题热点例析

◇ 曹津源

  “稳中求变”和“稳中求新”是近两年中考作文命题追求的目标,其中有两个主要的命题热点——高频词和热点题型。
  
  一、理出“高频词”
  所谓“高频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它的出现,体现出命题者命题的新理念。
  关键词之一:“我”
  以2011年为例,就有《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巴中)、《我改变了   的色彩》(重庆)、《留点   给自己》(嘉兴)、《让我怦然心动的那句话》(哈尔滨)、《我长大了》(日照)、《那一刻,我长大了》(荆州)、《那一刻,我的心中春暖花开》(南通)、《我还是有潜力的》(青岛)、《请给我一个   的机会》(双流)、《给自己一些   》(深圳)等。由此可见,让“关注自身成长”“展现真实自我”成为考生的自然诉求已经上升为命题者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之二:“乐”
  例如《因你而快乐》(徐州)、《聊一聊快乐的往事》(安顺)、《收获快乐》(绵阳)、《我的快乐来自   》(无锡)、《快乐生活》(十堰)等。命题者引导考生从情感世界中找出快乐,体现了“引领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这一命题导向。
  关键词之三:“阳光”
  例如《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百色)、《阳光灿烂的日子》(济南)、《我心中的太阳》(潍坊)、《在阳光路上》(连云港)、《冬天里的一缕阳光》(邵阳)等。“阳光”与“快乐”一样,都体现了命题者的主流命题导向。
  关键词之四:“身边”
  例如《我身边的   》(河南)、《   就在我身边》(菏泽)、《其实,   就在我身边》(南宁)、《   在我身边》(梅州)、《身边的感动》(潜江)等。“身边”进入关键词,给我们的启示是:应拓展视野,细致观察、善于积累、优化感悟,首先从身边人、身边事训练起。
  关键词之五:“真”“善”“美”
  2011年就有《说真话》(黄冈)、《善良的魅力》(重庆)、《   如此美丽》(岳阳)、《美丽一瞬间》(丽水)、《最美》(衢州)、《爱让我更加美丽》(莱芜)等。由此可见,大力提倡向真之心、行善之举,让“美”常驻心中并外化为自觉行动,已经成为命题者关注的方向。
  关键词之六:“最”“也”“又”“更”“原来”等副词
  以2011年为例,就有《爱让我更加美丽》(莱芜)、《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巴中)、《也是一堂语文课》(南京)、《因为有   ,我更   》(广安)、《每天都是一首诗》(佛山)、《   ,也是一种享受》(百色)、《其实,我也很   》(武汉)、《我最宝贵的   》(西宁)、《走一步,再走一步》(福州)、《说句心里话,我也    》(贵阳)、《我还是有潜力的》(青岛)等。这些副词之所以频繁入题,一是为了在易于忽略处增加审题难度,二是增强题目的哲理含量,鼓励考生出新。
  【例1】请以“我的除夕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以上。
  【思路解析】此题属于全命题,题目中的“我”是热点词,体现了关注自我成长的命题导向;一个“情”字隐含着“真善美”的要求,这也是近几年命题者常用的考量标准;“除夕”是春节前后的热点词,它限定了时间,但它没有特指2012年的除夕,这又是放开。而且该词具有亲和力,能在短时间里唤起考生的记忆,可供选择的范围较大,考生容易上手。需要注意的是题目规定了写记叙文,所以所写必须通过叙述“除夕”发生的事情(即文章主体),抒发亲人间、师生间、友人间、邻里间的真情,如果内心涌动的真情发生在“我”与陌生人之间,那就人无我有,在选材上胜人一筹。
  二、熟悉热点题型
  中考作文热点题型主要有两种:短语式命题和连体式命题。这其中,短语式命题更为常见。它出现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1)偏正式。例如《美丽的相遇》(昆明)、《悄悄地提醒》(上海)。
  (2)主谓式。例如《示弱挺好》(咸宁)。
  (3)并列式。例如《日积月累》(北京)、《出发与到达》(青海)。
  (4)动宾式。例如《欣赏自己》(南平)。
  短语式命题的审题要领是“逐词扫描,把握关系,抓住重点,防止遗漏”。例如写《出发与到达》,你就必须写到两者及其关系,不能只写“出发”或“到达”;又如上海题用了“悄悄”,在“提醒”的方式、语气等方面进行了限制,你如果忽视了这一限制,写的“提醒”是在公开场合大声发出的,那就离题了。
  而连体式命题由作者自拟或补全题目,由于其兼顾命题的开放性和限制性,因此大受青睐。例如“请以‘路’为题目,或者自拟一个包含‘路’这个字的题目,写一篇作文”(云南);“以‘成长的脚印’”或‘难忘的经历’为题或话题写作”(济宁);“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东莞);“请以‘   努力’或‘努力   ’为题,写一篇文章”(泰州)。
  【例2】请以“走出小屋”为题目,或者自拟一个包含“走出”这两个字的题目,写一篇作文,600字以上。
  【思路解析】“走出”是离开某地而发出的一个动作,“小屋”是建筑物,这两者往往带有虚实结合的双关意义。初中生承受的压力较大,或许会产生自卑郁闷等消极心理,作文命题应该鼓励考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消除阴暗心理。“走出小屋”具有告别阴暗封闭、走向明媚阳光的双关意义,体现了近几年作文命题的主流导向。由于这是一个“连体式命题”,题目中只要包含“走出”这两个字就行,记叙文、议论文、散文都能写,这就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挥洒空间,同时也考验着考生的拟题水平。“她牵着我走出雨林”(“她”指一本好书)、“‘走出’,从心开始”“‘走出’,你才能飞”都是上佳的题目。

中考作文命题热点例析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