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551

[ 杲良 文选 ]   

“不韪”与“不讳”

◇ 杲良

  韪,读wěi,意思是“对”“是”。“不韪”即不对、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个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息国君主息侯不顾五种错误,冒险去征伐春秋初年“小霸”天下的郑国,结果大败而还。后世用“冒天下之大不韪”,指不顾天下人的反对,公然去做天下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也指不顾舆论的谴责去干坏事。
  讳(huì),即忌讳。不讳,指没有忌讳。也可作死的委婉说法。如《西游记》第十回:“皇上脉气不正,虚而又数,狂言见鬼;又诊得十动一代,五脏无气,恐不讳只在七日之内矣。”
  “不韪”与“不讳”,音近形似,但含义迥异,不可混淆。
  

“不韪”与“不讳”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