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2072

  

约翰.济慈致雪莱

◇ [英]济慈

  亲爱的雪莱:
  你客居异地,身心俱疲,竟亲自给我写来这封关怀备至的信(现在它就在我身边),真是令我感激不尽。如果万一我不能应邀而至,那肯定是由于一直困扰我的病情在作怪,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如果在这儿过冬,肯定会使我的病情加重,并最终丧命。因此,无论走水路或陆路,我一定会到意大利去,就像奔赴疆场的战士那样。
  我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精神紧张。但是,我已经作出了决定,无论有什么不测,我都不会为命运所羁绊,因久卧病榻而厌恶人生,想到这些,我的心情就欣慰多了。拙诗承蒙错爱,让我兴奋不已。如果我仍像以前那样注重自己的声誉,我很可能会把它毁掉。我从亨特那里收到一本《珊奇》,如同你亲自寄来的一样。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我能作评价,诗的意境和戏剧效果,为许多现代人所推崇。
  据说,一部现代作品必须具有某种目的性,也许它就是上帝。一个艺术家必须有所追求,他必须有个“自我中心”,或许这就是自私心。恕我直言,您不妨少一点高尚情操,多一点艺术家的气质,在你的字里行间都体现您的主题。一想起那种约束,你就会觉得仿佛戴上了手铐脚镣似的,因为你恐怕从来就没有收起翅膀,老老实实地坐上过半年。
  作为《恩狄米翁》的作者,以往他的头脑就像一副凌乱的纸牌,居然敢说出这番话,岂非天下奇谈?不过,好在这副纸牌已经被我捡起来,且理得整整齐齐了。
  我的想象力如同一座寺庙,而我就像是里面的和尚,每天都在盼望着《普罗米修斯》。如果你在写作时能听从我的一些意见,你这部作品应该还在写作之中,也许刚刚写完了第二幕。记得你曾劝我不要发表那些无病呻吟、以汉普斯台德荒原为背景的组诗,现在我要把这一劝告回敬给你,并供你参考了。我寄给你的这些诗大部分是两年前写的,如果不是为生活所迫,我是决不会付印的。所以你看,我现在是非常乐意接受你的劝告的。再次感谢你的关心和盛情相邀,同时转达我对雪莱太太的真挚谢意和敬意。
  希望很快能见到你!
  永远最诚挚的约翰·济慈
  1820年8月于汉普斯台德
  
  心灵物语
  雪莱与济慈年龄相仿,对济慈也特别照顾,1821年,当雪莱接到济慈病逝的噩耗时,悲痛万分地写了著名的挽歌《天主》。济慈仅有短短五六年的创作生涯,却留下了大量的传世经典之作,如《伊莎贝拉》(1819)以及长诗《安弟明》(1818)《希腊古瓷颂》(1819)《夜莺颂》(1819)《秋颂》(1819),雪莱曾写过这样一段文字:“诗人是一只夜莺,栖息在黑暗之中,用美妙的歌喉慰藉自己的寂寞。”夜莺就是济慈,夜莺散播美妙的歌声,散播永恒的美,也是济慈身为诗人的使命。
  雪莱的信真诚恳切,济慈的回信讥诮幽默,复信后的第二个月,济慈启程前往意大利,但途中病情恶化,未能与雪莱会面。1823年2月23日济慈逝世,年仅23岁。
  更为不幸的是,1822年,雪莱在与另一位文坛巨星拜伦约会的途中遭遇风暴,船毁人亡,年仅29岁。也许是天妒英才,一颗颗文学巨星就这样陨落。如今,我们只能在书信中感受他们当年耀眼的光彩和真挚的友谊。
  

约翰.济慈致雪莱
目录

  •  / 梁 雅
  • 致凯蒂 / [德]安妮.弗兰克 彭维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