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潮》作为海明威早期的戏仿之作,反映了他创作艺术杰出的成就,是美国世界文学界一部非常值得研究的小说。本文从经典叙事学的角度,主要以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的理论为蓝本,对海明威的《春潮》中的叙事方式进行文本分析,包括展示,重复,意识流和元叙事。力图说明海明威的卓尔不群的叙事艺术以及他的作品产生的持久深远的影响力。
[关键词]海明威;《春潮》;叙事方式
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知名作家和文坛巨匠,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并于1954年被授予了诺贝尔奖。自从1926年《春潮》出版以来,一直没有受到公认,历经60年直到八九十年代美国的海明威研究者才开始认真对待。该部小说是海明威唯一的戏仿之作,兼有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风格,属于另类作品,从叙事学角度看大有研究的价值。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提出的叙事情境包括叙事人称、叙事聚焦和叙事方式,本文着重分析作为叙事情境之一的叙事方式来展示海明威卓尔不群的叙事艺术。在叙事方式上海明威喜欢用展示和讲述,展示一般用对话方式表现出来,而讲述一般是描写,人物一般不讲话。但在《春潮》中海明威除了用到展示和讲述,还用到了重复,意识流和元叙事的叙事方式,这样就进一步展示了海明威高超的叙事艺术。
本文以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的《叙事话语》的理论为蓝本,对《春潮》中的叙事方式进行分析,其叙事方式包括展示,重复,意识流和元叙事。
一、展示
展示是海明威在其小说中用得较多的叙事方式。海明威主要是采用对话的方式来达到 “展示”的效果。对话就是表现人物和人物之间的交谈情景,用柏拉图的话说是“诗人竭力造成不是他本人在说话,而是某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在说话的假象。”对话把发言权完完全全都交给了人物,不仅使叙述的痕迹彻底消失了,也使叙述者完全让位于人物,把模仿话语的形式推向了极端。在这种情况下,叙述人和说故事的人都不存在了,只有故事中的人物存在,从而让人物自己来展示。在小说中,对话越多,其展示的成分就越大,而讲述的成分就越小,用对话的方式来表示展示。展示这种叙事方式的效果就其所传达的叙事信息而言,显得细致入微,就其所描述对象的距离而言,近乎等于零;不过,只有不带任何阐释性和导入性词语的纯粹对话才算得上是“展示”。
海明威小说中的对话是经常不带导入语的。《春潮》第九章中以戴安娜为中心叙述的那段,作者没有用“她心里想或她想”等间接引语的引导词,而是直接表现戴安娜的内心意识活动,这种“展示”的手法让叙述距离缩短了,从而给人一种更加直观、可信的印象,让内容更加真实。小说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二、重复
重复叙述按照法国叙述学家热奈特理论,可以理解为“讲述n次发生过一次的事”。《春潮》整篇的叙述节奏都比较缓慢,而“重复”是造成叙述节奏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嘲讽安德森和斯泰因(Stein)拖沓累赘的文风,海明威为了否定这种矫揉造作的文本,于是辛辣的戏仿这种文风。
《春潮》第九章中有一节“戴安娜订阅《论坛》,戴安娜看看《导师》,戴安娜看《斯克里布纳氏杂志》上威廉·里昂·费尔普斯的文章,戴安娜……戴安娜……戴安娜……戴安娜……” 一连七个“戴安娜”, 就像刚学说话的小孩一样,重复啰嗦,毫无意义,显得十分幼稚,这种方式就大大放慢了叙述的速度和节奏,这也是对斯泰因最辛辣的戏仿。
但在《春潮》中并不是所有的“重复”都是毫无意义的,有些“重复”对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强调作用,是有价值的。比如在塑造戴安娜这个人物形象时,为了强调戴安娜的焦虑和担忧,海明威采用了提高叙述频率的方式。小说中32次叙述了戴安娜32次担心保不住丈夫,只是句法上稍微改变了一下,意思是一样的,这正应了法国叙述学家热奈特所说的“n次叙述n次发生的事情”。这些“重复”主要集中在第十、十四和十五章中。“要是我能保住他就好了。她这样想。要是我能保住他就好了。她头脑里有什么东西在搏动起来……我保不住他。我保不住他。我保不住他。他们跨马路时……她只感到自己头脑里在打着拍子。我保不住他。我保不住他。”这么简短的文字中,海明威总共用了七个“我保不住他”,把戴安娜面临感情危机,却又拼命的想挽回最后一丝希望的那种无奈感、恐惧感和焦虑感深刻地表现出来了。这里的“重复”不是毫无意义的,它是心里描写,揭示了人物细腻的心里变化思想内容,给小说增色不少,对整个故事进展以及小说结局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将戴安娜这个姿色普通、年龄稍大、感情细腻而丰富但自信心缺乏的悲剧人物形象赫然树立在读者面前,让我们难以忘怀。
三、意识流
意识流《春潮》中叙事情境频繁变化,叙事情境在人物之间不断地切换,使之用了意识流的叙述方式,主要体现在主人公瑜伽·约翰逊和斯克里普斯之间的跳跃。
小说的第一章是以瑜伽·约翰逊为中心,第二句“那个摇笔杆的家伙哈钦森曾写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难道今年又会应验不成?瑜伽·约翰逊很想知道。”接着非常自然而然地转入人物的心理描写,变成以瑜伽·约翰逊为中心来叙述。紧接着又回到了以瑜伽·约翰逊为中心的全知叙述。再转到第二段是以斯克里普斯为中心叙述,然后再到以瑜伽·约翰逊为中心叙述。第二、三节以斯克里普斯为叙述中心。第三节结尾是以瑜伽·约翰逊为叙述中心。像这样意识流的叙事方式在文章中到处可见,故事中突然串插另一个故事,一个情景突然转变为另一个情景,一个中心描写突然转到另一个中心描写,其思维的跳跃很大,意识流的叙事方式也变体现出来,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元叙事
《春潮》中出现了大量的公开叙述,与海明威一贯的客观叙事风格大相径庭,特别是其评论的成分增加了很多,文章中出现了好几大段的“元叙事”,使《春潮》成为了海明威小说中元叙事叙事方式最强烈的作品。《春潮》中“元叙事”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章节首引语的表现形式,一种是 “作者注,致读者”的表现形式,这两种表现形式所产生的叙事效果是不同的。章节首引语着重于文学倾向、文学观点的阐述,“作者注,致读者”着重于该作品的叙事进程和叙事意义的描述以及他人的反应;前者带有严肃性,后者带有幽默性。
在《春潮》中,海明威并不直接用自己的话语来点明其作品的宗旨,而是借菲尔丁的话来批评矫揉造作的文风,小说中大量引用了英国启蒙文学作家菲尔丁的小说《约瑟夫·安德鲁斯》中的序言作为《春潮》各章节的首引语。很显然,首引语的声音是菲尔丁的,正文的声音才是海明威的,各部分首引语的声音与正文的声音是两个不同的声音,菲尔丁的声音是海明威声音的替代者,这种使用声音替身的方法,使小说充满了海明威雄辩的色彩。
海明威如此大量的使用首引语,肯定是有其作用的。总结归纳,发现小说中五段首引语的作用有:一是表明作家的文学观点,认为艺术应该尊重自然,不应该矫揉造作;二是起澄清,避免误解的作用,避免人们指责小说中的性解放,表明主题是健康的,并且是合乎人性的;三是表明写作的目的,深刻批判矫揉造作的文风。整部小说共四部分十六章,从第二部分第十章开始,几乎每章之后都有“作者注,致读者”,这种元叙事的叙述方式使得该作品显得尤为与众不同,虽然有些作家在其作品中也偶尔会用一些“作者注,致读者”,但都是非常简明的,像《春潮》中整张整页的“作者注,致读者”的这种现象在文学史上很罕见的。
通过归纳总结,《春潮》中的“作者注,致读者”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交代写作构思;二是交代写作情节;三是言及其他内容;四是对关注读者,把读者当作上帝。五是营造幽默讥讽的效果。
五、结语
《春潮》虽然是海明威只花了六天时间写完的,但其中的叙事手法很多,可谓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海明威在《春潮》中大显叙述的本领,把叙事艺术推向了高潮,《春潮》绝不是一部无研究价值的嬉笑之作,而是叙述艺术的探索路途中很有研究价值的一部佳作,其《春潮》中叙事情境便是个值得研究的领域,叙事方式便是其中之一。展示,重复,意识流和元叙事让《春潮》这部作品更有研究价值,表现出了《春潮》的叙事艺术和叙事魅力,也充分体现了海明威高超的叙事技巧,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盛赞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此誉当之无愧!
作者简介:杨芳,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