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10期 ID: 153806

[ 胡媛媛 文选 ]   

文化教学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 胡媛媛

  [摘要]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随着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文化意识具体目标的提出,文化教学突显出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文化知识;文化意识;课堂教学
  
  一、高中英语文化教学实验
  (一)实验过程
  在一年的文化课中,我们对文化教学实验班进行了风俗、历史和民族、语言文化、艺术、名胜、建筑、文学欣赏、教育传媒八个单元的文化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我们结合课上材料和课外收集处理的信息采用了分组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遵循以下教学原则:首先学生主体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注重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语言交际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情景,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获得语言交际的能力。第三习得与学得并举原则。 根据学科特点在传授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引导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相关文化活动,如英语节、欧美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受、领悟文化的内涵。第四小组合作原则。通过小组合作如pair-work,group-work等形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和课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最后结合教材和我校学生实际有效拓展原则。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文化素材,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针对英语国家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积极价值取向等文化背景知识等进行有效拓展,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神的意识。
  另外,在教学评价上我们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评价形式包括定量记录和定性描述相结合,其中包括语言文化综合考试、开放式作业、能力展示。成绩评定分A、B、C、D 四个等级。评价标准具体为考试成绩以100分的30%比例打分,小论文以100分的30%比例打分,演示以100分的40%比例打分(师生互评)。评价等级具体为:累计90分以上为“A”,累计70分以上为“B”,累计60分以上为“C”,累计60分以下为“D”。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为验证我校一年的文化教学对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在实验的前后进行了前测和后测。实验班进行为期一年的文化教学,每周一课时,共计30课时,对照班来自本人所教的另一个同年级班级,进行阅读拓展训练,课时与实验班相同。
  实验前测与后测两个班级的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平均分如表3所示:
  表2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统计表
  (1)客观题成绩分析
  实验班同学文化背景知识增强,上下文的猜测能力增强。如实验后测阅读第一篇是关于颜色和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的。如果读者本身就对各种颜色的意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较了解,对颜色词的文化背景含义熟知的话,选择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2)主观题成绩分析
  (三)词汇方面的进步明显。
  通过文化教学,学生的词汇量的扩充进步明显,这一点体现在听力填空补缺和翻译当中。如听力填空中人名“Anne Reid/Ann Reid”、信用卡“Credit card”等词的拼写。另外,实验班因在文化课世博单元场馆介绍时反复使用和操练有关世博的一些词汇,翻译第一句中的关键词汇和词组“世博会”、“游客们”、“世博会场馆”、“被…吸引”等是他们非常熟悉的。包括整句话“游客们为世博会各场馆所吸引”也是不少小组ppt展示中所使用的,因此对实验班的同学来说这句翻译没有任何难点。另外第五句翻译是实验班同学操练的比较多的句式,“许多人都在为受害者提供帮助”正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另外如“为…提供帮助”、“只要…就”、“把…应用到…”等搭配和句型都有比较高的得分。
  (四)语言表达更为地道流畅
  中式英语大幅度减少,书写更为规范化,常见语法错误大为减少。如回答77题“Why are users not satisfied with Little Smart?”绝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找到答案,回答问题书写时也注意到because 和because of 的区别,比以往考试此类错误有显著减少。另外在翻译中低级错误如come true不用被动同学们也有所进步,翻译“your dream will be come true”的也较少有发生。语言更加地道,如以往考试中同学往往会把第四句翻成一个it引导的宾语从句,而这次考试已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会使用it做形式宾语,把‘我们认为保护老人和弱者是我们的责任”用“We think/consider it our duty to protect the old and the weak”来表述。
  (五)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在阅读回答问题中有所体现。
  (3)实验结果和结论
  首先,通过一年的文化教学实验,实验班的同学比一年前的英语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这说明文化教学对英语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笔者也对受试同学进行了后续调查。在问到“你认为英语文化教学对你的英语学习帮助大吗?”时,90%的受试同学回答“很大”,5%的同学回答“比较大”,5%的同学回答“一般”,0%的同学回答“很小”。
  其次,实验班的学生不仅跨文化交际知识得到了增长,而且对英语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参与教师所设计的各项活动,课后也敢于、乐于用英语来表达一些简单的交际用语,由不感兴趣转变为较感兴趣的人数有显著的增加,不少学生有了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愿望。实验班的学生往往比对照班的学生敢开口,而且准确率也高于对照班的学生。
  二、结论与反思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存在于英语教学的每个阶段,每个单元,每个教学环节,教师要重视这些文化因素,增强自身文化修养,不断补充文化知识,在日常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英语运用的得体性,有效地使学生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授课内容上,教师要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意义的和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主题。束定芳和庄智象教授在他们合著的《现代外语教学一理论、实践与方法》中提出在外语基础教学阶段,对文化内容的导入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实用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2)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3)适合性原则。所谓适合,主要指在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上的适度。还应该考虑到该文化项目的代表性问题。重点应在共时文化上(主要是当代文化上)。因为文化内容广泛而又复杂,教师的讲解毕竟是有选择的、有限的,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知识积累。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外文化内容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束定芳、庄智象,1996:148-150)。
  另外,随着课程的开展,我们发现,对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学生会更热情地投入。比如在第四篇的第二章,原来的内容是明星莎拉﹒布莱曼,因为在周记中发现学生对刚刚去世的另一名巨星迈克尔﹒杰克逊非常感兴趣,就改换了主题,后来发现同学搜集资料非常积极,上课很专注,后来的调查中对这一课印象特别深。我们后来选取的世博会等主题都是比较成功的。这说明课程内容的选取要与时俱进,这是文化课的特点之一,也是带给老师的挑战。
  在授课方式上,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本次实验对今后选择文化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调查问卷中,当问到“文化教学采取的学生小组合作方式好吗?”32名同学回答好,个别同学回答一般。大部分同学反映:“在小组合作中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精彩的外国文化。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这说明采取的小组合作是比较成功的,在接下来的文化课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予他们更大的空间。当问到“本年度你最感兴趣的文化课程教学内容”时,31名同学回答《电影》章节。这说明在课业负担非常重的高中开展文化课,既要让学生学到东西,也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接纳程度。
   在实验进行的教学评价中,每一小组的成果展示占总考核分数的40%。实验证明,把小组成果展示作为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以下好处:第一,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积极性较强,经过学生自荐和老师统筹后的小组成员分配能够做到配合默契。第二,分工后各司其职,学习任务明确。学生的展示中往往会在ppt最后一页清晰地写上每个同学负责的部分,因为这体现出小组成员的群策群力、团结一致,学生也因此很有成就感,都希望自己的小组在展示的时候是最新颖的、最出色的,自己的创意是最独特的。第三,小组分工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一个篇章主题来说,内容往往非常庞杂,小组成员筛选切入口的过程就是一个文化输入的过程。比如世博会,有小组想到了各届世博会的吉祥物,有的是各种各样的食物,有的是场馆,有的则是世博标语的汇总等等。而展示出来的无疑就是他们在汪洋大海中或者获取信息最多的,或者最感兴趣的,或者是最困惑他们的。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得到了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的能力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想,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完全能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在这样的教学评价中,能使教师掌握教学的进程,调控教学行为,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
  最后,本论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样本较小,学生仅为35人,而且文化教学对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未考虑与受试者有关的其他变量,如受试者原有的英语语言水平、文化知识水平、以前的生活经历等。本次实验的调查结果是否使用于其他教学对象和其他的文化教学内容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总之,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注重跨文化教育,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为文化教学作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David,Nunan.2006.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ng Classroo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陈申,1999,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关世杰,1995,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王振亚,2002,语言与文化自学辅导,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胡媛媛,上海市复旦中学。
  

文化教学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