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10期 ID: 153812

[ 罗递敏 文选 ]   

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解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

◇ 罗递敏

  [摘要]为了满足高中英语教育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出版了一系列高中英语教材,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简称NSEC。NSEC这套教材受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影响很大,体现了其主要特点:开放性、多元性、创造性和内在性。该论文致力于挖掘出NSEC中含有的后现代主义思想。这样的解读可以开拓我们的新视野,并为我们提供一些新的英语教学与学习方法,对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高中英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
  
  一、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概述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是在后现代主义对教育领域冲击下产生的。对于其定义,国内有学者试从两个视角去理解:广义的是指在后现代状况下出现的各种课程观;狭义的是指站在后现代主义立场上并应用了后现代主义假设来建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张文军,1997:64)。
  靳玉乐和于泽元(2005:129)指出后现代主义反对基础主义,强调不确定性与差异性,强调有机与整体。在课程观上他们认为课程是提供给学生的现实机遇,是学生的生成与创造过程,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多元性、创造性和内在性。
  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的诞生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由于英语教育的现状不能适应我国发展的需要,我国对高中英语教材又进行了新的改革。2007年由中外专家合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更加符合中国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在设计思路,内容设置,语法教学及评价方面都与之前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其中蕴含了很多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思想,下面将对其进行解读。
  三、解读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下的NSEC
  (一)设计思路遵循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开放性。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最大特征是反对基础主义。基础主义的思路是一种封闭的思路。所以,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目标即为突破封闭性,坚持开放性,坚持人的和谐发展。
  NSEC在课程设计中的选择性遵循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开放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指出课程按照能力水平分为4个级别(六、七、八、九)。第七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第八九级为较高要求,供有潜力或有特殊要求的学生选择学习。选修课不仅有按顺序选的选修课系列I和还有可以任意选修的选修课系列II。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得以充分的发展,提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多种途径,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内容设置上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创造性。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应该成为学生发展和创造的过程。NSEC加入了对于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这些人文素养的关注。如必修 1 Unit 1讨论的是友谊,涉及了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在warming up部分用一份类似心理测试的问卷调查学生对友谊的理解,该形式新颖有趣。接着在pre-reading部分采用一些开放式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另外该单元选用了文学作品《安妮日记》的选段作为课文部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些内容上的设置可以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语法教学方法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内在性。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内在性即指学生有机地成为课程的一部分。它强调学生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的生成者和创造者。
  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 教师通常采用演绎法来教授语法规则。尽管演绎法省时省力,学生压力较小, 但它也会养成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NSEC在语法教学方面要求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要求教师应将语言的形式、意义和交际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内化语言规则,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四)评价体系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体现出对差异和多元的尊重。在NSEC的评价体系中,就很明显地体
  现出了该特点。评估的过程就是判断课程和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Tyler, 2008:226)。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Richards(2000) 指出形成性评价更关注过程,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所以,NSEC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多元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结论
  如上所述,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是开放多元的。它提倡课程是学生发展和创造的过程而不仅是客观知识的载体,学习过程应该是动态和发展的。在课程的建构上,它反对封闭性和同一性强调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在该思潮下,NSEC受到很大影响,改变了以往课程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评价系统。以更和谐科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Tyler,R.W.Basic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Instruc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9.
  [3]勒玉乐,于泽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张文军,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7.
  
  作者简介:罗递敏,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解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