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10期 ID: 153800

[ 高睿婕 文选 ]   

浅谈山东方言中的颜色词

◇ 高睿婕

  [摘要]笔者的家乡位于山东滨州,属于冀鲁官话区,它通行于河北省、天津市以及山东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40余县市在内的方言。总的说来,相比山东其他语言区域(中原官话区、胶辽官话区),本区域的方言是最接近普通话的,虽是这样,在语用、语法、语义方面与普通话区别还是有大有小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下,我家乡方言中的颜色词有哪些有趣的特点.
  [关键词]山东方言;语言特色;语言研究
  
  一、颜色词+“威威儿”
  结构是我们常用来表达颜色的,即“红威威儿”、“绿威威儿”、“蓝威威儿”这三个词用的频率较高,通常形容比较淡的颜色,如:那家服装店有一件衣服,绿威威儿的,特别好看!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体现,比如:“合伙砌了池塘,夏秋积上雨水,冬里扫上雪,开春化了冻,发得那水绿威威浓浊,头口也在里面饮水,人也在里面汲用”。(《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八回)
  从此看来,古时方言中的“绿威威”与现在方言“绿威威”在意义上是有所不同的,古时是形容颜色比较深、浓。
  二、颜色词+V.,用作V.
  (一)“白拉”——在以山东话为基础写成的《醒式姻缘传》(第八十五回)中曾用过这个词。
  你呀,我同着你大舅不好白拉你的,我虽不是什么官宦人家的妇女,我心里一象明白的,在这里是“驳斥”的含义,与现在意义有所不同。
  现在是指当对某人表示不满或厌恶时表现出来的一个动作,往往被视为是不礼貌的动作,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如:那个女孩儿老是白拉人,可不喜欢她了!
  (二)“白瞪了眼”——人死或极端生气时,黑眼珠往上翻,只见眼白,叫“白瞪了眼”在《聊斋俚曲集》(第四回)中用到过这个词。
  徐氏在那里猜疑,他那个叔伯侄来,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把徐氏气得白瞪了眼。这里是指徐氏气得晕厥了,现在的用法与其相同。
  以上所提到的两个词都与眼睛的特点有密切关系的,在普通话中也有“颜色词+V.”的情况,如“白疼你了” 、“白养你了”、“白想你了”、“白(白)跑了一趟”……但是“白"字在这些词里面都是“无效、不起作用、没有得到回报”的意思。
  三、颜色词的褒贬用法
  人去世之后会办丧事,在我们那的农村大家一般都把“办丧事”说成“办白事”,这样的表达显得更委婉一些,避免那刺耳的字眼,让人听着不舒服.
  在人们眼里白色很多情况下都是没有生气的颜色,会有一些词来形容令人不快的白色,比如“白剌剌”“白支支”“白瓤瓤”。
  敬济道:“你又不是老人家,白剌剌的要他做什么?”金莲道:“你管他怎的?戴不的,等我往后有孝戴!”(《真本金瓶梅》第五十一回)
  问:“死人临入殓时,脸上是什么颜色?”答称:“白支支的,同死人一样。”(《老残游记》第十八回)在现在家乡方言中很少听到“白剌剌”了,更多地听到“白瓤瓤”,“白支支”仍在使用。
  他的脸色不好,白瓤瓤的,好像是太累了吧!但白色也有很多褒义的用法,比如:“白生生”,形容皮肤白,看着就让人舒服,表达一种喜爱之情。
  花容月貌,白生生越发艳娇.《海浮山堂词稿·玉抱肚·赠牛月娥》.“白”字还有一个很特殊的用法,说不清楚是褒是贬,看语境:
  妹妹:哎!姐,借我点钱用吧!最近比较紧张啊!
  姐姐:你白吗?问我借钱?
  在这里,“你白吗?”是一种调侃的语气,往往在很亲近的人之间使用,具体的意思大概是“你有什么资格让我把钱借给你呀?”表面上听起来好像不想借钱给妹妹,但是可以理解成这是一种反话的表达,话说完之后,姐姐就会把钱给妹妹了。
  四、在我们的方言中有很多是用“纯颜色词+叠词”的结构来描绘颜色的,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外,还有“黄干干”、“蓝郁郁”、“黑臻臻”、“黑邓邓”、“红馥馥”等。
  短巷长街送车马,黑邓邓飞尘乱撒。(《海浮山堂词稿》)
  西门庆打开纸包儿,却是老婆剪下的一柳黑臻臻光油油的青丝,用五色线缠就了。(《真本金瓶梅》第七十九回)
  那一个道:“你看这汉子脸上黄干干的。”(《聊斋俚曲集》第十四回)
  红馥馥的腮颊,蓝郁郁的头皮。 (《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这些词一直沿用到现在山东方言中。在普通话中,这样的结构也是很常见的,比如“红通通”、“黑黝黝”。
  五、在家乡,我们经常说“青光当”这个词,虽然有个“青”字在其中,但它与青色毫无关系,它表达的意思是“某种东西很稀,不稠”,如:
  晁夫人口里不说,心里注意要那一个山人之妇,但不知他奶的好歹多寡何如,教他各人都挤出奶来用茶钟盛着,使重汤顿过,鼻嗅得那个白净老婆的奶有些膻气,又青光当的。(《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九回)
  一则什么模样:青光当的搽着一脸粉,头上擦着那棉种油触鼻子的熏人,斩眉多睃眼的,我看不上他。(《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九回)这汤青光当的,一点儿都不好喝,现在的语义大致与其相同。
  
  参考文献:
  [1]董遵章著.元明清白话著作中山东方言例释. 1985年,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高睿婕(1990—),女,山东滨州人,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

浅谈山东方言中的颜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