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南京市共有十九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每年共招收体育特长生500名左右。单凭体育成绩来讲,南京市的优势十分明显。但许多特长生的文化成绩很不理想。虽然南京市出台的政策对体育特长生较优惠,(只需要总分的60%)许多特长生为了进入传统学校,在初中阶段通过中考前的冲刺,还能勉强达到总分的60%,但一旦进入高中,成绩是直线下降,甚至出现厌学现象。由于高校的招生、学校、体校、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许多体育特长生最后除了达一级有出路外,其他学生(包括二级运动员)都是由于文化成绩太差而被大学拒之门外。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对目前体育特长生成绩普遍差的这一现象的研究的成败,关系到各个学校的体育特长生的出路问题。对于我校这样的足球传统学项来讲有很大的好处。球类项目人数多,而每年的高水平一级名额有限,所以通过高水平二级的运动员享受仅有的优惠后只有靠成绩的优势才能进入高校。如果一个队有80%的运动员能通过高水平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话,(不论一级、二级)对于学校来说本科录取率上升了、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上学问题得到了解决,也觉得练习体育是有出路的、对于体校来说,如果学生的文化成绩上去了,球员的素质就提高了,这对于教练的执教、运动员对技战术的理解带来了不少好处。这样对提高我国运动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我国的体育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研究问题的背景
随着高水平测试的政策的不断变化与完善,从以前的高水平一级运动员可以直升高、高水平二级运动员享受60%的优惠或可以二级认定一级直升的政策到现在已经有所改变。具体主要是对二级运动员的优惠条件从原来的60%变为某所高校一年所招高水平人数的15%的名额才享受60%的优惠。(比如某大学共招收100名体育特长生,那么只有15名二级运动员享受文化60%的待遇,再分到各个项目可能只有1-2名了,其他的二级运动员都只享受线下十分的待遇。)这一政策的变化表明:教育厅已经开始对运动员的文化重视了,而且教育厅也表示,今后高水平一级运动员也要文化成绩。通过调查了解,我还发现包括家长、学校、体校、社会都有让运动员提高学习成绩的愿望。我认为,体育特长生应该认真学习文化,既使是高水平一级运动员也要认真学习文化。据我了解,目前许多在高校就读的高水平一级运动员到毕业时都拿不到学位证书。这些运动员不是不想学,而是以前的基础太差,想听想学也听不懂。以致有些大学生在高校就读四年没学到什么。另外,从进一步提高我国运动员素质来讲,从小抓好运动员的文化成绩是有必要的。我选择这个研究课题,希望有关部门能对这一问题重视起来,给我们的体育特长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研究方法及资料
由于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这一问题有多方面的人在关注。在调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在方法的运用上,我采用了既要有容易实施又要有真实可靠性的面对面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法。本人雨花台中学体育老师,负责89、90年龄组足球队。跟足协领导、学生、家长都较熟,所以采用访谈这一方式较更为容易些。而问卷调查更能反映出真实性。
本次研究我前后共找了处在三个不同角度的对象进行访谈。他们分别是体校领导、学校领导、学生。这三种不同人群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不同想法。
我跟体校领导的谈话是在2005年11月17日上午,在利用巡视完学生上课情况后,没有录音,也没有笔录的情况下进行,气氛相当和谐。体校领导对这群孩子在体育成绩上给予肯定。说这支球队目前是代表江苏省最高水平,足球队教练由体校统一配备,训练质量相当高,眼前的任务就是要拿2006年省运会冠军。
而且也肯定了这两年来代表雨花台中学参加江苏省“省长杯”比赛蝉联了两届冠军。但在谈到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时,也有些无耐,因为这些学生的基础太差了,从他们初三接手时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很差。虽然体校跟雨花中学给这些学生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每门学科配备最好的老师)但学生的基础实与学习习惯太差,加上一些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这些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但对于这些孩子的出路,体校领导信心还是有的。一小部分有可能进入职业队,大部分走高水平一级。但谈到进入高校学生能不能跟上文化这一问题,体校领导的回答是:我们只负责把他们进高校的体育达高水平,其它的只有靠他们自己。另外,体校领导也表露了他们的心声,他们觉得解决体育特长生的文化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这些年龄段的运动队的组建由教育局来抓,把整个队伍放到学校去,由学校统一安排学习与训练,体校可派教练协助。
跟学校领导谈话是在2005年11月18日上午。正好跟学校领导汇报89、90年龄组运动员到广西冬训及足球班教师上课反馈情况。学校领导对足球队这几年为学校取得的比赛成绩给予肯定。但提到学习情况却是十分生气。因为,当初体校与我校联合办学时,我校专门成立了足球特色班,并为这个班配备了师资力量较强的队伍给这些学生上文化课,但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太差,教师们有时都无法正常上课,迟到、旷课、上课开小差、睡觉等现象不断,再加上他们平时是半天上课半天训练,另外在大型比赛前还要集中训练,所以在学习时间上根本得不到保证,而且,体校的教练在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上不抓紧,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况。但目前的政策学生都清楚,而且他们认为高水平一级肯定能过,这也是造成不肯学习的原因之一。但领导觉得最关鍵的还是学生的态度。这些学生的脑子都很聪明,只是学习的动机不够,学习也没有动力。此外,这些学生中有部分是单家庭,父亲或母亲都忙于自己的事,很少有时间去关心、管理自己的孩子。孩子回家 (两个星期仅有的一天假)听到的只有吵架。还有,教练的管理水平太低、层次太低,平时在训练、比赛中的一些言行都在影响学生。要想去抓学生的成绩只有体校、教练、学校一起努力,共同参与管理,才能有成效。
在跟学生的谈话中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对学习很不感兴趣,他们总觉得学习没有什么用,只要他们把球踢好就行了,到时进不了职业队就通个高水平一级运动员就可以进入高校了。这种思想对他们影响太深了,而且教练、家长们也给他们灌输这种思想,是造成他们把学习放在脑后的罪魁祸首。另外,在跟他们的谈话中还发现,许多家长不管他们,平时学习、生活都是有教练管,而教练又管得很松,一松再松,一开始没抓紧,后来就不想学了。并且说实话,想学也听不懂。
五、研究的结果
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我深刻地体会到有许许多多方面在关心这一问题。也在不断地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但我也发现了,每次的努力都是单方面,努力过后却没有效果,从而就有推卸责任或是逃避这一问题。而从我的调查来看表明,要想抓好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必须是多个部门通力配合,要从小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校和体校要用体育特长和文化不断激励学生,教练参与到管理中来,教练一开始随堂听课,配合学校老师抓好课堂纪律,并且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一方面带到训练中,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训练表现两方面来考核学生,并与比赛挂勾。平时学习差的学生、训练差的学生不给予上场比赛的机会。严重者给予停训,犯严重错误的开除出队。学校要给足球班配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给特长生上课,让这个课上起来更有趣,学生更愿意去听、去学。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是训练之余的一种放松。另外,让学校老师经常了解学生的训练、观看他们的比赛,多接触他们、关心他们。学校领导经常给予他们鼓励,一旦取得成绩,表扬,采取鼓励、表扬的方法,让他们找到自信。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6
[2]张建.研究报告撰写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李伟胜.实验研究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郑金洲.行动研究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陆宜军,雨花台中学体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