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艰难时世》中的工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一、工业化带来的功利化导致人的机械化。二、工业化带来的亲情的淡漠和贫富分化。三、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通过分析问题,引发当代人对自己责任的深思。
[关键词]功利;贫富分化;环境污染
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名家喻户晓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还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产中讲述人间真相。他的小说经典且脍炙人口,数量大,也对当时的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双城记》、《圣诞欢歌》、《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等。但《艰难时世》与他的其它作品风格迥异。一改他冗长的句子,大量的景物描述,大量的篇幅的特点。这部作品篇幅不长,没有重复拖沓之处,结构合理,前后一致,组织严谨,且主题突出。利伟斯认为,狄更斯是一位伟大的天才,他的作品是永远的经典。他说:“在每个说英语的家庭,地球的一隅,在寒冷的冬天的晚上,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愿意大声朗读他的作品。”可见,狄更斯的作品流行之广。利伟斯还认为正因为狄更斯对维多利亚文明的主要特点了如指掌,因此他在作品中体现出以前从未认识到的完美的连接性和重要性。
工业革命使英国人几个世纪以来追求财富的理想变为现实,英国首先步入了富裕社会。而工业化给人们带来了诸多问题。在本文中,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艰难时世》中所反映出的工业化产生的问题,以期给当今社会有所启示。
《艰难时世》暗示出19世纪英格兰对工业化的狂热应用,挫伤了人们的感情和想象力导致人们变成了机器。这种寓意从葛擂硬和他的追随者邦德白的行为中体现出来。
一、工业化带来的功利化导致人的机械化
托马斯葛擂硬是《艰难时世》我们见到的第一个人物,是作品中的核心人物之一,通过葛擂硬,作者构建了一张复杂而相互关联的情节线索和人物角色的网。狄更斯引入他的灵魂人物用了这样的描述:他的机械化的、单调刻板的态度和外貌。“方方的衣服、方阔的腿以及宽阔的肩膀”显示出葛擂硬不屈不挠的固执的性格。
他相信人的天性能就是完全被理性的规则所控制,他“打算对人类的天性称重和测量,并告诉你它达到什么。”这种人生哲学给葛擂硬带来了许多的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成功。他作为商人赚取了大量财富,能够恰当地处理棘手的物质现实。后来,他成为议会的一员,这一位置允许他把自己的兴趣沉迷于排列英格兰人的资料。尽管他不是一位工厂主,他表明他对工业革命的精神,因此他他对待别人就像只有几个科学原则的机器一样。
小说的开篇,葛擂硬先生阐述了他的人生哲学:精于算计、理性和自我利益。作者就道出了葛擂硬的处世哲学“现在,我要的是,事实。教这些男孩和女孩只是事实。生活本身需要事实。什么也别种,结果出一切。你们只能形成基于事实而理性的动物的心灵:没有人会永远为他们提供任何服务。这就是我带给我的孩子们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先生。”这里,葛擂硬揭示了他的人生信条即事实是重要的,因为它们能使个体延伸他们的利益。这里的事实就是能赚钱或能获利的东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葛擂硬把他们的儿童当作“理性的动物”,把他们的心灵比作可以种植事实的肥沃的土壤,他对待他们像对待机器,剥夺了他们丰富的感情和天真的幻想。他把五个孩子关在教室里,整天灌输数字、概念和科学标本,不许孩子们有自己的好奇心,不能唱童谣,也不能去看马戏。因为那些不实际的东西不能带来利益。
葛擂硬的功利化的教育给他的两个孩子带来了深深的伤痛,露易莎被迫嫁给了比他大许多的厐得贝,但她默默承受,压抑自己的性格,生活十分痛苦。直到最后她终于爆发了,向葛擂硬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愿再做一个被任意摆布的机器。而儿子汤姆则走上了自甘堕落之路,整天无所事事,没钱就向姐姐要,最后抢劫银行,不得不外逃。这里狄更斯通过这几个人物阐述了工业化下人们只注重头脑的机械化的死知识,而不注重对心灵的培养。知识成长了,而心灵却日益枯竭。
二、工业化带来的亲情的淡漠,贫富分化导致人性的缺失
厐得贝更是葛擂硬功利人生观的实践者。庞得贝是富裕的银行家、商人和厂长,焦炭镇最出名的公民之一。他是一位身材高大、声音洪亮的人,表达自己很直接。他以自己白手起家为骄傲。他不断地无羞耻地吹嘘自己的童年有多么不幸以及他幼小的时候忍受了多少痛苦,庞得贝反复说他母亲抛弃了她,但后来证明他只是编造故事,她母亲不仅养大了他,还时时牵挂着他。为此,她母亲而且经常偷偷来看他但庞得贝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有个没有地位的母亲。当母亲出现时都没有任何反应。这充分说明工业化的发展让人们得到了财富,而人性中缺失了起码的骨肉亲情,甚至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
评论家汤姆·加里尔在1829年《时间信号》杂志上分析工业革命产生的社会后果,对于变革之剧烈惊叹不已,于是他写道:工业革命使“财富突然增加。社会关系发生令人费解的变化:富的更富,穷的越穷。”[4]贫富差距的扩大使英国社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贵族与新兴的中产阶级变得更加富有,过上了极为豪华和奢侈的生活;另一方面,创造财富的大多数劳动者却丧失机会,其生活水平没有提高,他们构成了庞大的贫困大军。小说中斯蒂芬就是生活在底层的生活贫穷的雇主。他生活清苦,看起来比较苍老,头发灰白,又长又稀疏。。他就生活在焦炭镇条件最差的地方,房子摩肩接踵,拥挤不堪。房间通风比较差,光线昏暗,空气污浊。加上妻子嫌他没能力赚钱坡起了他,生活变得更加穷困潦倒。而厐得贝为代表的实业家生活衣食无忧,从来没有用心去体会底层雇主的利益。相反,把雇工看成是能给他带来许多利益的人手。这里狄更斯无情地揭露了工业化后形成的中产阶层在富裕之后对底层工人缺乏同情和关怀,他们亟需在心灵上像他们积累的财富一样更加富有。而正因为作者从小就生活窘迫使他非常同情底层的劳动人民。
三、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英国不可避免地出现城市化的趋势。工业化和与之俱来的城市化之迅速,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它所带来的福祉和祸患同样使人们感到措手不及。于是,由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引发的一系列“城市病”便发作起来。英国“城市病”的最突出的病症就是日益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狄更斯在作品里对于工业化带来的污染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他形容焦炭镇“像一个野人被刷上了油漆透出不自然的黑红交织的颜色的小镇。”“而且是一个机械化和高烟囱林立的小镇, 从烟囱里没完没了地吐出毒蛇一般的浓烟。小镇上还有一条运河,颜色呈紫色,发出难闻的恶臭。”在字面看,焦炭镇上空弥漫的溪流般的烟尘就是工业化的后果。深层上看,厐得贝把烟看成是工厂生产商品和赚取利益的良好标志。作者反复使用“事实”这一词,说明了焦炭镇如此注重个人利益,强调出他们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惜牺牲环境,突出了他们在道德上的沦丧。
联系当今社会,像葛擂硬一样的父母大有人在。许多父母为了孩子省吃俭用,送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学习各种实用的知识,文学和修养之类的书籍从来不让孩子看,因为考试不会考,孩子从小只是被动地接受任何知识却从来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因而他们形成了对人的冷漠。这和葛擂硬的功利教育有何区别呢。当今教育的功利应引起我们的思考,应该让孩子们适当增加文学性书籍的阅读,丰富他们的心灵,提升他们在人性方面的修养。
纸上也曾登出过一位乡村考出的研究生多年不与父母联系,告诉别人父母去世。因为他怕别人知道自己卑微的出身会给他带来歧视的目光。这与厐得贝有何两样呢。这也说明人们对自身利益的重视已经超越对人的人性的认识。
在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董事长也是只顾赚钱,完全不顾环境污染,导致附近居民用水被污染,空气污染严重。有些大城市上空飘着黑黑的浓烟,往日湛蓝的天空成了稀罕之物。许多地区的人们身体健康受到威胁。这就是急功近利的结果。这些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总之,分析《艰难时世》中的工业化带来的问题,我们对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生存状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引发我们当代人在教育下一代、人性的教育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反思。
作者简介:尹晓东,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