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10期 ID: 153795

[ 姚文玲 文选 ]   

当前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分析

◇ 姚文玲

  [摘要]健康的体魄对于身心在高速发展的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包括中学生个人因素(兴趣、意识的缺乏),学校因素(场地和器材的短缺)和校外体育环境的影响。家庭体育在家庭中很少得到父母的支持和重视,社会中也没有职业的体育教练指导,因而得不到发展。本文简要的分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性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因素
  
  开展对当前中学生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和生活体验,促进人际交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改革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常州市武进区500名初、高中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法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50份问卷,有效问卷300份,然后进行结果分析
  一、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的现状
  (一)体育锻炼兴趣情况统计
  调查统计,喜欢体育锻炼的的人数中男生占74.61%,女生占23.59% 。男生远远高于女生喜欢体育锻炼。再从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中男生占76.38%,女生占23.62,也 可以看出男生高于女生喜欢体育锻炼,然而两组数据中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数有256人占了样本人数的大部分。而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才44人,相比下我们可以知道。由于学校的学习压力使很多学生得不到体育锻炼,根据《体育法》的规定,我们就更需要参加校外体育锻炼。
  (二)校外体育锻炼的意识
  调查统计,28.00%的学生参加锻炼的意识强,55.33%都只是一般。所以体育锻炼意识在一般学生的思想中只是一个概念而已,而并没有重视。而很多人都有健康意识,58.00%的学生健康意识强,34.67%的一般,只有7.33%人的健康意思比较弱。新体育健康课程要求“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锻炼意识,是指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思维反应,以及支配学生锻炼的思维活动,并能在课余时间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并进行评价、调节和自我控制的一种能力。中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这是培养体育锻炼意识的最佳时机,能否形成科学的的健康意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的习惯。但由于目前中学教学的重点过多的放在了文化课上,体育教师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学生也就无法从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产生校外体育锻炼的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初三年级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多,但这并非完全出于自愿,相当一部分是为应付体育中考,而且锻炼项目多数集中在体育中考项目上,带有一定功利性。
  (三)校外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
  根据这一情况,就常州地区300名初,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他们参与的锻炼项目主要是球类(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男生约占参加人数的87.41%、女生约占12.59%,游戏类(下棋、纸牌等智力游戏、踢毽、跳绳等活动游戏)男生约占参加人数的72.83%女生约占27.17%,休闲类(远足、郊游、野营)男生约占参加人数的37.71%女生约占62.29%。其他(体育舞蹈、健美操,、瑜伽)男生约占参加人数的14.03%、女生约占85.97%
  (四)目前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频数情况统计
  调查统计,每月参加8~10次校外体育锻炼的男生人数占88.97%女生占11.03%,5~7次男生人数占84.67%女生占15.33%,2~4次男生人数占59.43%女生占40.57%。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基本上所有学生都参加了校外体育锻炼,但是男生锻炼的频数远远大于了女生.因而我们就可以说男生远高于女生喜欢参加校外体育锻炼,学校的体育锻炼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所以更需要研究制约参加校外的体育锻炼的因素。
  二、影响中学生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一)学校因素
  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场地和器材和在校生的比例严重不平衡,学校用于体育设施建设的经费得不到保证,常常被挪用。其次是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到位,体育课在某些学校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程,体育教师的劳动似乎和文科课教师的劳动不是一个层次,学校对体育教师不重视,那么学生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也可想而知。再次是中学生们自身所面临的巨大压力,由于面临中考和高考,学校几乎将所有的人力和物力都用在文学课教学上,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普遍过重,出了完成日常的课程之外,周末和寒暑假还要参加一些补习班和艺术培训等,也实在没有时间加入体育训练。最后,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管理不严格, 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的不重视,《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成绩合格者方可毕业,但是却从来没有一位同学是因为体育课不及格而不能毕业的。因此,如何能够真正的转变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使我们体育教师们首要面对的问题。
  (二)家庭因素
  学生们的生活地点,几乎出了学校就是家中,所以家长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们是否愿意积极的参加校外的体育锻炼。在整个大的教育环境下,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入一个理想的高中或大学,把课外的体育锻炼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学生们出了每天完成较为沉重的作业外,课余时间还要参加一些补习班,兴趣班,有一些艺术特长的学生还要坚持艺术技能的练习,学生们想参加一些活动也是苦于没有时间。如何能让学生们保证学习时间的同时,拿出一点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也是一个值得家长们思考的问题。
  三、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有关校外锻炼活动方面的教学
  从前文中的调查结果来看,中学《体育与健康标准》的规定比较模糊,在实际的教学和应用上有着诸多不符合本地实际条件的因素,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土方法”,一些看似不符合正规体育运动的活动却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并且能够在课余时间愿意去自觉地参与,这就引起我们体育工作者的深思,在教学中,除了一些体育知识和锻炼技法的传授之外,能不能加入一些对于学生们喜爱的运动的知道,真正的融入到这项活动中,去观察和体验学生们为什么会喜欢,然后在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内容的改变和教学器材的设置上做出相应的变化,使得学生们能够真正的融入到自己所喜欢的活动中去。
  (二)加强家庭体育锻炼
  学校和家长要尽量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们的假期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他们有时间去参与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内容,同时,学校也要注意迎合当前社会变革的需要,许多著名的企业,每年都有员工的拓展运动,学校也可以把娱乐体育、拓展运动,野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们感到喜欢和新鲜,愿意走出家门,走出校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
  (三)改善校外体育锻炼的条件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我国城镇社区的建设也是日新月异,在很多社区里,都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健身设施。一方面,由于学校场地和器材的制约,在数量和质量均不乐观的情况下,有效地利用这些社区内的设施,能够缓解当前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另一方面,大力开展社区体育活动,能够让学生们有计划有组织的组成体育活动小组,在一个小集体的力量下开展体育运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思,都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综上所述,经过笔者的调查和研究,在当前中学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方面受制于场地和设施,另一方面,与学校领导和家长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21世界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社会,无论学生们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都是第一需要的,希望学校领导和家长们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改编以往重智轻体的国务观念,把我们的中学生们培养成为有着健康体魄和文化修养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范亚仁,顾美蓉,王化倬等.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02):7~12
  [2]沈建华. 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的基本含义,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报,2001;25(3):81~85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姚文玲(1983—)女,江苏东海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现就职于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当前中学生校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