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10期 ID: 153817

[ 孙超然 文选 ]   

钢琴副科的教学定位及对应的自我增值

◇ 孙超然

  [摘要]本文对钢琴副科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经行思考,并结合作者本身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并进行总结,对钢琴副科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同时也对钢琴副科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期能提高钢琴副科教学质量和效率,方便更好的提高其主科专业并为主科专业服务。
  [关键词]钢琴副科;定位;自我增值;手指练习;教学
  
  所谓钢琴副科,是指非钢琴专业的学生为了帮助自己本专业的学习,而主动学习钢琴,此类的钢琴学习,我们且称之为钢琴副科——钢副。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音乐的学习浪潮中,各种专业的学生数量激增,这就带来了我所提到的钢副教学的迫切需要。
  为什么说钢副教学会因为其他专业学生数量的的增多而显的迫切呢?
  钢琴有着其他乐器无可比拟的优势。纵观现在的各种乐器,只有钢琴具有交响性以及多声部性,其他如提琴、管乐,连和弦的演奏都十分困哪,更何况是长时间大篇幅的多声部进行。这正是钢琴的最大优势以及乐器特点。也正是基于此原因,钢琴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比起来,无论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能力明显更强,成绩自然也就更好。这种优势的显现,会一方面让其他专业的学生羡慕,另一方面也会促进其他专业的学生接触钢琴。这时就有一个很显著的现象发生:学了钢琴的学生在学其主专业时进步非常显著。原因很简单:无论视唱练耳、乐理、和声、还是曲式,是各个乐器都需要掌握的,尤其是耳朵的敏感,是一个音乐学习者的必备条件。既然道理明显,所以越来越多的非钢琴主专业的学生开始学习钢琴。
  很有幸,我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机缘巧合之下带了不少钢琴副科的学生,多为附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渐渐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钢琴副科的教学定位不明确而导致事倍功半,效率不容乐观。
  钢琴的交响性和多声部性给钢琴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乐器优势,却也给教学带来了与优势对应的困难:钢琴专业的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没有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几乎不会有任何的显著成果。相信这种类似体会大家感同身受:学了小5年钢琴了,但是几乎不敢再公开演出,一方面曲目不是很合适,另一方面怕有高手在侧,曲目太小不好看。也正是因为如此,钢琴的教学成果多为晚成。
  同样的,在钢琴副科的教学中,由于还是像对待钢琴专业的学生一样,对学生的手指、音色过分强调的话,导致学生不明所以,并且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却无法短时间看到效果,不免学生不耐,家长不解。
  正是基于此点,我提出,对于钢琴副科的教学定位十分重要。
  个人认为,钢琴副科的教学的定位,应该是:以钢琴教学为依托,强化该学生的视唱练耳、乐理、和声以及曲式的部分内容,带领学生体会多声部音乐的感觉以及内心对和声走向的感觉。
  以此为定位,那么就有针对性的布置教学任务以及对教师自己修养提出新的要求。
  在以往的钢琴副科教学中,大多数还是停留在过分强调手指,触键等最根本却也是对于钢琴演奏最重要的内容上。但有了刚才的定位,我们不妨换换内容。当然,正确的触键以及必要的手指独立式钢琴演奏的必须,不能完全绕过这个课题。因此,在教学中并非不讲或少讲触键以及手指能力,但是应该在保证学生兴趣以及成就感的同时,对学生提出要求。
  举例说明,我有个附中的学生,非常希望能通过钢琴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成绩。但是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一听到我跟他提出手指的要求就头大。同时因为是青春期的年龄,性格格外叛逆,越是强调的越是要求的他往往越不愿意做,回课的时候往往闪烁其词甚至强词夺理。通过与其聊天,我发现,每当他说到他钢琴专业的同学能自如的弹奏流行音乐的时候就一脸的向往,但是一提到自己又无比沮丧。以我的经验分析,该学生应该是喜欢弹钢琴,但是更喜欢弹奏流行音乐。但是由于专业不同,导致其认知存在局限,导致内心矛盾:一方面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弹出美妙的音乐,但是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真正很下心来强化自己的手指。
  想明白此点,我有针对性的和她经行了一次谈话。谈话过程中,她很兴奋的拿出了自己珍藏已久的《周杰伦钢琴精编》,满怀期待的说她想弹里面的曲子,但是又怕老师不同意甚至认为她误入歧途。我翻了一下,发现有首《枫》,应该是她可以通过努力而达到的。但是该曲有一个技术点,就是和弦的演奏对于她来说有些困难。觉得这实在是个好机会,于是自己照谱视奏,确实效果不错。而学生也跃跃欲试。我让她自己试试,她弹后发现,根本不是一个味道。我问她自己觉得如何,她说明明是一样的音,为什么感觉不一样?我让她自己思考。同时又问她演奏这首曲子最大的难度在什么地方,她指着一个个的和弦直挠头。我又问他一边她的问题:明明一样的音,为什么感觉不一样?她却生生的反问:“音色?”
  到此,我的目的基本达到。我让她自己体会到了不同的触键带来的不同的声音导致同样一首好听曲目却有不同的效果,同时也让她了解了自己在哪些技术点还需要加强。而事实上,最应该也必要要告诉她的是,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手指的独立以及必要的能力。
  但是,跟她谈话的,目的不单单是要知道为什么,还需要通过与其对话,从她的兴趣入手,解决问题。我找到了《拜耳》里有一条《俄罗斯民歌》,是一条比较典型的多声部音乐,同时还找到了《巴赫二部创意曲》的第一条,对她作出许诺:如果能把这两条弹好,我就能教她弹奏周杰伦的《枫》。同时提出了要求:虽然不需要她马上手指能力能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但是希望她能够始终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学习。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如愿的学会了她第一首心仪的曲目,而且兴趣高涨。虽然她的手指能力依然不尽如人意,但是短时间内她不会再反感我不断对她耳提面壁的要求手指。
  虽然这个教学不能算是完全的成功的例子,但是从中我们可以总结下,一方面作为副科学习的学生,不可能有时间有耐心却练习哈农、皮什那等手指练习来强化自己的手指,另一方面他们希望钢琴更多的是要给他们带来乐趣,而不是来增加一个第二专业。因此,我们在强调手指和音色的时候就不能干讲,而是有技巧的在其学习的过程中强调,让他始终在正确的方法下进行学习。
  由上可以看出,虽然钢琴副科的教学定位降低了要求,但事实上对于钢琴副科老师要求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钢琴副科的教师不再单单只是自己会弹能讲就能够胜任了(至于自己都无法演奏示范的就更需要加强)。我们需要在各方面强化自己充实自己。
  在前面的定位中我讲到,是要对学生的视唱练耳、乐理、和声以及曲式进行强化,那么试想,如果学生反问:“老师这是什么和弦?”我们两眼一黑,师道尊严何在?相反,在对学生提出在弹奏巴赫的作品时,弹两个声部唱一个声部的要求,如果身为老师的我们能够弹一个声部,唱另外一个声部,而另一只手打拍子。这无疑会令学生佩服不已。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叛逆,却也容易崇拜。只要学生真正信服老师,那老师的教学岂不轻松愉快?
  当然,我们上的是钢琴课,以钢琴为依托,所以在强化学生的视唱练耳、乐理、和声以及曲式等内容时,我们不是单纯的上各种课,而是要在练习钢琴学习钢琴中不断穿插进去给他们讲解并让他们练习。例如多弹多唱巴赫作品就是对视唱练耳的有效强化,而在教学过程中清除的给学生讲解他们演奏的曲目的结构,和声以及准确的乐理、音乐创作背景,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有提高。
  同时,我们在讲解和声曲式方面的内容时我们也要把握尺寸,我们不需要过分强调为什么,但是要很明确且有特点的指出是什么,并让他们了解牢记。当他们问到为什么的时候,我们能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迅速回到自己的教学计划中去。
  可见,定位的降低并不意味着专业能力的下降。教学目标的增多也不意味着教师自己的基础知识可以得过且过。对于教师自己的教学修养,钢琴副科的教学都是有着更高的要求,值得我们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能够胜任各种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为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简介:孙超然,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

钢琴副科的教学定位及对应的自我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