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全世界的汉语教育处处开花,我们的邻国—蒙古国已经成为继韩国、泰国、日本之后又一个“汉语热”持续升温的国家。育才中文中学是蒙古国首屈一指的汉语学校,已有16年的建校史,在各种汉语桥、HSK等考试及竞赛中,硕果累累,那么这样一所学校所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字]传统语文教学;翻译法;对外汉语教学
随着中蒙两国之间关系的密切和发展,汉语在蒙古逐渐“火”了起来。“据蒙古汉语教师协会2007年进行的调查统计,目前蒙古国共有50多所大,中,小学从事汉语教学,学汉语人数已达4800人,与2003年相比增加了1.8倍。”
目前蒙古国的中小学汉语学习人数也在迅速增长,汉语、俄语已经成为蒙古国学习人数最多的两大外语,据蒙古国汉语教师协会会长巴特玛教授的统计,截止2007年已经有4800人在学习汉语,育才中文学校在校人数已经达到800余人,占1/6.建校15年以来,为蒙古国培养了几千名优秀的汉语人才,尤其是近年来,在HSK以及汉语桥等考试竞赛中也是屡创佳绩,为中蒙友谊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那么这么一所首屈一指的汉语学校采用的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笔者曾在此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对外汉语教学,教授小学五年级的汉语课,这里的教材采用中国小学九年义务教育的课本,教学方法也是中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下面我将以我的两门主要汉语课为例对传统语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做一探讨。
精读课的教学方法。每天上课之前,都要拿出十分钟进行听写,听写上一节课所学的生字词,或者默写古诗。听写完之后,进行十分钟的旧课复习,主要采用提问题法,对上一节课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回顾和复习。这一切进行完之后,导入新课,开始新课教学,首先从生字开始,采用卡片教学法,将每个汉字的拼音,组词及蒙语的翻译写在卡片上,教师要从偏旁部首笔画笔顺教起,逐一讲解每个生字的发音含义,然后进行组词,造句,与此同时,学生要在笔记本上逐一记录。生字词讲解完毕之后,便是课文的教学,课文仍然采用传统语文教学的方法,教师范读,学生逐句朗读,老师先用大白话讲解课文的意思学生再用蒙语翻译,课文翻译完之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及中心思想,课文分析完毕之后,教师再就课文内容提出3-5个问题,学生自己组织答案课后进行背诵。至此一篇课文的讲解完毕。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精读课的教学涉及字、词、句、篇章等逐项内容,每天早晨的两节精读课是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课程。这不同于对外汉语教学中逐项进行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对于课后的习题和辅导,则是采用海淀区的AB卷同步练习,这两种辅导资料难度非常大,涉及到听写、组词、打破段落排序,以及短文的中心思想和句子理解,但是经过了五年的上述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教学,学生们大多数都能做得很好,尤其是北京海淀区的AB卷,对于国内的孩子来讲,已经十分困难,对于一个母语非汉语的国家的小学生却能做的很好,实属不易。
笔者刚到育才中文中学进行教学时,对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十分的不赞同,但是经过一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还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
作文课的教学。对于作文课的教学,育才中文中学也有一套独特的作文教学模式,笔者任教于五年级,五年级下学期的写作训练主要涉及记叙文,包括写人,记事以及写景状物等各个方面,学校的要求是每个学期写12篇300字的作文,每周写一篇作文。在我的作文课上,我主要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给出本课的作文题目,选取一篇文辞优美、结构清晰的国内作文作为范文,首先给学生阅读,然后给出关键词语,关键词语中包括本周在精读课上所学到的新生字词以及成语、关联词等等,要求学生能用上。作文当堂完成,在下次作文课上课之前首先对上次的作文给以点评,特别优秀的作文要求学生范读,将优秀作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进行讲解,同时把不足指出,方便学生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在这一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我发现我的作文课教学方法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们由四年级时只能写100字左右句子不通顺的作文,现在已经能写出300字以上语句通顺连贯,结构清晰,语句优美的文章。这种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法在对外汉语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学生们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甚至个别优秀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超过国内孩子的作文,尤其是在汉语桥大赛中,我们班的学生更是取得了初赛第一名,决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弊端和启示。传统语文教学法在育才中文中学中已经运用了15年之久,学校的汉语成绩也是蒙古国首屈一指,已经成为金牌汉语学校。但是这种传统的私塾式教育方法,使学生小小年纪便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每天6-7节的汉语课,让每个学生都像国内的高三学生一样,压力可想而知。同时,由于应用的是国内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的课本,课文内容相对比较陈旧,与当今社会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课文冗长,孤僻词语较多,也使学生们缺乏学习的兴趣。
因此,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研究。目前,国内已出版了多种对外汉语教材,但这些教材主要是针对母语为英语国家的汉语学习者,针对蒙语等其它小语种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教材还是相对稀缺,这些还需要我没去努力。试想每个学习汉语的小语种国家的学生,都有针对他们的汉语教材,再辅之以传统语文的教学方法,那么汉语将不再被留学生们称为“最难的外语”,我们的汉语推广工作也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作者简介:刘晓琳(1986—),女,山东省泰安市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吉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