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在正式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学各学科课程标准里,几乎所有学科都强调提出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要求,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多种教学组织方式,强调把探究性学习摆在首位。 虽然“探究”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但我将结合实例,对高中美术课堂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作一个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美术;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从各种学科领域或显示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①该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发现教学模式”、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提出的“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进行的“问题教学法”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性学习”等都属于探究性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思想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与归纳,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与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活动。
如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本人笼统的归纳了以下几方面:
一、在美术作品中寻找形式和内涵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美术作品的形式因素很多,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教师可以采用小练习的方式发动学生进行探究,如在国画相关的课里:让学生在白纸上分别用钢笔和记号笔、铅笔和钢笔表现同一树枝是形态,体会粗细、浓淡的不同线条表现的形式的不同等。
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如一次家乡风景的写生和校园风光的描绘,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好几个世纪的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狼牙山五壮士》让学生感受到了抗日英雄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这种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临摹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产生。如:在上西方绘画相关的课的时候,我例举了弗里达·卡洛的作品、绘画语言,介绍了她的生平:车祸、病床、病痛。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再让学生借鉴弗里达的绘画方式简单表现自己生活中的不愉快,让情感升华。
二、“兴趣”是探究的内在“源动力”
孔夫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正是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最大的动力所在。如何诱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在美术教学中,应该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再现形象,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另外,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例如服装的色彩配置、贺卡的制作、居室的布置等等。
三、善于创设“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新颁布实施的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围绕教学目标,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可见其核心就是问题意识。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问、会问的习惯。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和创造情境来鼓励、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适时地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的兴奋点、思考的焦点聚集到问题上来。问题的提出,自然调动了学生带着问题在作品中寻找答案。为创设本节课的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样以《没什么不可能》为例,开始提出的问题有点像脑筋急转弯(在艺术的世界里,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学生对这种问题最感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积极的思考问题的答案,为解决问题、表达情感打下基础。
四、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内容
知识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课堂教学应不满足于释疑,学生在上一个环节所形成的知识,应在下一环节中得到横向的发散和拓展以及纵向的延伸和深化。通过发散和延伸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变成能力,切实提高其审美文化素质。在高中新课程湘版美术教材中,课本上的内容和范画比以往更丰富,尽管如此,依然有限。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如果合理的利用网络,将会给教学带来无限能源,尤其是的美术资源。网络资源是学生进行学习和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具有资源无限开放性和共享性,它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上的不足。
表现在美术欣赏教学课上,网络就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因此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将对美术课教学带来极大的帮助。比如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历史紧密关联;青铜器的冶炼工艺涉及金属熔点和合金的概念;美术作品的发祥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与地理相衔接;花鸟画中各类花鸟形体结构甚至西方古典绘画中人体结构的理解完全依赖生物课学到的知识。
五、总结
探究性学习是美术课改的一个需要突破的难点,也是一个亮点。本文提到的一些观点只是个人观点,存在许多谬误,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才符合美术学科教学的规律和具有自己学科的特点,这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
作者简介:潘腾,浙江省温州市瓯海三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