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通过对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一些列电影作品进行研究,挖掘出导演对于“欺骗”母题的迷恋以及这种迷恋背后主要原因。导演在结构影片的过程中,既考虑到“欺骗”母题自身所具有的戏剧性张力,同时又将自己的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思想理念与之结合,从而创作出优秀的电影作品。
[关键词]欺骗;真实;虚幻
2010年的秋天,好莱坞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到梦空间》(英文名《Inception》)在收到海外观众巨大的好评后继而登陆到了国内的各大院线。如果说诺兰电影作品的个性化表达和独特的结构方式让观众沉浸在影片故事和结构本身的张力所带来的冲击力中,而非简单地消费赤裸裸的视觉刺激。那诺兰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所持续深化和表达的关于“欺骗”的母题,以及其此母题背后所蕴含的导演关于世界和人行的思考,则是一次对观众心灵的严肃拷问。
一、“欺骗”母题和诺兰的电影作品。
如果说复杂的影片结构方式是诺兰影片最独特的标志,则“欺骗”则成为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所持续钟爱的母题。可以说导演几乎每一部影片都是在讲一个关于欺骗的故事,讲述这个故事的方式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意义都可以不尽相同,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正由于“欺骗”母题的存在,才使得诺兰电影的题材、结构以及思想意识呈现出现今的样子。
《追随》(英文名《follow》)可以说是克里斯托弗第一步真正意义上的电影作品。故事正是在一个骗局的基础上展开的。主人公如何陷入层层陷阱,骗子如何请进入翁,骗局本身成为了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看点。难能可贵的是,导演并不满足于结构一个滴水不漏的关于陷害故事。在骗局的支撑下导演试图表现人作为单独的个体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孤独冷漠的状态。
影片《记忆碎片》(英文名《Memento》)是诺兰,其中“欺骗”的母题依然得到延续,但是欺骗的初衷从对于主体对于现实利益的争夺转向对于现实的逃避。患有短期失忆症的主人公,意识到妻子是因为无法忍受他的病情而自杀时,他决定将这一切遗忘,选择欺骗自己从而寻求心灵的解脱和生活的希冀。同时,我们在提及这个关于“欺骗”的母题后,我们应该要足够重视到导演所追问的关于人存在意义。
《白夜追凶》看上去像是一个简单的侦探片,但是看过此片的观众知道这不仅仅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探长欺骗了所有同事关于自己射杀同伴的事实,然而探长却不是这个谎言唯一的知情者。在佯装镇静欺骗别人之时,他却不能欺骗自己的良心,他的失眠症伴随到谎言被揭穿的最后一刻。
《蝙蝠侠之暗夜骑士》中蝙蝠侠欺骗大众的目的只在于保存大众心中对于光明和正义的信念。
《致命魔术》中,双胞胎兄弟魔术师伪装成一个人欺骗了所有的观众,包括他们的妻子和情人。人们欺骗自己和他人看不清事实的真相,是因为事实太过残酷。导演上演具有天赋和执着不懈的魔术师的巅峰对决的好戏的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沉迷在谎言和秘密中无法自拔却又痛苦异常的人生状态。
继而,《盗梦空间》的问世,“欺骗”母题延伸至人的潜意识领域。即通过做梦的方式进入目标人物的潜意识,植入一个谎言:父亲希望他解散自己的公司。而在目标人物的梦境中,虚幻和真实已经不可分辨,虚假的谎言变成了不被发现的潜意识思想,甚至进入目标人物梦境的盗梦者也迷失在这是梦境还是现实的追问之中。
二、“欺骗”母题在诺兰电影作品中的特点。
由此,笔者进一步探讨诺兰影片中“欺骗”的特点,并且探讨他在结构影片过程中的个性化的表达。
(1)“欺骗”没有正邪之分。诺兰的影片抛弃了许多好莱坞电影中事件和人物的单一的属性,正义或者邪恶没有永远站在受骗者或者施骗着一方,欺骗行为也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诺兰的电影作品借助“欺骗”母题,努力为我们呈现世界的复杂和多样性。
(2)欺骗的关键:植入思想意识。到导演的影片中,他往往强调思想对一个人行为的导向性。最精妙的骗局并不是单纯的欺骗或者制造假象,诺兰在影片中一次又一次向观众展示出这种观念,目标人物主动地参与到骗局中。通过潜移默化地改变目标人物的意识,从而让他认为事态的发展都是通过自己的思想意识决定的,从而使得骗局天衣无缝,以到达施骗着的目的。在《盗梦空间》这部影片中,植入思维的方法不仅仅是从语言或者行动上给与他人暗示,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进入到人的思维中心的物理区域-——人的大脑。科技的发展使得进入人的梦境并且接近人的潜意识成为可能,盗梦者将目标思维植入接受者大脑中。
三、“欺骗”母题在和影片结构相辅相成作用。
如果说我们在谈到诺兰的非线性叙事的风格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这种叙述方式“欺骗”母题之间的关联性。
(1)非线性的电影叙述结构是表现“欺骗”母题的天然结构。“欺骗”母题具有天然的悬念属性,这在之前的论述中已经提及。表现此类具有悬念性的题材,一个精妙的结构依托可以使得影片增色不少。非线性的叙述手法可以使得影片的逻辑线索复杂化,使得观众的观影感受始终保持在兴奋状态。1影片《记忆碎片》的结构完全颠覆了传统影片中的线性物理时间线索,整部影片被分割成若干个片段,而这些片段由两部分构成。影片这样复杂的结构使得故事的叙述更加出彩。一方面,影片开头现实主人公已经杀死仇人,另一方面随着影片的发展,这个仇人的身份却真假难辨。这为揭开主人公进行自我欺骗的心理隐疾做了充分的铺垫。如果没有导演精心设计的影片结构,单凭故事情节本身的张力很难将这个自我欺骗的悬念充分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孙艳.电影《记忆碎片》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
[2]何凡.电影的时空结构与表现[J]艺术理论.2010,1
作者简介:李洁,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电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