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男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水浒传》中,女性形象的出现和家庭关系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家庭关系的刻画不仅在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紧扣文章与时代主题、迎合市民需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暗含着尊重人性、解放人性的先进思想。
[关键词]家庭关系;女性形象;逆向淘汰
对于处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明清小说来说,传统道德观念的根深蒂固与新思想的萌芽构成了文学作品中难舍难分的一对矛盾体。一部产生于明清、取材于中国宋代农民起义的《水浒传》,在塑造众多忠肝义胆、侠义心肠的男性英雄形象的同时,也描绘了众多与之相对的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而其中,家庭关系,作为独立于君臣关系、兄弟关系之外的另一中社会伦理关系,作者施耐庵虽然不刻意着墨,但也蕴藏着很深的引申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水浒传》中家庭关系的组成
家庭关系,在《水浒传》中突出表现在夫妻关系上,同时也包括嫂弟关系。在整部作品中,作者用笔做多、给读者留下很深印象的家庭有:宋江与阎婆惜、林冲与张贞娘、武大郎(其弟武松)与潘金莲、卢俊义与贾氏、杨雄与潘巧云。这五对关系无论是从夫妻双方个人出发,还是从二者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出发,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从夫妻二人两方面出发,说明其独特性。
(一)主要的女性形象
《水浒传》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各式各样,大多人将其分为三类:揭露批判的对象、歌颂赞美的对象、寄予同情的对象。三类形象中,作者描述最多的是揭露批判的对象,这一类人多为“红杏出墙”的淫妇,比如像阎婆惜、潘金莲、贾氏、潘巧云;歌颂赞美的对象多是正面描写的贤妻良母的形象,如林冲的妻子张氏;而寄予同情的对象描写任务最多,但多为一笔带过,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
(二)具有“逆向淘汰”色彩的梁山好汉
“逆向淘汰”这一概念,来自《江湖夜雨品水浒》这本书中,指在社会陷入极端黑暗、混乱的情况下,小人得志,贤人受斥,淘汰好人,选拔坏人。淘汰的好人中,多为军官型好汉,他们原本有着稳定的官职或家庭,宋江、林冲、武松、卢俊义、杨雄都是代表人物,他们不像是其他人出身就是绿林好汉,打家劫舍、行侠仗义已经是他们的“事业”,上梁山也是顺水推舟的事情;而军官性好汉多是受到“逆向淘汰”,是真正被逼上梁山的。
二、家庭关系存在的必然性的体现
《水浒传》虽然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部以男性为主的作品,但在其百二十回本中,却出现过七十六位女性,其中略微提及不做具体描述的有四十七人。尽管和全书所写人物的总数比起来,所占比例不大,但几乎没有一位女性不是与梁山好汉有莫大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作者描述最详尽、字数最多的莫过于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所产生的作用无论在结构上对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在内容上也有着很深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这种关系存在的必然性,无论体现在夫妻双方还是嫂弟双方,作用都是相互的。
(一)主要女性形象对梁山好汉的影响
(1)推动情节发展,为梁山好汉走上反抗道路提供合理的解释。
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途径和方式,因个人出身、经历、价值观等不同而各不相同,但处在这五对家庭关系中的男性都有着类似的遭遇,杀妻、休妻是被逼无奈的第一步,也可以说,家庭关系中,妻子是这五个好汉上梁山直接的导火索,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好汉接下来的遭遇提供铺垫,使其走投无路值得落草为寇。
以林冲与张氏为例,林冲原本有着前途光明的官职——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有着幸福的家庭和体贴的妻子,只因美丽本分的妻子张贞娘被高俅的恶少高衙内看中,便被整得家破人亡,不得不痛心写下一纸休书刺字流放。忍辱负重的林冲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他悲惨的命运,高家仍然暗地在途中百般刁难、报复,林冲忍无可忍,终在山神庙爆发。杀了官差、得罪权势家族,林冲意识到自己已无法在乱世苟活,所以毅然选择了梁山。事事皆因娘子所起,情节一环扣一环,为奔走梁山做好充足的准备和合理的解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将英雄的传奇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多方面、多角度塑造英雄形象,使英雄市民化。
自古以来,英雄都被塑造为脱俗的“超人”,不食人间烟火,无七情六欲,有意识的将英雄脱离于现实世界。而《水浒传》中的英雄,一方面有着传奇的经历和特点,他们也往往具备常人的思想和行为,可谓是把超凡的人放置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英雄好汉的感情生活中。
(3)紧扣“忠义”的作品主题和“红颜祸水”的社会主题,使作品更有时代色彩。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忠义”的主题贯穿始终。而这五个家庭破灭的过程也正是因为履行“忠义”的结果。宋江杀阎婆惜是因为她要挟要把他与晁盖的秘密书信揭发,这是为了兄弟的义;林冲休妻是因为他既要履行对朝廷的中,也要履行对妻子的情义;武松杀潘金莲是因为履行对兄弟的忠义;卢俊义杀贾氏、杨雄杀潘巧云也都是处于忠义。
孔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历朝历代也有很多例子证明“红颜祸水”这一教训。到了明清,这一教训仍根深蒂固。除了林冲的妻子外,其他四人都是先背叛自己的丈夫,惹来自己的杀身之祸,使得自己的丈夫不得离开以前安稳的日子,不落草为寇。“红颜祸水”在她们四个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4)进一步迎合了市民阶层和广大读者娱乐的需要。
从宋代出现话本以来,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讲求的是世俗娱乐,而非正经的道德说教,人们喜欢更加贴近生活的作品,而非阳春白雪。为了适应读者审美趣味的改变,历代作家都在积极探索生活化、现实化、娱乐化的作品。正如金圣叹所说:“西门庆一篇已极尽淫秽之至矣,不谓忽然又有裴如海一篇,其淫其秽又不复极尽其致,读之真似初春食河豚,不复信有深秋蟹鳌之乐。”家庭关系的描写,使得在男性英雄血腥厮杀之后,平添了些许生活情趣,投合了市民阶层的趣味,从而使作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大大增强,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二)“逆向淘汰”中的水泊英雄的“反作用”
作品在描写好汉弃妻、杀妻来反抗这个黑暗的社会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处于封建时代的女性,这一弱势群体的同情,也暗含了尊重人性、要求解放人性的新思想。
虽然作品家庭关系中的女性形象多被丑化为“红杏出墙”的代表,但是这种“红杏出墙”也是有一定现实和历史背景的。阎婆惜是为报恩嫁给宋江,潘金莲被主子送给武大郎,潘巧云改嫁给杨雄为妻、贾氏嫁给“平昔只顾打熬力气,不亲女色”的卢俊义五年,她们都有着不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其婚姻并非建立在深厚的感情基础之上,她们仍然是封建伦理道德的牺牲品,摆脱不了不幸婚姻的她们,只得另觅他法,来满足人的需求和幸福。她们是不幸的,她们在那个时代无法摆脱封建伦理的束缚,无法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其实内心有着对女性的同情和怜悯,而这种同情也必会引起人们对解放人性的深层思考。
三、结语
总之,家庭关系在《水浒传》中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家庭关系不是全书的主线,但对情节的变化发展、人物形象的“圆形化”、主题的照应都功不可没。同时,全书也从侧面反思了对人性的尊重和解放,顺应了历史潮流, 对后世的文学作品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圣叹.天下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中的权术与谋略[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3.
[2]石继航.江湖夜雨品水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潘文璐,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2007级对外汉语本科生,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