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10期 ID: 153835

[ 白 洁 文选 ]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的形象及形成

◇ 白 洁

  [摘 要]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中,“死亡”、“魔鬼”、“命运”,这些刻画心理的主题始终出现在他的创作道路上,而这些形象的形成主要原因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他的家庭和个人的性格也是造成这些形象的因素。
  [关键词]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创作特性;音乐分析;音乐形象
  
  一、“死亡”的形象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中,“死亡”的主题形象经常出现,举个例子来说,他有一个特征就是对著名的《Dies irae》(《上帝宣判日》)这部音乐作品中由来已久的死亡象征特别感兴趣。美国音乐学家雅塞尔曾经说过拉赫玛尼诺夫运用这个歌调的次数已经“破了一切记录”。同样,《Mmentomori》(死之警告)这个曲调一样贯穿了作曲家早期的《第一交响乐》,成熟时期的《死岛》以及晚期的《科雷利主题变奏曲》、《帕格尼主题狂想曲》、《第三交响乐》和他的绝笔之作《交响舞曲》等作品里。拉赫玛尼诺夫还广泛的采用古俄罗斯宗教仪式的赞美歌,这些宗教歌曲与上述天主教的歌调在意义上,有时候至在音箱上都很相近。这些赞美歌所赋有的深沉的音调和乐思不仅给作曲家在写作的宗教音乐中的许多片段增添了“僧侣的”、“哀悼的”色彩,而且也给作曲家的世俗音乐作品中的许多片段增加了这些特色。也使他的作品更加增添了神秘和阴郁的气氛。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作品中,他常常会用简单而低沉音调来描写死亡的到来,在灰色的笼罩下,带给人们对死亡畏惧,而对“死亡”的主题形象的运用则会让人们的音乐中感受到现实的存在,从而使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不止是单一的美妙旋律,而更加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性。
  二、“魔鬼”的形象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中,“魔鬼”形象在他的戏剧性音乐构思中也起着显著的作用,而且这一形象在拉赫阿尼诺夫致富金的信中有所提及。这一形象也是在拉赫玛尼诺夫多部作品的应用中锤炼出来的,贯穿在这些作品中的“媚惑”的音调以及时隐时现的冷嘲热讽的节奏是一个统一体,除了在技术上对演奏者的要求极高外,最主要的是去用心领会作者信中的“魔鬼”。这种特色在作者的十个手指之下,真正的得到“魔鬼”般的巨大表现。而遗憾的是满意几位钢琴家能够彻底释放他的光彩。
  “魔鬼”形象在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常是以一种特定的节奏型出现,这个形象的出现并不代表他惧怕魔鬼,而是反映了一些社会的现象,是这些现象使他惧怕,在他的音乐中这个形象是他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特定心里想象。
  三、“命运”形象
  拉赫玛尼诺夫的“命运”形象是柴科夫斯基的“命运”形象的直接继承人,在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所体现的命运的形象,是敌视人类与人类幸福的一种恶势力,拉赫玛尼诺夫认为人们在“命运”的安排下得不到真正的幸福。据拉赫玛尼诺夫的近友说,他一生莫名其妙的惧怕命运。好像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折磨着作曲家,他的心灵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恐惧感,而这些感觉很自然的广泛的体现在了作曲家许多作品里。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中不断的传来“命运的脚步声”,在他的浪漫曲《命运》 (献给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中多次出现了贝多芬的命运主题的那种逼人而来的、不详的叩门声。
  拉赫玛尼诺夫认为,命运是人们难以抗拒的,多么可怕的事情,只要命运安排了,人们是无法改变它的,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中经常出现“命运”的形象,也经常出现与命运抗争的音乐形象,但最终,人们的力量是不会战胜命运的安排的,在他的音乐中强调了命运的强大力量。
  四、音乐形象的形成
  在革命前,俄罗斯的听众很容易体会到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的“死亡”、“魔鬼”、“命运”的音乐形象,而拉赫玛尼诺夫的个性也更加突出的体现在这些森严的音响中,同时这也就形成了“拉赫玛尼诺夫式的”特色风格,从而使他驰名于世。从广义的方面看,这也是因为不同的社会背景对作曲家的影响。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这段时期,资本主义己经开始日落西山,它在俄国正度过着最后的几个年头,战争和革命的年代已经开始了,但是贵族们仍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在此时,一些大艺术家们则透视的较途,处在巨大事变前夕,大多数的俄罗斯艺术家们,他们心中的感觉是激荡的。二部分人为即将来临的暴乱和变革感到欢欣鼓舞,他们像高尔基那样高呼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另一部分人则惧怕这场风暴,满怀着惶恐和仇恨等待着它的降临。但是艺枣家们对社会现实的表白也是矛盾的,他们对当时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很少能去正确理解,他们也不敢想象他们将要面临一个怎样的新社会,而自己在新的社会中将会处于怎样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历史地位。这些艺术家们的内心是矛盾的,而他们心灵中的恐慌· 忧虑也就是有此而来的· 俄国的反动作家安德列耶夫说,他们总是觉得有某个人蹲在“角落里”窥伺着,因而产生了“可怕的幻想和噩梦”。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死亡”、“魔鬼”、“命运”的形象不仅仅激发了拉赫玛尼诺夫的想象,同时也激发了许多艺术家的想象。无论是文学、音乐、美术,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艺术作品之间的意义是可以画等号的,我们无意要在这些艺术作品之间画等号,因为本质的、根本的思想差异能够决定“同样的”形象在不同领域、不同人群得到不同的体现。但是彼此曾经有着偌大差异的一些同时代的艺术家会在“死亡”、“魔鬼”、“命运”的形象主题下的殊途同归,证明了社会背景所造成的一个时期的风格,它的力量是无穷大的,也就令人信服的证明了下个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不光来自个人的创作性格,更多的来自一个社会的性质和时代所赋予的风格。
  
  作者简介:白洁,西安石油大学音乐系。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的形象及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