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科技教育和开发人才资源,科技是先导,教育是根本,培养人才是关键。而普通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预升科教育是党和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专门人才而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高校少数民族预升科教育,与普通大学生教育有着共性,对待所有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同时,少数民族预科生,因其来自地域的边远性、自小受到的教育的缺失性、家庭经济的分化严重性、心理特质的特殊性,这些都使得对待少数民族预科生,应该有一套有别于对待普通大学生的方式方法。这才能让少数民族预升科学生走上教育教学的正轨,成为学校民族教育开出的奇葩。
[关键词]教学研究;能力培养;理想教育
一、做好入学教育工作,激发学习热情
高校民族预升科学生是从边远民族地区来到学校,进校环境的差异及看到其他同学的着装、生活用品及经济条件与自己有较大的差距,很容易产生自卑感。针对这一实际,学校师生们对他们的热情、关爱必须从进大一迎新的工作中体现出来。要热情迎接他们,为他们安排食宿,带领他们办理入学的有关手续,熟悉环境,在入学后短期内及时了解每一个同学的基本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使他们从学校、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帮助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在入学教育中加强民族预升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让少数民族预升科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要维护民族大团结,在享受照顾的权利的同时,自己还必须承担贡献的义务。要让他们意识到,为建设自己的家乡,不但要努力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还要学习现代文明,培养现代文明的基本素质,促进自己的民族走向现代化。
二、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化解存在的心理障碍
由于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预升科学生都来自边远贫困地区,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比较落后,许多地方的中学教育又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使得音、体、美、外语、计算机等素质教育不能开展,导致他们在综合素质、个性发展方面,形成了一定障碍。加之他们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贫困生,面对社会文化的不良因素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更缺乏经济的负担能力,囊中羞涩使他们常常不愿与他人交往,自我封闭,因此他们在学校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形成心理障碍。为化解他们的心理障碍,首先要及时全面准确掌握他们各方面的情况,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班会和个别谈心,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加强素质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为他们创造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帮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克服心理障碍,找回自信。对特困生通过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让他们通过自己劳动创造劳动价值,同时也鼓励他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朴素坚韧的品质是用任何金钱也买不到的,贫困不是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勤俭朴素、艰苦奋斗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个人的成才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健全自己的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富于理想、勇于创新,才能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三、学会自主学习,树立良好学风、考风
大学的学习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只有通过主观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才可能学得好。大学教育,自主学习是必须掌握的重要方法。要发奋学习,刻苦钻研,用如饥似渴、只争朝夕的精神来学习,在班上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学风。遵纪守法、文明诚信是每一个学生的做人准则,诚信考试是优良学风考风的体现。因此我们每一个少数民族预升科学生都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勤奋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向党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汇报。
四、加强理想教育,鼓励少数民族预升科学生参加学校各社团活动,培养工作能力
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有了理想就有追求,对少数民族预升科学生更是要进行理想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党校的学习,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了解党的性质、纲领,在党团组织的帮助下树立勇于奉献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在党团组织的教育推荐下,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发展党员奠定基础。鼓励少数民族预升科学生在各社团中担任工作开展活动,锻炼才干,培养工作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五、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少数民族预升科教育是高校的一个特殊层次的教育,在教学上就应注重特殊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认真学习的态度,而在学习成绩上对少数民族预升科学生应有特别的照顾。班上可成立学习互助小组,调动少数民族预升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高校少数民族预升科教育是解决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出得来、回得去、用得上、稳得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学方式。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能真正成为扎根民族地区,用得上的科技人才。我们一定更加,信心百倍的工作,不断的推动我校民族预预科教育事业向前发展,创民族教育之辉煌。
作者简介:高科佳,西南大学育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