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审美情趣的提高与学生良好的品德个性、健全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有重要作用。语文课同时具有审美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那么,在当前形势下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每一个感官,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欣赏美,感受美,把握美。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审美教育
审美情趣的提高与学生良好的品德个性、健全人格、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有重要作用。语文课同时具有审美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那么,在当前形势下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笔者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发现,美无处不在,可是要发现美,需要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一起参与。如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于学生的审美需求,而此时,将信息技术的引入课堂,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用眼睛去欣赏,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调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感官,更好的欣赏美,感受美,把握美。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不断加快,作为学习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授习惯。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下,要求学生能够有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可以自我学习,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在学习中能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良好的审美意识。这些仅仅靠教师的言语知识来填充已不足够。信息技术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手段,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虚实结合,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
一、借助信息手段,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之美
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识字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指导学生识字认字时,为了让学生分析、识记字形,教师想了很多的办法,占了很多时间,可是有时会得力不讨好,学生并不买账,书写时仍然是我行我素,致使写字教学陷入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
总之,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魅力的精灵。汉字是我们的根,它的本身就具有一种美,一种高雅的形体之美,辅以信息技术,更可以使学生对文字的演变有一个直观的影响,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以及对我国深蕴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增进了学识修养。
二、借助信息手段,体会语言文字的音乐之美
我国的汉语、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中独具魅力。现代汉语语言明朗响亮,加上特有的四声声调,更增添了语音的抑扬顿挫。这样的文学作品,琅琅上口、顺畅协调,富有音乐美。教师一般的教学习惯是自由朗读,以识字,读通为基本要求,而在朗读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音乐美,学生往往难以感受到。这时,如果在教学中插入配乐的录音,就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音乐美,进而去模仿、体会,逐步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紫藤萝瀑布》一文就比较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用了配乐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展开想象。在这样的语言情境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静静地聆听这如流水般的文字,如诗一般美的语言,想象出如梦一般的画面;如他们所说,仿佛闻到了紫藤萝的清香,看到了千姿百态、曲屈盘旋的紫藤萝,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也为后来这么美丽的精灵被无辜地伤害而有了更多的同情,对课文主旨的把握也有了感同身受的深刻体验。信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音乐美,为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借助信息手段,欣赏世间万物的自然之美
俄国艺术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统治地位。”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描写的事物、景观,都表现出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审美情趣以及审美的价值观。如《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中的描写:平日里穿的五颜六色的筒裙,这时变成了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浴罩”浮在水面上,她们有时还在水中嬉戏,在夕阳的映衬下,更显出几分妩媚。坐在竹排在小河上漂流,看着河边一簇簇翠竹、绿树和眼前的这一切,就仿佛漫游在一幅民族风情的画卷里。……由于许多学生从未到过西双版纳,他们很难想象出这是什么样的情景,体会文中的自然美更是难上加难了。但当我们在教学中运用了信息技术后就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学生看着画面,听着与画面同样的配乐朗读,仿佛身临其境,面对美景赞不绝口,对文中语句的含义心领神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美利的熏陶。由此可见,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采用以探索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掌学芹,江苏省连云港市宁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