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10期 ID: 153788

[ 沈雅筠 文选 ]   

师他人之长即以自强

◇ 沈雅筠

  [摘要]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影响颇为深远,对世界园林史与建筑史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受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深深影响的日本古典园林,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与优势,又结合了地域,气候,人文思想等特点,改进创新,最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造园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也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可当今的中国园林艺术似乎忽略了一些自身的特色,缺少发展创新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园林艺术。师他人之长以自强,中日古典园林在造园手法上有各自的特点及长处,通过对两者在造园手法上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对我国未来园林艺术的发展创新有所启示。
  [关键词]古典园林;渊源;造园手法;比较;启示;
  
  日本古典园林合理运用自身特点,发展创新,最终形成了以枯山水为代表的独特的园林艺术,成为了东方园林艺术的代表,而我国的园林艺术为何在当代发展较为缓慢,缺少创新,并没有像先人那样创造出辉煌的园林艺术呢?通过对中日古典园林的发展及造园手法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有所启示。
  一、日本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渊源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日本古典园林也深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日本园林历史悠久。公元六世纪,中国古典园林技艺随佛教传入日本。日本当时处在飞鸟、奈良时代,那时是中国式山水园林的舶来期,当时日本园林的造园手法基本与中国相似。到了平安时代演变出现了日本式池泉园。接着镰仓、室町时代,日本园林受佛影响很深的时期,在造园时加入了很多佛的理念和因素。桃山时代则是日本园林的茶道文化盛行的时期,最后到了江户时代,日本园林将佛学、茶道、儒学都融合在一起,造就出一些综合园林。日本园林主景的演变过程为:动植物(大和、飞鸟)——中国式山水(奈良)——寝殿建筑佛化岛石(平安)——池岛、枯山水(镰仓)——纯枯山水石庭(室町)——书院、茶道、枯山水(桃山)——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在日本历史上早期虽有掘池筑岛的记载,但主要是为了防火及防御外敌。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园林对日本的影响逐渐扩大。日本园林中的山水骨架就是从中国园林中学习而来,这也成为了后来池泉形式的基础与参照。佛教在被日本确定为国教之后,对日本园林宗教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日本园林风格虽然受我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但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创新,已形成了日本特有的山水园形式,并享誉世界。值得学习的是,日本园林起初在学习中国园林的过程中,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有内容的选择,将中国园林中的一些特色吸收并融入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后来有由于中国禅宗影响,使日本园林的精神追求达到了极致,继而产生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和文化特点的园林形式。
  日本古典园林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但根据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人文因素,进而发展创新,最后形成了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园林艺术。开创了包括枯山水在内的多种艺术形式和造园手法。继而又影响了中国园林和世界园林的发展。
  二、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园林艺术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地理环境,地质地貌,气候,人文环境都大不相同,所以孕育出了具有各种特色的园林艺术,根据地理位置可以粗略分为以下几个:
  (一)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白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二)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三)岭南类型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院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四)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引入真山水,用精湛的工艺来模仿自然,高于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而日本园林在造园手法上有别于中国古典园林。
  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自然精心的雕琢,讲求意境。而日本的古典园林根据其自身的地理位置及人文思想,在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甚至连姓名也大多与自然有关,这种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但是由于国土面积较小,淡水资源相对缺乏,所以无法在造园时像中国古典园林那样引入真的山水,只有用假的小山和沙石代替,继而形成别具一格的造园形式——枯山水。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而中国古典园林更加注重师法自然,用精湛的工艺来模仿自然,高于自然,追求天人合一。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当然这也和它的国土面积有限有关,它无法展现中国皇家园林那般的气派,庄严雄伟。只能在现有的土地中寻求突破,追求小巧,精炼。
  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用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三、造园手法上的直接比较在空间设置上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以中轴式和中心式并存,重点主要放在后园。日本园林则以中轴式向中心式发展,前园式和后园式并存。中国古典园林讲求对称,而日本园林则更注重自由。中国古典园林是一池三山的创造者,但越到后来越淡化,并不拘泥与一池三山的形式。可日本古典园林在汲取了中国古典园林一池三山的手法后,继续沿用,乐此不疲。中国古典园林的划分偏于实隔和园中园形式,而日本古典园林则偏于虚隔和无园中园形式。在设计内容上,中国的偏重于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真山真水的营造,而日本园林却喜欢简洁的佛家活动和枯山水;在障景、框景、借景、缩景上,中国古典园林表现为多障景和多框景,日本则相反。中国的古典园林表现为借景的楼、台、塔为多,而日本园林则多为实景。中国古典园林在皇家园林的设计上主要体现了本国缩景现象,而日本古典园林的皇家、武家、佛家园林都有缩景,但不仅有缩本国之景,而且有缩中国之景的现象。 在韵律和节奏的设计上,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偏韵律,日本则偏节奏多些。 在景观的纵横对比上,中国古典园林主要以纵向的景点构图,而日本则以横向的景点构图为主。
  还有一些特殊的造园手法,主要是涉及风水和人文禁忌的。园林的风水和禁忌在中日两国园林中都是所体现。但是,中国人更偏向于南北轴线上的负阴抱阳,重在堆山以象青龙白虎和玄武,在藏风聚气,偏于以山藏风。而日本人则更趋向于环山积水上的负阴抱阳,重在积水以象朱雀,藏风聚气中偏于以水聚气。从园林的理论上看,日本的园林书籍提及风水内容远甚于中国的园林书籍在风水方面的内容。另外,中国园林的有法无式的理论表现在园林上是较少的禁忌约束,而日本园林则由于自然灾害、社会战争、宗教盛行而表现为园林中石忌、山忌、水忌、木忌很多。
  从造园材料上看,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运用真山真水、高山,湖水、高大坚硬的奇石来造园。在植物种植方面,由于真山真水占了很大的面积,所以植物种植的面积就相对减少,另外植物的数量和种类也偏少,植物主要以四季花木为主。相比之下日本古典园林主要是枯山水,用小山小水、砂块并用的形式来代替真山水。日本园林中植物众多,主要以秋冬乔灌木,绿叶植物和花草为主。中国古典园林当中的建筑比较华丽,都是为了体现园主人的身份地位,建筑以对称为主,加上雕琢细致的拱平桥和石桥,还有众多的楼,廊,阁,榭等衬托。而日本园林内的建筑就较为朴素,质地轻盈,多以木构为主,形式并不要求对称,茶室较多。
  四、游览上的比较
  从园林游览上的路径、功能、距离、时间,方位,文化等方面上看,中国古典园林表现为偏向于动观性、回游性、雅俗共赏、四时不同,四季分明等特点,而日本古典园林则主要偏重于静观、舟游、抽象、四时不同和秋季为主等特点。
  五、园林意境与写意的体现
  中日园林都是追求意境与写意的,就如同中国的山水画一般。但日本园林表现的更加抽象,尤其是枯山水,通过形似来达到神似的目的。 日本园林以构图简洁、意蕴丰富文明天下。其代表就是“枯山水”园林。在日本特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用白砂石铺地、有致的叠放几组石头,细细的耙制水波的纹路,表现出大江大海、 山川河流、岛屿的形象。不借用一滴水就能表现汪洋大海,不设着一座真山就能营造高山峻岭,悬崖峭壁的感觉,可谓鬼斧神工,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枯山水同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一样, 表达了深沉的自然之理和人生哲理,体现出大自然的风貌特征和颇为含蓄的审美情趣。相比之下,中国古典园林就相对拘泥于形式,总是遵循固定的造园手法及形式,师法自然的同时改造自然, 追求天人合一。
  六、在造园手法上追求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对自然进行改造,雕琢,追求细致高超的雕琢工艺,讲究细致,精美,通过造园的好坏显示自己的地位,财富以及喜好,而日本园林更加讲究自然,朴素,没有过多的雕琢,只是合理的布置,搭配,追求细致小巧,返璞归真。
  通过对日本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比较,我们了解了中日园林艺术的各自特点,也了解了中国园林对日本园林的影响。日本园林在吸收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手法、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日本民族特点,地理环境,人文思想等因素的演变,不断创造出像“枯山水”、“茶室庭园” 等独特的艺术风格及形式,对中国园林乃至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日本园林的发展给予我们启示:所谓师他人之长即以自强。我们应学习日本园林发展演变的思想,在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基本特点上,结合现代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园林艺术。
  那么如何运用自身特色及他人优点?如何地师他人之长以自强?在学习他人优点时同样需要了解他人设计手法,当地的文化思想,地理特征,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分析,充分理解他人的表达方式,设计思维,从中找寻切合自身的优秀艺术形式,加以融合,演变创新;同时根据自身的园林艺术,继承发展,运用自身的特色,汲取提炼他人的优点,融会贯通,创造出新颖的,有自身特色的园林艺术。运用自身特色也并不是把古典园林搬到现代园林中,而应该详细地分析古典园林中的表达手法,艺术形式,设计思维,继承发展中国古典园林中优秀的造园艺术,再加以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当今社会文化背景,地理特点,气候等因素,创造出一种切合自身,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例如在规模不大的住宅区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私家园林的艺术形式,布局形式,设计蜿蜒的道路,安静幽远的布景模式,再加上对日本园林枯山水的形式特点的理解后,结合我国古代图腾样式进行创新设计,用沙粒替代水来表现,这样既可以避免使用大面积的水,也可以达到有水的效果,符合中国园林的在喧嚣的城市中造就一片安静的区域的宗旨,也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觉,而且节约了资源,在如今资源短缺的世界,这一点已经变得越发重要了。另外也可以加入现代的文化思想以及生活需求,设计健身活动区域,休闲广场等区域。在设施上,也可以运用当今的高科技水平,使用雨水收集系统,节能环保材质,太阳能电池等。
  当今的园林艺术已经不仅仅是造景造园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加入更多的人文因素,社会因素,科技因素等;再者世界各地的艺术形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所以在设计时如何取舍各种优秀的设计形式,艺术特点就变得极为重要,但是在学习运用他人的优秀设计同时不要忘记自身的园林艺术特点,只有充分的融合发展创新各种园林的优点才能造就出传世之作。
  
  参考文献:
  《中国古典园林》
  《日本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概论》
  
  作者简介:沈雅筠(1979—),女,浙江萧山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助教。

师他人之长即以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