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农村人口角色转化的角度出发,通过职业教育实现农村人口角色的转化。政府是整个社会的管理者、肩负着提供公共服务、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责,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支持、规范。政府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农村人口角色转换的高度着眼,在政策上、财政上、制度上积极促进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解决好这一世纪难题。
[关键词]角色转换;政府作用;职业教育
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乎全局发展的根本问题,“三农”问题能否解决,农村能否实现现代化,是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正如胡锦涛书记所说,“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1因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为今后农村工作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从我国现实国情来看,中国是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近三分之二。人多地少,庞大的人口基数是中国发展的负担,急剧增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迟迟找不到流动的路径和出口。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在这一进程中出现了巨大的人才缺口,经济发展亟需智力支持。这是阻碍我国社会进步的两大主要障碍:劳动力剩余和人才缺口,这两者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庞大的剩余劳动力正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宝库,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可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把矛盾转化为相互促进的动力,实现剩余劳动力向人力资源的有效转化。
根据人力资源的相关理论,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在各种教育方式中,职业教育以其时间短、费用低、针对性强、方式灵活、易于就业等特点成为农民教育的首选。政府是整个社会资源的管理者、调控者,对社会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职业教育的公共属性也要求政府重视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政府必须站在整个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角度来真正的关注农民问题和农民职业教育,把农民职业教育看作解决中国社会发展最基本问题的必经途径,把农民职业教育看作彻底改变农民角色,使其成为掌握现代化知识和技能的新农民,市民的必要手段。改变过去轻视农民职业教育的做法,在政策、财政、制度、法律等各方面积极支持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改变对农民职业教育重视不足、农民职业教育发展迟缓的落后局面,真正发挥政府积极作用,为解决世纪难题,实现现代化有所作为。
一、政府应加强社会观念引导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正确的观念,才能指导人们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观念的改变首先是政府观念的改变。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树立“知识是生产最强大的动力,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的观念,高度重视,尤其是教育部门要冲破传统的学校教育、学历教育的狭隘教育观,树立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观,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教育与培训。转变观念的第二个层次就是政府要通过宣传和实际行动,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存在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强调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树立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平等地位的形象,杜绝重普教,轻职教和成教的观念和做法。观念转变的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国家和政府要通过舆论导向、政策倾斜、资金支撑等方式,鼓励农民自觉参加相关的教育培训,主动的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发展自身,使他们真正的认识到,不仅仅是高等教育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农民职业教育、农业教育一样可以使他们走上致富发展的道路。
二、政府应强化对农民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
政府必须立足全局,发挥政府的强制性和约束性特征,保持农民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政府要调整农民职业教育总量的增长,通过政策拉动,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能受到一定的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二是要调整农村教育整体结构,适应市场需求,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城镇化和提高农民素质与技能的要求,打破部门和职业学校类型的界限,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种农民职业教育资源,以实现合理布局,资源共享;通过招生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做到农村高中阶段学校普职“大体相当”;三是城乡职业学校的合作办学,通过以富扶贫、以强带弱,帮助农民职业教育全面提升水平。在微观层面,政府可以将自己没力量做和做不好的事情交由市场、社会去完成,但在宏观调控领域,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充分利用法规、政策和行政手段为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会,在宏观层面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根据其信息方面的优势,及时制订相关政策,引导有关学校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配合宏观调控的圆满实现。
三、政府加大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投资
财政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是单纯的总量的增大,而要在投入的总量、投入的制度基础,投入的结构、投入的方式上都进行改变。
从投入的总量上来看,政府对农业职业教育应实施财政全额救助制度。政府通过财政资金的再分配,专门安排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农民职业教育事业,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实施免费职业教育。从投入的制度基础上来看,当务之急就是要出台一部《教育投入法》,明确农民职业教育投入在所有投入中的比例,每年增长的比例以及投资的主体及其责任,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规范的约束,才能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教育资金的持续投入。从投入的结构上来看,必须维持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各级政府之间的投入比例。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公平原则,中央和省级政府部门应承担更大的农民职业教育责任,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并依法督促各类职业学校举办者足额拨付职业教育经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用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年增长。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时,要有一部分用于农村职业培训,用以保证农村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各级政府要确保各项经费能够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要区别对待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民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和对农民的资金扶持力度,在重视加大对农民职业教育投入的同时,还必须重视这些投入应当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从而保障农村教育事业真正得到迅速发展。从投入的方式上来看,要广开渠道,利用各种手段。政府可以适当的引入市场化的方式,如教育券,使资源的配置得到优化。
四、政府应完善农民职业教育法制建设
目前,我国有关农业(农村)职业教育的法律条文都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及《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等,这些都导致我国农民职业教育责任主体不明确,长期存在政出多门、管理混乱、经费短缺等问题。为此,国家应尽快出台《农民职业教育法》,明确农民职业教育的目标、地位、组织管理及实施措施等,对国家、职业教育供给者、农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做出规定。首先要加快有助于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制定诸如《成人教育法》《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法》等有关法规或政策制度。其次,要对现有的一些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关的政策及法规进行完善和清理。主要是突出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特殊性和弱质性特点,同时,对于以往的一些不利于促进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进行认真清理。第三,对于处于特殊时期的农民职业教育和国家急需却很冷门的专业及其人才培养,以及贫困地区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应采取倾斜政策,确保农民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第四,要允许各地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制订一些有利于区域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政府在农民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能。从
五、政府健全对农民职业教育的制度支持
制度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平台和基础,在决定事物发展的物质层、制度层和观念层中,制度层发挥着核心作用,它影响甚至决定着物质层和观念层的建设和完善。良好的制度能保证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根源于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缺乏能够统摄社会、民众、企业等主体的制度。这些不是通过职业教育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的,因此,解决职业教育问题不能只局限于职业教育自身,而必须从外在的政府等方面寻找对策。政府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制度供给,加强政府对农民职业教育的制度供给,能规范农民职业教育发展,能为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一个良性运行的平台。应着力建立农业职业分类和岗位制度、信息收集和提供制度、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等一系列想配合的制度,保证农民职业教育的制度供给。
六、结束语
农民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的重大站战略举措。除了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之外,政府还应该建立一系列的相关的配套措施,如改革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等等,以配合这一宏大工程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沈超.就业·收入·和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贾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150-152.
[4] 白敏.创新农民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J].北方蚕业,2005(1):12-14.
[5]马建斌.对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2):7-9.
[6]曾豪杰、李子光.公共政策视野下的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122-125.
[7]尚雪艳、刘春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需要职业技术教育[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20-322.
[8]刘芳、刘斌.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民职业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6):103-104.
[9]许项发.政府在开发和转移农村人力资源中的职能[J].决策参考,2004(11):59-60.
作者简介:辛一,女,汉族,毕业于厦门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公共政策。